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师曾(1876—1923),是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长兄,本名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松道人、朽者等,多以字行于世。 陈师曾5岁时,生母罗氏去世,从此他便时常随侍于祖父陈宝箴膝下承欢。陈宝箴曾官居湖南巡抚,在任上厉行新政,变士习,开民智,饬军政,公官权,是我国近代开湖湘文化一代新风的人物。陈师曾幼承庭训,更兼灵根慧绝,聪颖好学,故成年后于诗文书画、金石篆刻无所不精。 陈师曾本以画名享誉京华,但即使是偶尔捉笔为诗文,便为佳作,乃至光绪、宣统时期的诗坛盟主、石遗老人陈衍在读过他的诗之后也不…  相似文献   

2.
家庭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组成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性和女性组成家庭共同养育后代、抵抗风险。由此,一个个小家庭成为庞大社会的构成之基,与之相对的,不同时代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思想也会反作用于每一个小家庭。这种关于家庭结构、性别分工以及家庭成员情感的微妙改变是社会变迁和生产力发展的缩影,透过不同时代关于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图像作品,探索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发生转变的家庭观念,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现代社会和民众思想较千百年前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族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劳动、生息和繁殖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我国灿烂的文化。在我国的民族关系上,也很早就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各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族劳动人民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互相交易;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生活上友好来往,互通婚姻。有些民族是杂居或邻居的,他们之间的来往就更为密切,如白族与纳西族,纳西族与藏族,傣族与景颇族,维吾尔族与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与塔吉克族,蒙古族与藏族……他们共同过一些节日,共同赶集会、或共同在一地域劳动、栽种,他们相互走亲戚、访朋友,风俗习惯也相互影响,他们常常能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甚至有的由于  相似文献   

4.
王成 《世界》2005,(8):48-49
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美国人继承欧洲的文化传统,受欧洲传统宗教尤其是新教思想的熏陶,加上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既没有三四代同堂的家庭模式,也没有中国传统的孝顺思想,同时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欧洲人的家庭价值观。概括来讲,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可总结为:个人独立,个人权利,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群体。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受社会、民族、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拉萨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人口聚居的城市,藏族和汉族构成了拉萨市人口的主体,相应的,藏族家庭和汉族家庭是拉萨市家庭的主  相似文献   

6.
在民国时期,中国有两个文人引人瞩目,一个是蒋介石的幕僚陈布雷(1890-1948年),一个是《大公报》的传人王芸生(1901-1980年)。他们作为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文章报国”的志向,他们曾是同行、朋友,但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归宿。早年的不同经历陈布雷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的一个富庶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1911年,他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哲史政法科,精通外文、史地、法政、国际时事等新学科。王芸生的幼年经历与陈布雷截然不同。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乡下的一个穷工人家庭,只念过几年私塾。10岁时,因…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一批富有革新精神的南方画家客居北京,给因循守旧的北京画界带来一股新风。其中姚华和陈师曾并称"姚陈",被公认为北京画坛领袖。他们志同道合,互相影响,密切配合,并肩奋斗,在绘画创作、艺术理论和美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著成就,为中国画的复兴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民初北京画坛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8.
当一群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时候,一个民族就形成了。据统计,目前,66亿人的地球村,共有2000多个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的一举一动,汇聚为世界的脉动。认识这个世界,也就离不开对世界各民族的了解。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在"图片故事"栏目为读者呈现他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平坝白云陈氏,是明代屯军的后裔.他们为谋求自身发展,弃武从文,于清代康乾嘉时,一门考中四个进士,父子两人都成翰林.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反映了这个屯军后裔家庭的文化变迁,推动了平坝地方文化的发展,为黔中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群孩子,虽然他们的年龄、性别、家庭条件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我们习惯上称这种言行举止过早成人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一王个簃原名能贤,字启之,别号个簃,是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王个簃是吴昌硕晚年的入室弟子,与陈师曾、潘天寿素有吴门画派三高徒之称。王个簃不但全面继承了乃师的艺术精华,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和发展,因吴昌硕别号缶庐,人们便尊称王个簃为"当代缶庐"。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两个光耀神州的人物,这两个人物把三峡历史推向两次颠峰。一个是战国时期“与日月争光”的屈原,一个是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屈原创造了“惊采绝艳”的楚辞,欧阳修在夷陵留下了风流千古的瑰丽诗文。屈原、欧阳修所处的时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遭遇:贬官;有一个共同的幸事:逆境中进入创作高峰;有一个共同的功绩:把三峡文化推向更高的美学境界。余秋雨先生称苏东坡贬谪黄州,是“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  相似文献   

13.
朱洪 《江淮文史》2007,(5):75-81
刘半农和苏曼殊,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是诗人、翻译家、小说家;他们都是反封建的文化战士;他们的命运都非常坎坷。曾经,他们也有过短暂的交往,值得追述。  相似文献   

14.
旧中国的一种特殊宗教团体——“耶稣家庭”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耶稣家庭”是由敬奠赢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山东泰安马庄创建。它是宗教组织和生产组织相结合的“基督教共产主义”团体。成员实行“破产人家”,取消私有财产,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实行禁欲主义并有独特的宗都仪式。“家庭”内设有学校、医院、果园、工厂、教堂,集体从事农业生产和商品生产并进行传教活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一百多个同样类型的“家庭”。这个宗教团体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静 《丝绸之路》2012,(2):52-53
节日由一系列活动和仪式构成,仪式和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维吾尔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喀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维吾尔文化的标志性城市。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活动和仪式举行的主要文化空间,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对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文化空间——巴扎、墓地、清真寺和家庭作一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对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和圣迭戈的田野调查以及对24名女性的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论文以持家属签证移民的华人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移民后的家庭、工作状况和性别身份的变化。研究发现,女性家属移民普遍面临“再女性化”困境,即在工作等公共生活中的角色被削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传统女性家庭角色被强化。基于新自由主义的签证政策、美国的家庭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共同影响了这一过程。而对于来自中国的女性家属移民而言,这一过程既是其移民后合法权利的被剥夺,也是她们对移民前性别文化和规范的“抵抗”。  相似文献   

17.
徐杰 《收藏家》2006,(7):50-52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是陈师曾题齐白石《借山图》的诗句,这两句诗可以印证近代中国画画坛的一段佳话,即陈师曾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曾劝白石老人衰年变法,使其终成一代宗师。深厚的家学濡养下,和早年赴日留学的经历,构成了陈师曾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美术视野,为其在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正当他要步入艺术创作的盛年之时,不幸早逝,使得中国画坛和文史学界众多名宿扼腕叹息。虽然他的绘画未能开宗立派,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但就其现存的画作来看,能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中国画的信心有所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为配合第九个全国"文化遗产日",2014年6月11日,沧州博物馆开馆试运行。为贯彻执行中央节俭办活动的要求,开馆时没有邀请领导,没有搞剪彩、揭幕等仪式,只是在馆外设展览内容宣传展牌,让群众了解博物馆。同时,和沧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百家百姓走进博物馆"活动,从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00个家庭,包括劳模家庭、贫困家庭、文化家庭、沧州好人家庭、民间收藏家庭等,邀请他们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人生之路需要靠自己打拼,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应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家庭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只有让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这一资源,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3,(38):22-22
据《彭博观点》报道.美国高级编辑梅甘·麦卡德尔在他的新研究中发现:夫妻共同为家庭账户存的钱越多,他们的婚姻越幸福。每个月把80%的钱拿来用作家庭共同储备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