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解决红军长征中的吃粮问题,成立机构并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筹粮。一、成立机构1933年9月,《红军中没收征发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规定成立"红军总没收征发委员会"(简称"总没委"),下设调研、没收征发、财务等部门。1935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指出:"没收物资除军用品交给红军外,大部或全部分给群众。""征发的目的是为满足群众与革命战争的需要,并抑制富农经济优势。……征发之物分  相似文献   

2.
1975年12月,湖北省崇阳县绿化公社青峰大队在一家社员的土墙内发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太平军颁发的布告一份(图版柒)。布告长108、宽58厘米。质地系竹纸,因年久并经烟熏,呈褐色。字墨书,朱色断句。虽然折叠处大都残破,但经拼补后手写的字迹还清晰可辨。现将布告原文录下: "真天命太平天国九门御林开朝勋臣德天安陈为钧谕四民,急早应召,毋怀隐避事: 照得纳士招贤,朝廷广得人之庆;待时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8,(8)
(现存中央革命博物贡勃翁冰人蠢粉典书101937年初抗日人民红军前敌总司令部、政治部发布的布告~~  相似文献   

4.
这是史书曾经遗漏的一段史实:1936年7月7日,红军40多人在缙云县三溪乡牛大坑村洪坑岭头寻找失联红军时,遭遇国民党军100多人的"追剿",红军英勇奋战,打了胜仗。近几年,经过查阅文献、寻找故人、调查核实,终于厘清了红军挺进师粟裕指挥的这一场战斗。  相似文献   

5.
从 193 5年 1月 2 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入川 ,到 193 6年 8月 7日红军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出川为止 ,红军长征在四川战斗生活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 ,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在此期间 ,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使文化宣传工作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更富实效 ,赢得了四川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热爱。表现在具体文化工作中 ,有以下5个特性。1.把诗歌、韵文用于标语、布告之中 ,增强宣传品的艺术性。在遵义会议后 ,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各部队立即动员遍写标语的命令》中 ,共颁布 12条标语 ,其中有 6条是用歌谣体写成的。如第 8条写道…  相似文献   

6.
正红军长征闻名于世,有关长征的各类书籍材料层出不穷,也产生了有关种种"故事"。在各种"故事"当中,所谓的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就是风传甚广的"故事"。这则"故事"后来实际上成为一种"茅台酒传闻",其真实性可靠与否,需要依据史料文献来辨证,因为这个传闻涉及长征中红军军纪的问题。近期笔者偶得一册珍稀残本,书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从江西到陕北》(简称《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7.
近日 ,经历了 6 0多年的历史风雨 ,广东北部革命老区南雄市水口、梅岭、南亩等镇的1 0多个村子保存下来的一批革命“真迹”——— 1 0 0多幅红军标语终于被当地文化部门抢救和保护、收藏起来。有部分标语采用科技手段揭下送南雄市博物馆专门兴建的“红军标语廊”永久珍藏 ;有的被钉上———“重点保护文物”的标牌。至今 ,南雄各地保存较好的红军标语有40多处计 1 0 4幅 (条 ) ,堪称广东省内现存红军标语保存最多最好的县 (市 )之一。红军标语中 ,保存较好的已被揭下 2 4幅 ,内容形式多为歌谣、漫画、布告、广告等。新建的独特走廊———红…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经过天全县北 上。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在天全 境内停留108天,建立了县、区、乡、村四 级苏维埃政权,於1936年1月经芦山、宝 兴北上。在此期间,留下了不少革命文物。 在红军进驻天全始阳镇时,曾有一支负 责政治工作的部队,住在劳动村水濠头农民 郭维炳家。郭维炳系当地私塾教师,经常见 到住在家中的红军印刷布告。红军撤离后,  相似文献   

9.
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藏有一批不同文种的各类文献,它们是老一代敦煌研究人员、敦煌地区名人收集并捐献给研究院的,这其中就有不少回鹘文文献.本文将首次刊布这批旧藏中的两叶回鹘文《阿含经》残片,对原文进行转写和注释,并附汉文原文以资对照.  相似文献   

10.
王淼 《文史博览》2009,(7):68-68
华界剪辫剪辫子运动,是上海军政府贴了布告的。布告云:"自汉(汉口)起义,各省响应。凡我同胞,一律剪辫;除去胡尾,重振汉室。"  相似文献   

