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3年的金秋时节,南京西康路33号,民国使馆区美国大使馆旧址的一个会议室,江苏省小城镇研讨会悄然召开。这个会议从9月21日开到了27日,总共开了8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省委副书记孙颔到会讲话,《新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报道,发表了社论,并开辟了专栏,发动全省有识之士进行了讨论。背景这次会议之所以引起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是因为江苏小城镇众多,如星罗棋布于江淮大地,当时全省县属镇134个、公社镇1700多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2.
张颖 《百年潮》2004,(6):16-22
1946年,龚澎、乔冠华和部分外事组人员住在上海马思南路107号,当时<新华日报><群众周刊>都在上海筹备出版,所以我也到了上海.国民党政府没有批准<新华日报>出版.我就在<群众周刊>任记者和编辑,同时在上海文委从事文化工作,也住在周公馆,和龚澎夫妇还是朝夕相见.那时龚澎和老乔领导几个青年同志,除了每日向国外和驻上海的外国记者发出大量新华社电讯稿外,还办了一个外文刊物<新华周刊>,主要是对外宣传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个刊物在国外极受关注.这使得国民党十分恼火,于是下令<新华周刊>停刊,这样一来对外宣传的渠道就被封死了.  相似文献   

3.
1971年9月初的一天,江苏省革委会召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在南京市西康路33号开会,研究何香凝副委员长百年之后与廖仲恺先生合葬事宜。我当时是南京市城建局的领导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听到会的全国人大行政管理局一位姓王的同志介绍说,何香凝副委员长自夏天以来,病情加重,几次呼唤“周公、周公”。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来到她的病榻前,问她老人家有什么要求。她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是不火葬,去南京,和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周总理答应了她的要求,并指示为何香凝准备棺木。江苏省革委会要求我们南京市城建局做好何廖合墓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4.
张瑞芳 《百年潮》2006,(11):19-25
1941年夏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到《新华日报》位于重庆化龙桥的编辑部去。心想,谁会是我新的联系人呢(作者当时刚入党不久——编者注)?因为姐姐在《新华日报》工作,所以我跟他们社里的不少人都挺熟,虽然彼此心照不宣,知道都是“同志”,但互相间谁也不去点破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瑞芳  金以枫 《百年潮》2006,(11):19-25
周副主席说:你对大家一定也不错 1941年夏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到<新华日报>位于重庆化龙桥的编辑部去.心想,谁会是我新的联系人呢(作者当时刚入党不久--编者注)?因为姐姐在<新华日报>工作,所以我跟他们社里的不少人都挺熟,虽然彼此心照不宣,知道都是"同志",但互相间谁也不去点破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6.
悼胡绳     
李普 《炎黄春秋》2000,(12):6-7
十月五日上午,新华日报老友李慎之来电话,说胡绳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差一点哭出声来。我一时语无伦次,在电话里说我十分悲痛,说我在新华日报写的那个专栏,几乎每一篇都曾得到他的指导。然后我才问老胡去世和治丧的情形,慎之也不知其详。要我问社科院办公厅,告诉了我电话号码,说那里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我这才知道他是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的,先在他家里设个灵堂,已经派人去布置了。第二天我去到他家里,向他的遗像鞠躬的时候又不禁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7.
报界名宿张友鸾是我的恩师,抗战胜利后,他由重庆回南京复刊《南京人报》,社址在太平路136号,报社日常办公则设在文昌里4号一栋三层西式楼房。一楼是单身汉宿舍兼饭厅,我当时跟随恩师办报,也住一楼。二楼办公,三楼是张友鸾全家9口居住。他们全家和我们同一锅咸淡,共一碗酸甜。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史志》2002,(1):F003-F003
——l北京地方志 l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 27号,邮编:lop88,电沽:010-62021288D 干津中,上D 天座市和平厅马场佰门8号.哪编刁0005 0.申话;m2一刀28的59史志研究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69号省委大楼佃R编:03to71,电话:0351-硼9一旧内蒙古地方志内蒙古自治【人民政府大院8号楼,邮编:01op55,电话:0471-6945246吉林志鉴通讯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4号,邮编:130051,电话:be31-8905631卜海修志向导上海市西康路1369号4楼,邮编:20000(:,电话:021-62995216浙江方志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邮编:31以乙5,电话:05引-7m刀的安徽地方志安徽省合肥市人…  相似文献   

9.
1958年2月24日批准建立乌当区后,区委办公地点设在贵阳中华北路33号(原“毛公馆”)。当时指导工作的刊物是由区委办公室编发的《工作简报》。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5月至1983年离休,我在全国政协工作了35年。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政协礼堂的历史还很有意义。 1949年底,全国政协机关成立,我们从中南海搬到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的三层小楼国际饭店办公,这是政协机关成立后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国际饭店办公不到两个月,由于人员增多,搬到南河沿南口路西的怡园饭店。不到三个月,又搬到中南海东花厅办公。1950年9月中旬,全国政协机关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互换办公地点,又由中南海搬到现在的办公地点,当时叫赵登禹路32号,后改为太平桥大街23号。这里原是清代顺承郡王府,建于清顺治初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和关心《新华日报》,曾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25日至1947年2月在重庆出版。1949年4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把具有光荣历史的党报《新华日报》的报名,用于解放后的南京党报。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最初阶段,报纸仍然沿用了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的报头。1949年9月间,有几位同志从北平来,带来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14,(7):92-93
编辑部同志: 转来汪大波同志的信,我仔细看过了。内容与我所说的几乎全同,但有两点小异:一是我听来的是潘梓年与这位投稿者谈的,潘当时是新华日报的头号人物,也是著名的社会名流。二是大漠同志不是去参加新四军,而是在参加新四军的筹组工作。因当时新四军尚未成立。  相似文献   

13.
从济南回到贵州.转眼快到春节,一日,申老在省委池必卿书记办公室开会.会散人走,只剩下他二人。池书记开口问道:“云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你看过没有.你能说清要点吗?”申老回答道:“老活儿了,背也能背它出来。”只见池书记瞟了申老一眼,认真起来高声喊道:“秘书!你给我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拿出来。”不一会秘书找出中央一号文件递给书记,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日报》2007年12月1日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12月13日竣工并开馆。扩建工程2005年12月13日正式动工,历时两年,作为一项涉及全局的国家重点工程,自始至终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诞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也是党取得政权前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党报.《新华日报》社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大陆里(今民意一路大陆里).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同志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革命遗址光辉永存──兼谈有关旧址的保护宣传工作沈果正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同年5月,建立了《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新华日报》在武汉出刊不到一年,因武汉失陷而迁重庆。在重庆出版发行的《新华日报》,自1938年10月2...  相似文献   

17.
<正>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直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国民党查封停刊,《新华日报》共出版3231期。《新华日报》全面、忠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华日报》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上,有一件大事,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太原开始的,初二没上几天,日军就从北平到了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娘子关一带,太原很快就会发生战争。于是,我和弟弟、妹妹跟着母亲辗转来到西安,进入铭贤中学继续读书。这里也不安全,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我们又迁到重庆,进入南开中学读高中。当时每逢星期天、节假日,我经常和一些同学一起到《新华日报》社去玩。  相似文献   

19.
1938年下半年,正当日军出动其海、陆、空军全力进攻武汉之际,我作为汉口《新华日报》的战地记者,奔走大江南北前线,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张党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国人民要求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结果。抗战期间的《新华日报》经历了七年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