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有许多纪念文章和活动,其中有一篇文章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只有“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我清楚报纸上所指的人就是我父亲汪锋的老战友贾拓夫伯伯,他跟随红一方面军走完了全部长征。但“惟一”两字我不敢苟同,据我所知,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最起码还有两个人参加过长征:一位是张德生伯伯,他随红四方面军进行了长征。另一位就是我的父亲——汪锋,他随红二十五军进行了长征:但他的长征只有“半个”,并且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革命者的长征,一个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美国观”是个被讨论过一千次的老话题:中国人的美国观,自1784年,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美国人到达中国广州起。这一千零一次的讨论得到的,也无非是相同的结论:对中国人来说,“美国”是个含混着家园、民族、意识形态,含混着历史、现实,含混着丢失了的和正在寻找的价值观的大杂烩。还是让我们跳过这烦人的宏大叙事,从细部开始吧,从一个个体(北大“反美”女生马楠)和一个小群体(福建长乐人)开始吧。理性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总会使一个更真实完整的美国、一个更真实完整的外部世界呈现在中国人面前,那时候,或许中国人已经没有了似是而非的束缚,可以自信而从容地说一声:你好,美国,更大的可能,是我们早已对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失去了兴趣。在这之前,请原谅我们再絮叨这一回吧。  相似文献   

3.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最具传奇的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座城市。这个人就是两年前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第一次是1991年6月10日。那一次张学良也是在中午时分飞抵这里,所不同的是,前一次他的到来曾在这座美国西部城市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那次轰动与其说是因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少帅首度露面、前来美国探亲访友,不如说少帅那次来此有转道赴中国大陆的打算。所以,众多海外媒介都云集旧金山,准备在一瞻少帅风彩的同时,也渴望…  相似文献   

4.
杨利 《贵阳文史》2003,(3):53-54
悲壮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它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意志、勇气和力量。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诗篇在许多人眼里始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迷。这一壮举的实现除了体现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外,更与党的领导们集体的智慧是分不开的。遵义会议是长征从被动到主动逐步走向胜利的开始,是  相似文献   

5.
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永远铭记,而且赢得世界人民的赞叹。那么,是谁最早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的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他于1938年在美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介绍红军长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本书后来被译成中文《西行漫记》。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却是陈云。他于1935年8月就写成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当时,红军长征还没有完全结束。1935年6月,中央红军攻克四川西部的天全县。在这里,陈云接受了中央的绝密使命离开红军奔赴上海,并通过秘密途径到达苏联,寻求恢复因长…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到12月,一位澳籍华人画家的巡回画展,再次在中国引起轰动。这是他在中国大陆的第四次巡回画展。 1985年4月,应《光明日报》邀请,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200袋鼠图》首展式时,他的名字就为中国画迷们熟知。到了1987年,他应中国八大城市的邀请来参加巡回画展时,所到之处,均成为新闻热点人物。 姚迪雄,这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当这个名字被美国马基斯出版社收入权威性的《世界名人录》之后,当这个名字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之后,这个普通的中国名字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美国、在加拿大、在东南亚、在澳洲,这个名字仿佛成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发行的一种世界地图上,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南通方位却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进入世界视野,这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惟一的,就是在世界上,当时也只有美国的黄石公园得到过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8.
最早向外界披露红军长征的国际友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进步作家、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在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中,他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和中国革命的正义事业,引起全世界人民广泛同情和支持,斯诺由此赢得中国人民的无比感激和崇敬。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一位西方传教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界披露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他就是湮没无闻达半年世纪之久的英国传教土薄复礼。神往中国加入‘冲国内地告”薄复礼,祖籍…  相似文献   

9.
<正>在伟大的长征途中,红军两次经过昆明。第一次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是红二、六军团。红军沿途留下的标语、宣传品、读物及其他遗留物品,红军当年战斗过的遗址及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烈士墓等一处处红军长征遗址都联系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真实历史、铭记着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述说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成为昆明人民教育后代、激励斗志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李德这个名字人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人和领导者,使红军遭到惨重损失。但对于他随后知错改错,尤其是在中国的婚恋经历,大家未必清楚。李德曾经传奇般地娶过两个中国女子,并生有一子。还算和谐的婚后生活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他晚年抹不去的苍凉回忆。  相似文献   

11.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前《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先生,在他76岁高龄之年(1984年),胸埋心脏起搏器,到中国参观访问,并沿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同行的还有他70岁的夫人夏洛特和好友-中国通谢伟思。回国后他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此书于1985年10月由哈泼罗公司出版后,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翻译出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畅销书,风靡各大洲。  相似文献   

13.
崔永元对于他这-次饱受议论的电视行动,有了一套完整的说法:首先,他“不管长征是不是主旋律,它就是历史”而“主旋律是一个正面的词,谁都不要排斥它”,主旋律就意味着不好看,这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著述《古代社会》一书中写道:"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世界文化的钥匙遗失在了塔克拉玛干,找到了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就便打开了。"初次读到这番话不仅觉得愕然——一个没有到过塔里木的人怎么会如此语出惊人的断定塔里木河流域就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把黄沙漫漫飞鸟不存的塔克拉玛干在人类学领域赋予如此重要的地位,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1,(8):46-46
1912年,是民国元年。这一年的2月,清帝退位,民国正式告成。袁世凯成为一些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第一华盛顿,世界第二华盛顿”,欣然接下了孙中山让出来的临时大总统。不过,他想要最终就任,还有一个小门槛要跨,就是要南下南京当这个总统。其实,在设置这个门槛之前,孙中山还设了另一个门槛——策动临时参议院,把他在任时候的美国总统制,改成了半总统制,即所谓法国体制。总统和内阁之间,添加了一个总理。害得民国请的美国顾问古德诺,大呼胡闹,不明白为何中国要学糟糕的法兰西。  相似文献   

16.
西征     
《中国西藏》2020,(2):76-81
2020年春节,武汉。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这个特殊节点,这个九省通衢,在21世纪的新时代竟然以这种方式走到中国乃至世界的面前。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到来甚至比我们对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区块链产生的可能想象更不可思议。宅在成都家中自我隔离,倒是可以好好审视一下成都和武汉这两座在GDP排行榜上你追我赶的较大较著名城市。闲读历史还发现,这两座城市之间曾发生的一次"蝴蝶效应",在100多年前联手制造了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往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美国,一个具有传奇性的国家,从殖民地到世界第一强国,这个国家有着他独特的经历与命运,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前去。关于美国,人们总是有无尽的想象与憧憬,但真实的美国是怎么样的呢?答案就是这里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这里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三峡工程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个工程,中国近、现代的伟人们,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到中国新一代的领导集体,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与心血。然而你可知道,早在50多年前,还有位美国博士,执著地在长江三峡编织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梦,他就是“世界大坝之父”萨凡奇。1944年春,萨凡奇应中国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副主任钱昌照之邀,并经美国政府同意,第一次来到中国考察长江上游各支流的水利资源,在几位中国工程师的陪同下,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大渡河、马尾河、都江堰等地作了实地的考察。中国西部…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来中国开辟租界的是英国人,第一个来汉口开辟租界的也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又霸道又牛气。让中国连续惨败两次的鸦片战争的主角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