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硕 《炎黄春秋》2008,(4):36-40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时值国门刚刚打开,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草创伊始,各方面关于对外开放和办特区的知识都比较缺乏,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在中央担仟一线主要领导职务的胡耀邦对经济特区的支持一直是不遗余力,他热情洋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深圳等特区的成功创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宏 《文史博览》2007,(12):4-8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陈宇聪 《百年潮》2023,(4):34-36
<正>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继党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根据党中央决策,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从此,海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从一个海岛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深圳经验——第二个春天中绽放的城市之花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迎来了第二个春天。20世纪80年代,我在国家建委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深圳搞规划。1980年,中央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国家建委决定派一个“五人小组”支援深圳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天祥 《百年潮》2001,(2):25-32
时序如流。胡耀邦同志远行已十余年。立志社会改革和人民解放的胡耀邦,早年投身于革命战争,晚年掌握中央枢要。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中,锐意开拓,鞠躬尽瘁。在中国共产党的众多英杰中,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5,(1):2
<正>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视察福建厦门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珠海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为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2月24日,邓小平就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问题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 :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再造几个“香港” ;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要与香港互为依托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广东经济特区是个试验等  相似文献   

8.
正1987年2月上旬至3月11日,习仲勋重回广东考察。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工作考察中,他的足迹遍及广州、深圳、珠海、江门、佛山、肇庆、韶关等23个市、县。会见了各市(地)、县的负责人和广东的一些离退休老同志;会见了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祺、胡应湘、柯正平等人。习仲勋勉励广东干部群众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开拓创新,把广东与经济特区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文史精萃     
改革开放30年颇具影响力的22件大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正式建立。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相似文献   

10.
文史精萃     
改革开放30年颇具影响力的22件大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正式建立。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相似文献   

11.
深圳!深圳!     
<正>深圳,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中国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深圳,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第一扇窗。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它的命运就成为中国最近30年命运的写照。30年间,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30年间,深圳以它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推动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深圳还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是思想解放和自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基地。新世纪以来,经济特区正担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周中明 《沧桑》2010,(5):3-4,42
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基地"。新世纪以来,经济特区正担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郑伟民 《人文地理》1991,6(3):77-78
我国的经济特区,就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特殊开放政策,给予各种优惠待遇,鼓励外商投资办工业或其他经济事业以及进行体制改革试验的特殊地理区域。自1980年8月以来,我国已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利他"的设区背景决定了其目标旨在如何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寻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自由贸易区是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成立的,设区目标是在"自利"基础上达到"互利"。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设立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与经济特区相比,自由贸易区是对经济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邓小平是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并且亲手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没有邓小平,就没有经济特区,就没有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7.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两省报告中所提的“试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大包干的经济管理办法”,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作为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这个文件.中央不仅把“先行一步”的任务交给了广东、福建两省,而且赋予了两省经济特区在引进外资和自主发展方面的诸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孟兰英 《文史春秋》2008,(12):18-2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已久,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而经济的起飞则完全有赖于制订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即沿海城市率先对外开放,进而带动内陆经济高速发展。早在1979年7月,中央就确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些决策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侨乡和沿海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先  相似文献   

20.
沈祖炜 《世纪》2020,(3):1-1
浦东开发开放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经硕果累累。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辉煌的一章。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农村起步,从农业改革突破,继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这是中国改革事业的特点。从1980年成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1990年4月中央正式宣布浦东的开发开放,经历了长达10年的酝酿和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