11.
卢毅 《历史研究》2016,(4):63-79,190
在第五次"围剿"后期,蒋介石运用"驱其离巢"策略,逼迫红军西走。这从表面上看虽有"放水"之嫌,但实际上乃是欲擒故纵,他早已在"远处张网"。红军突围后,蒋介石又在日记中以"不可错过剿匪成功之大好机会"自勉,频繁调动和督促各部,希图用多道封锁线剿灭红军,阻其入黔。而在红军进入贵州前后,蒋介石确实开始将追剿中共与统一西南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量,以求"一石二鸟"。但他从未放松追堵,仍处心积虑欲消灭红军,并无驱其入川之意。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更是在日记中懊恼不已,视为"用兵一生莫大之耻辱"。因此,或许蒋介石的某些决策在客观上有利于红军突围,但其主观上从未有意"放水"。进而言之,尽管蒋介石后来借追剿之机统一了西南,但却不能倒果为因地反推他当初便纵共"西窜"。在他的内心中,追剿始终是首要任务,并深以未竟全功为憾,解决西南问题只是其聊以自慰的一个收获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时均途经甘肃。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红军长征时期物献内容丰富,有标语、印章、布告、书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对部分物献进行了综述、概括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这次我们在浙江温岭发现了太平天国布告一纸和木印一块。布告残高105厘米,宽84厘米;木印长约16厘米,宽约8厘米(是印文拓片的长宽尺寸),中间刻"太平天国天朝恩赏将军"十字,四周刻有花纹,两边各是一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甘肃省中部的白银市会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了甘肃省会宁会师城。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地方。红军在这里会师,长征从这里结束,历经两年长途跋涉、艰苦转战的各路红军从不同地方走到这里,胜利会师,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紧密团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局面。会师门前回望会师路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十月,罗山县涩港公社群众扒房时发现了一张由贺龙和周逸群同志签署的《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布告》。这张布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见图)。布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胡耀邦很注重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联系群众,足迹遍及祖国的各个角落。他一生曾六次踏上甘肃这块土地。早在1935年9月长征期间,胡耀邦就曾随红军到过甘肃甘南藏区。当时红军粮食短缺问题严重,19岁的胡耀邦担任红星纵队团总支书记、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收容队队长,又负责筹粮工作。他带领战士们张贴保护藏民的布告,召开藏民兄弟群众会,大力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和筹粮办法,对动用和收割的群众的粮食,都付现  相似文献   

17.
说到翻译的手法,经常会提到直译和意译这两个词。意译也叫做自由译,是仅仅将原文内容保持下来的翻译方法。而直译就是忠于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译方法,其中并没有对原文的概念和结构做任何的改造和添加(省略)语言。两者哪一个更好?或者都很好?能否共存?本文以直译和意译为中心,围绕以上问题做简单分析。说到翻译的手法,经常会提到直译和意译这两个词。意译也叫做自由译,是仅仅将原文内容保持下来的翻译方法。而直译就是忠于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译方法,其中并没有对原文的概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两篇原始文献译注和一篇专论。刘昌玉的《乌尔那穆地籍译注》将原文为苏美尔楔形文字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者乌尔那穆时期的一组关于该时期乌尔第三王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文献整理、翻译为中文,并加注释。葛会鹏的《托姆博斯碑译注》对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特摩斯一世所立划定埃及南部边疆并反映埃及与努比亚关系的《托姆博斯碑》进行翻译、注释。这两篇文献对古代地中海文献与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袁伟业的《从游叙弗伦看苏格拉  相似文献   

19.
山西应县佛富寺释迦塔,即通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1974年在木塔四层主佛——释迦牟尼塑像内发现一批辽代遗珍,同时在一层高约11米的大塑像侧墙顶端发现一份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387年)的大布告。这是目前所见最大的古代布告之一,弥足珍贵。布告纵94.5、横276厘米。白麻纸,版刻墨印。每版印成一纸,第一纸横95、第二纸横89、第三纸横92厘米,三纸粘连成一张大布告(图版捌:上)。每纸上方有一纸制提纽,似为张挂所用。布告前二、三行间盖有三处朱文篆书方印,一、二纸和二、三纸接缝处亦分别盖有此印各一方(图版捌:下)。五处朱印为发布布告的衙门官印——"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印"。  相似文献   

20.
1964年,在湖南省展览馆举办的《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展览》中,展出了湘西土改中的一张重要布告——《湖南省人民政府永顺区专员公署 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区永顺军分区联合布告(土字第一号)》。这布告特别惹人注目。我馆从事近现代史研究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