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龚克 《巴蜀史志》2012,(2):42-44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请愿百姓的“成都血案”发生后,成都、华阳、温江、新津等十余州县的同志军对成都实行大围攻。赵尔丰急调川滇边军和新编陆军第十六标速来成都解围,清廷也令鄂、湘、黔、滇、粤、陕等省派兵入川镇压成都同志军。  相似文献   

2.
历史档案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档案在后人眼里往往会有许多模糊和疑问,使得研究者难以准确运用而影响研究的结果.本文就研究中发现的红军长征时左右两路军若干电报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三份电报的时间顺序 在<红军长征·文献>①中关于1935年9月中央红军单独北上时,有3份重要电报时间顺序的排列是不够准确的.文献第675页的电报是"张国焘关于红一、三军单独北上问题致林彪等转中央领导人电",电报落款是"朱、张,九月十日四时".第676页的电报是"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再致张国焘电",电报落款是"中央,九月十日".第677页的电报是"指令",落款是"中央政治局,九月十日于阿西".  相似文献   

3.
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相继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史称"李闻血案".血案发生后,国内外舆论都极为关注,各方关于案件的报道连篇累牍,围绕查清案件真相,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战".  相似文献   

4.
姜璐璐 《环球人物》2012,(34):81-82
在拍"喜"和"丧"时会特别谨慎,这两字只是一个数字之差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人来说,电报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了。但对于更年长的一代人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报曾经是最快捷的通讯手段。它价格昂贵,普通人家只有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偶尔用一次。小小一封电报,也因此记载着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5.
1951年1月2O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7,(8)
这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黎明时分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949年4月18日深夜,军务局长俞济时匆忙送给蒋介石一份电报,电报中写道:"新华社4月18日电驻上海浦  相似文献   

7.
"成都"名称的含义解释一直颇为棘手。尽管自宋以来,关于成都名称的解释已不下十种,但没有一种解释能够令人信服。由于早期蜀地与中原及其以东地区的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且古蜀人的语言"颇与华同",成都一词当就是古夏(汉)语。成都名称约在古蜀国开明王朝晚期(战国晚期)出现,其时"成"的读音可能为端纽耕韵,"都"的读音可能为端纽鱼韵。汉代西南地区的"×都"地名,是附近存在湖泊水体的标示。成都即得名于附近的"滇池",滇池、成都二名上古读音近同。作为聚落名称的成都,是水体名称滇池的转化。滇池就是"天池"的意思。滇池、成都名称最早的文字书写者,是战国晚期楚威王时进入古蜀国的楚人。成都一名由来与含义的破解,对于古代成都平原自然环境、西南地区民族历史的新认识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电报的发明是19世纪通信革命的重要一章。以光电速度进行信息传播的关键是设计出文字与电讯号之间转化的符号系统。在广泛使用的莫尔斯码系统的基础上,将字母或数字组成的符号对应到短语、句子,编辑成专用的电码本,可以实现通信设密和节省成本的效果。1871年国际电报线延伸到中国后,为了解决异于字母文字的汉字收发电报的问题,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设计了最早的汉字电码本。在此基础上,晚清官商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总理衙门制定和颁发《电信新法》电码本,无形中建立了一套新的政府信息沟通机制。同时,个别部门和官督商办的机构也编制自己的密码本,造成清朝电报"密中有密,密外有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古越 《神州》2008,(12):76-77
虎狼夹击下的非常决策1939年12月的一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收到来自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人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电报说:"敌最近修路的目的同过去不同。……一  相似文献   

10.
正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命令其对日不抵抗的电文,称"铣"电;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声明其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史称"艳"电。为什么把这些电报称为"铣"电、"艳"电?这缘于我国早期电报韵目代日的日期特殊表示法。铣代表16日,艳代表29日。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电报技术传到中国。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便于收发电文,就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考虑到1万个汉  相似文献   

11.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建国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人经过的背景报道。这张  相似文献   

12.
当你结婚后,老婆考验你的自尊。近来,某知名网站里,出现了一条点击率颇高的帖子——"火巴耳朵"城市排名。"火巴耳朵"在北方俗称"妻管严"、"怕老婆"。这一称呼原是指成都的一种特殊交通工具,是成都男人为了让老婆坐得更舒服一点,在自行车右侧安装一个偏斗,为其挡风遮雨,当地人俗称它"偏三轮"、"火巴耳朵"。之后,这也成了成都男人的代称。  相似文献   

13.
沈淦 《文史天地》2012,(6):13-16
据《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所载,宣统三年十二月辛丑日,“革命党以药弹击良弼,伤股,越二日死”。良弼何许人也?他是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后裔,满洲镶黄旗人,与满洲亲贵中颇为能干的恩铭、铁良、端方、载泽并称“满洲五虎”。早在1907年,恩铭就被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宣统三年岁在辛亥,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端方亦在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途中,被其哗变的部属杀死。  相似文献   

14.
王平 《四川文物》2001,364(3):50-51
要:本简述四川历史上有名的四次“水电报”史实及其历史作用,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水电报”不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宣传鼓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晓农 《文史精华》2002,(2):37-43
1970年12月17日 云南突然爆出了惊天血案:时任昆明军区政委、云南省革委会主任的谭甫仁将军及夫人王里岩在家里遭到枪击身亡;不久军区保卫部长景儒林又自缢。由于正值“文革”期间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侦破工作处于封闭状态,使案情格外神秘而又扑朔迷离。9年后,此案才最后了结。《“文革”中谭甫仁将军血案始末》一文的作者以翔实的资料,披露了这一血案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栋简陋民房的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他们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难得这么轻松一下。“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先粗略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从刘伯承的神色中已看出这份电报绝对不寻常,他连忙接过了电报。果然,这份电报是由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9月18日,华东局办公厅收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批阅签发的电报:"大批党的历史文件,十分宝贵,请你处即指定几个可靠的同志,负责清理登记,装箱,并派专人护送,全部送来北平中央秘书处。对保存文件有功的人员,请你处先予奖励。"电报中"有功  相似文献   

18.
1911年(辛亥年)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最突出的事件。由于参加的群众之多,涉及的地区之广,发动的时间之早,运动的规模之大,极大地牵制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和军事力量,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中山先生曾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要迟一年半载的。”四川保路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之时,成都附近的邛州(今邛崃)发生了震惊全川的大事。9月12日(七月二十日),清巡防军第八营的书记周鸿勋率领本营士兵起义,杀死了该营营长,投向保路同志这一边,并参加了对抗清兵的战斗。周鸿勋起义,在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他的起义,在清廷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具有与一般同志军起义不同的特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盛宣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未能充分做好规划和准备,在盛宣怀主导下制定的相关政策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各方的批评和反对,他采取强硬执行的态度,并运用一系列欺诈手段推进原定政策,使四川保路运动不断发展。他又力图强硬弹压川省保路运动,间接酿成了"成都血案",使经济利益问题激化成为政治问题。此后,盛宣怀继续主张采用武力弹压的办法。这不仅使清政府内部各派发生内讧,而且还动摇了清政府脆弱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旅者皆言:"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深以为然。除却浸淫在鲜红的麻辣诱惑中、碧绿的绵厚川茶里、湛蓝的锦官天际上难以自拔外,我还有着一个不能忽视的理由,抑或说成是一种依恋:那婷婷玉立在城北锦江河畔的成都西藏饭店。如果非要给她也定义一个色彩,我想应该唤作"本色"吧。因为这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