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印度是个让人爱恨同生的地方,恨她的人去一次晃着脑袋再不肯去第二次,爱她的人一生被会她牵引、魅惑着一去再去。而对于我,去之前,印度是无数视像和文字,早年的歌舞片和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自不必说,比如电影《圣雄甘地》中的那些镜头,比如妹尾河童画笔下他窥视的那些杂陈而又趣味横生的房间和玩意儿,比如至迷印度的苏格兰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和他那本叫《德里一年·精灵之城》的小书,这个爱印度更爱德里的人一来再来,直至在这里定居多年。去之后,印度是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情愫地,想忘记都很徒劳。  相似文献   

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扣,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泰戈尔·吉檀迦利和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法国朋友聊天时,很高兴地向他提起即将启程的印度之旅,他也难掩兴奋地一连声惊呼:"真的吗?太好了,真棒,印度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你去过吗?""嗯!我没去过。""你不想去吗?"他的声调一下子调平到另一个频律,"想去……""为什么不去呢?""去……会去,等我老了的时候。""为什么?"我追问。"我有点怕。""怕?"我没有理解,"怕什么?""你知道印度的精神很强大,我担心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会被异化,"我不禁乐了:"那你娶了个中国太太,选择在中国生活,这还不算异化?""这……不太一样,我保存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最多是有点同化.你知道,我有个朋友去了印度后狂热地爱上了印度,他改穿印度衣服,吃印度咖喱,露天修行,去恒河沐浴,学习印度的传统方式绘画,在精神上被彻底异化了!"  相似文献   

3.
甘地戒糖     
圣雄甘地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印度民都很尊崇他,甚至连一些日常琐事都希望得到他的提点。一天,有位妇人带着她不到10岁的儿子找甘地,苦恼地说:"这孩子都要上学了,可他然嗜糖如命,经常上火咳嗽,满口蛀牙也不顾。最崇拜您,肯定听您的话,您能帮我劝劝他  相似文献   

4.
罗桑的餐馆     
五月的德里,热浪袭人,气温高达48℃左右,据说今年是印度26年来前所未有的高温天气。印度洋的季风并没有给这个原本就炎热的城市带来一丝丝的凉意,却让印度平原的人们在这样的高温下生存。不要说印度人不爱干活,就连我自已也懒得出奇,稍稍一动,就大汗淋漓。晚上,我们开车前往一家藏人餐馆,听说这家餐馆主厨做了一手漂亮的潮州菜,他还有一个客家妻子,强烈的好奇心带我走进了这个海外藏人的世界。听说我是从西藏来的,餐馆主管罗桑老人激动不已,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不停地向我诉说自已的经历。自从1956年来到印度后,…  相似文献   

5.
初来马来西亚,我的朋友汉斯医生说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菜。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途中,他说我们要去的这家餐馆是一位中国人开的,叫“陈记面食馆”,很受当地人的欢迎。我问汉斯,难道马来人、印度人也爱吃中餐?他哈哈一笑说,美味佳肴无国界,凡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他还告诉我说,这位中国  相似文献   

6.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21):11
印度/昌迪加尔市"神猴转世"巴腊吉,印度昌迪加尔市一名12岁的男孩。他的后脊椎长出了一条"小尾巴"。虽然医生认为这只是脊椎非正常发育所致,但当地人深信,巴腊吉是印度教中神猴哈努曼的转世化身,纷纷赶来朝拜,并留下糖果或钱财,祈求巴腊吉赐福于他们。巴腊吉也为自己的"尾巴"感到骄傲:"我爱自己的‘尾巴’,它是神灵赐予我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Cortisn 《世界》2013,(8):182-189
对于任何人,印度都是个“难以表述的国度”。无论对于一个好奇的旅行者,还是像VS奈保尔这样深刻地剖析过印度社会的作家,印度都是一言难尽的地方。但有一种声音,你只要听到它,便会被拉进那个现代与古老并存、神话和俗世纠缠不清、荒诞又真实的印度。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在韩国参加一个国际编辑会议,期间撞见一位印度记者。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幽默、博学、见解独特。我尤其羡慕他一口流利堪比任何土生美国人的英语,用词考究、旁征博引……只有一个问题:我听不懂!  相似文献   

9.
我在英国读研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叫拉克什米。虽然从认识到分别也就一年的时间,但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如此难忘——灿烂的笑容,活泼的身影,每时每刻都活力四射。班上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初次见面时,总会介绍自己的国籍。而这个金发碧眼的姑娘一开口就把所有人都弄蒙了:"我是印度人,叫拉克什米,来自美国。"大家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一点儿也不像印度人的西方姑娘,心中充满了问号。后来,她在一次聊天中解释道:"我的妈妈是美国人,我在美国上了小学、中学。但我觉得自己更像印  相似文献   

