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甲午战争,使东亚海权格局剧变,由此构成中日两国命运变化的历史拐点。战前,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殖民扩张的相同遭遇,展开了近30年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并在互为敌手的竞争中日益凸显于以英国为主导的东亚海权格局之中。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甲午战争用血与火诠释了海权与海防的本质区别及其决定性影响。正因为战败后的中国已完全置身于东亚海权格局之外,再次陷入有海无防的境地,导致海权得以坐大的日本推行"大陆政策"更加有恃无恐,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走上独霸东亚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一百多年来,船政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笔者通过史料、船政老照片等考证,发现被学术界经常引用的:民国15年(1926年)福州船政局改称"海军马尾造船所",民国15年福州海军学校改称"马尾海军学校"及民国6年福州海军学校第一、二届转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等三处有误。其实,民国  相似文献   

3.
海军指挥学院高晓星编辑之《陈绍宽文集》,最近已由海潮出版社出版,为研究民国军事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陈绍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国海军高级将领,在他长达40年的海军生涯中,主持旧中国海军17年之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宽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副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4.
王芳 《福建史志》2013,(5):22-24
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船政成立。在创办过程中,福建船政共建造近代舰船40余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中山赞许船政“足为海军根基”。从福建船政走出的学子不但在抗击外来侵略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而且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也责无旁贷地担当先锋。本文简述在清政府收复东沙岛、勘察西沙群岛这一捍卫国家海权过程中,船政学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二)孙中山"以海制陆"军事思想的实践孙中山等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成败中得出"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的结论,即"以海军确立制海权,海陆联动,实现以海制陆"。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决定北伐。民国6年(1917年)11月27日,委任林葆怿为征闽海军总司令、陈炯明为征闽粤军总司令、林虎为桂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4路讨伐福  相似文献   

6.
正从1949年人民海军成立到1979年近海防御战略正式提出,是人民海军以作战方针代替海军战略指导海军全面建设的特殊时期,也是人民海军建军史上海上安全环境非常恶劣、海上作战非常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海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可分为以"依托岛岸、近海歼敌"、"海上破袭游击战"、"遏守海峡"为标志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闽县(今福州市)人,原籍雁门(今山西代县).世居福州城内朱紫坊,幼时,曾住黄巷三年。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与解放初期三个历史时期。清末.历任“威远”、“康济”、“通济”、“海圻”舰长.广东水师提督、总理南北洋海军、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总制等职;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最为著名的战舰。1996年11月12日,时值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在武汉金口镇江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舰被打捞出水。 中华民国的海军虽然在世界近代海军中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山(永丰)”号军舰也非民国海军主力。但作为民初海军历史的见证人,“中山”舰饱经沧桑,先后经历了清末海军重建,护国、护法战争,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叛变革命,抗日战争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 海军重建中的“小字辈”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9.
A·T·马汉是闻名世界的"海权之父",他提出的"海权论"主张美国向海外扩张,建设一支强大的的海军,对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美国的海军建设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刘冠雄是一位无法忽略的人物。此公文武兼备,能谋善断,长于权变,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的近代中国军政舞台上,从清季一路闯到民国,直至执掌中国海军经年,是北京政府时期6位海军总长中的一位,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海军上将。其人其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崭露头角1861年6月7日,刘冠雄出生在福建侯官县(大致为今福州市区和闽侯县部分)一个  相似文献   

11.
陈季良,一生跨越过清王朝与民国两个时期,经历过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位青史留名的海军名宿。爆发于1939年9月的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惨烈的血战。陈季良就是这次抗日血战的指挥者。在缅怀陈季良将军的同时,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旧党派的关系杨洪章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昙花一现的政党林立时代。此后,虽经袁世凯窃国之变、洪宪帝制之灾、张勋复辟之难、军阀混战之乱的摧残,政党政治之花日渐凋谢,但她的幽灵却于民国初期的七八年间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徘徊。当时,活跃在中国政...  相似文献   

13.
在民国海军37年的发展历史中,曾先后出现过11位海军总司令。他们是: “尽力民国最多”的黄钟瑛 黄钟瑛,字赞侯,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十一届驾驶班毕业,曾随“济远”舰参加过甲午海战。身材瘦小的黄钟瑛在清末海军中资历不深,声名不显。但因参加辛亥革命有功,成为民国的首任海军总长和首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此时,黄钟瑛任“海筹”号巡洋舰舰长,奉命率舰前往武汉江面,帮助镇压起义。因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黄钟瑛逐渐开始同情、支持海军中下级军官和…  相似文献   

14.
1976年年底,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开始远航太平洋。途中面临诸多严重困难,均一一克服,并胜利地完成突破岛链的任务,谱写了人民海军历史的又一个“第一”。海军战士是怎样在海底的“铁罐头”中渡过那些日日夜夜的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太平洋学会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交流座谈会”,于2004年6月4日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张序三、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丁子纲、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政治学院教授陈显泗、南京大学教授潘  相似文献   

16.
《郑和研究》2010,(2):21-25
一、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时期 从2002年起,在北京由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唐晓峰、潘懋、莫多闻教授、陈秀万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重日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军事科学院张序三政委,海军郑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张宝印,国家海洋局陈炳鑫,科技部郑立中,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王佩云,中国太平洋学会张海峰、许森安,中国未来研究会高恒等倡议组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古航海国家之一,15世纪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鼎盛之举,郑和因此而成为“世界大航海”运动的先驱。以航海为载体、中华明在世界上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影响,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中国人民应为之骄傲和永远弘扬。然而,在靠射骑得天下的封建王朝长期统治下,重陆轻海的大陆主义窒息了走向海洋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放弃海权,退离海洋,导致国运沦落,造成国破山河碎的悲惨局面,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大悲局。正如当年郑和总结中国历史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相似文献   

18.
<正>1911年10月14日,诞生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炮火之中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首创中华民国警政建设之肇端,"民国警政,此为始基",在中国警察史上,尤其是在推翻封建帝制、走向民主共和之后的近代中国警察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绍宽主持民国海军工作17年。他十分重视海军人才建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的主张,重视海军院校和人才体系建设,重视海军人才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了一批当时海军建设与运用急需的人才,对民国海军的建设发展与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33年起,国民党海军将领欧阳格麾下的电雷学校在蒋介石本人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几年间已迅速成长为民国海军中一支最新锐的水上武装力量。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却又迅速抛弃了这支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嫡系海军,甚至将欧阳格本人革职查办以至最终裁决其死刑。欧阳格及电雷学校势力起伏兴衰的背后除了隐藏有海军内部派系斗争的潜流外,亦受蒋介石当时海军人事处置策略变化的直接影响。透过对欧阳格案始末的详细梳理来分析抗战前后蒋介石对民国海军建设与人事布局的政治考量,还原其相关决策的历史情景与行为逻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