10.
甘地的印度自治思想及其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地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印度自治”(Hind Swaroj)思想上,而在“印度自治”思想中,他的独特的国家观尤其值得注意。我在《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中提到,甘地的“印度自治首先是民族独立。为达到这个目标,以1919年为界,分为基本合作与基本不合作两个阶段,又包括在英帝国范围内的自治领地位和以后完全独立的要求。印度自治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印度独立后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也就是甘地的无政府主义类型的国家观。”但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对这一观点进一步展开分析。在本文中;我将以事实和资料为基础,较为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宇 《神州》2011,(22):98-100
爱上印度电影,源于阿米尔·汗的一部《三个傻瓜》。此后的《未知死亡》和《风筝》令我对印度电影有了耳目一新之感。而他的另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更是将我对印度电影及其导演本人的喜爱推向了一个顶峰。影片讲述了一个8岁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小男孩从不被理解、受人排挤,到重拾自信、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12.
小鹏 《旅游》2010,(8):36-41
与构成欧美夜色的各种纸醉金迷元素不同。印度的夜生活更传统也更有趣味,或者去看一场印度戏,或者欣赏一场宝莱坞电影,即使在最西化的印度硅谷邦加罗尔,那里的夜色也因为东西文明的交融而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多年了,我总会常常想起一个人,一个我认为是申遗大功臣的人,而且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与我有同感。这就是柏泉山人李有华先生。我真正与李有华先生相识始于1969年,此前是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我记得1966年时,古城下西门瓮城外墙上曾经悬挂过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得太像了,觉得那一定是放大了的照片,却不知道在当时放大那么大的照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很快听人说,古城下东门和下西门  相似文献   

14.
拘尸那迦     
在佛陀涅槃地拘尸那迦,我碰到一位印度僧人。他叫Basuki,在附近的Sarvan Buddha Vihar出家已经7年。他属于低种姓hazam,意为剃头匠。他说在印度教中,只有婆罗门出身的人才能从事和宗教有关的事,所以他才选择众生平等的佛教。他的寺中共有9名僧人,除了他还有意为洗衣服的dhobi种姓。他说,在印度皈依佛教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低种姓族群。  相似文献   

15.
杨小蒙  侯柯 《风景名胜》2013,(12):98-104
印度入境卡背后有一句闻名世界的宣传语:“inconceivable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但我想说,那果阿,是Inconceivableindia中更不可思议的一个篇章。有谁能想到,这个位于印度西海岸的小渔村曾是20世纪嬉皮士运动的大本营,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主义新世界。更关键的是它在印度,如果能穿越时空回到1960年代,看到的一切肯定很有趣。  相似文献   

16.
孙正平有一个叫得更响的名头儿:孙开闭。由他来解说开幕式或闭幕式几乎成了一种定式在中央电视台,孙正平的辈分是"哥",三四十岁的叫他孙哥,二三十岁的也称他孙哥。"体育新闻部有个小伙子,他父亲年轻时和我一起在山西插队,我们是以哥们儿相称,可他儿子见了我,也叫我孙哥。"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或者说甘地是印度民族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等等。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略加论述。一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1869—1948)是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者,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公认领袖。但是,他本  相似文献   

18.
《山茶》2011,(5):170-170
“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句印度旅游局设计的官方宣传口号的确是最能概括印度的一句话。我们在印度的18天里一共遭遇了三位司机,除了梁文道描写的第一位”路盲”先生外.后面两位也各具特色。我们的第二位司机很重视着装.爱用浅色长袍配深色围巾,看起来沉稳儒雅、风度翩翩.但他开车的过程中经常闭着眼睛。任我们用尽办法耐心慰问也不说理由。第三位司机对路况很熟悉、健康也没有问题,他只是总不喜欢我们去的地方.他会开着车在四周打转.就是不肯靠近.最后干脆停在路边.说:“你们自己去吧.我可不等哦。  相似文献   

19.
苗敕 《神州》2014,(15):16-18
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奈保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奈保尔后期的代表作《世间之路》是一部典型的混杂叙事作品。在文体方面,该作品融合了自传、历史研究、小说等多种文体。在叙事方面,奈保尔则打破了时空限制。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奈保尔解构了帝国叙事主导的历史。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奈保尔通过重写罗利的殖民探险、拉美早期革命者米兰达的革命,重构他眼中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傅慧敏 《古今谈》2008,(2):55-59
听说我要随经贸考察团出访印度,一些朋友就笑我是“国际下乡”。待我从印度回来,“怎么样”的询问,也带着印证印度落后的肯定语气。其实,在印度五晚又五天的所见所闻,它那好与坏、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各种矛盾并存、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多了,让我觉得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度,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