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条英机是二战中具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头面人物。他生于东京,其父东条英教是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的别子手。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土道精神的教育,1915年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亲率“东条兵团”侵入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40年任近卫文磨内阁的陆军大臣,积极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发动对苏战争以及对英美开战,是日本陆军的强硬派代表人物。1941年州月东条英机任首相兼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当年底,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后,又兼任外务、文部、商务、军需大臣。他是…  相似文献   

2.
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主要由日本政府的强权外交和战争行为所推动,而日本文人则通过构建日本对外扩张的"合理性",以此参与日本的对外扩张。日俄战争前日本文人构建日本向"满洲"扩张的种种"合理性",以此煽动日本民众支持日本政府对俄国开战向"满洲"扩张。  相似文献   

3.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郭丽 《史学集刊》2017,(1):87-95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南进"和"北进"两种战略主张,而"北进"怎样为"南进"所取代,至今仍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北进"主要是以日本陆军为主导的对外侵略扩张战略,其最终战略目标是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向西伯利亚扩张,而国防的第一号防卫对象是苏联,其次是英、美等国。"南进"主要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导的对外侵略扩展战略,其最终战略目标是在确保对中国大陆的霸权地位后,再向太平洋地区进行扩张,而国防的第一号防卫对象是英、美等国,其次是苏联。为了确保"南进"和"北进"战略的有效实施,日本同德、意缔结"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而由"北进"向"南进"战略转移时,又曾谋求所谓的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最终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计划。北进、南进战略正是在日本对外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转换演进的。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军事近代化、对外扩张过程中,重视军事教育,建立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军事教育体系,即陆军幼年学校(初级)、陆军士官学校(中级)、陆军大学(高级)。无论是陆军中参与决策的精英分子,还是在战争中参加实战的各级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大多是这套军事教育体系下的毕业生。这些人是在第一线执行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实践者,在发动战争、扩大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泰平组合是20世纪初期中日关系史上经常可见的名词,该组织的出现、发展以及消失,都是以日本陆军的对华政策为动力的。1908年,以日本与德国在华军火市场竞争为背景,泰平组合由陆军催生;1911年辛亥革命之际,以日本陆军对华分裂政策为背景,泰平组合充当了日本对华国策的工具;1917年和1918年以日本陆军的对华武器同盟、军事同盟、援助段祺瑞政策为背景,泰平组合扮演了寺内内阁对华政策纽带的角色。泰平组合在20世纪初期日本对华军火贸易的活动中,是日本陆军对华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铁路与日本对外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曙光 《世界历史》2006,11(2):85-91
铁路在日本的对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备战和战争期间,日本铁路担负着快速集结兵力、输送军需品、输入国外战略物资、确保军需产业和其他重要产业从业人员的输送、疏散人员等繁重任务,直接影响到侵略战争的进程以及对殖民地的掠夺。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大本营就提出了进军印度洋和中东地区与德意会师,迫使英国屈服的西进战略.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战胜利后,即1942年春至年底瓜岛战役结束前,是西进良机;但日本要实施西进战略,却因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而迟迟不能将西进战略提上日程.当太平洋战场发生战略转折后,日本为在太平洋战场应对美国反攻,需要更多的陆军兵力,而日本陆军主力依然深陷于中国战场,最终不得不放弃西进战略.中国战场的抗战是牵制日本西进战略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对盟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培养近代国民是国民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甲午战争是日本进入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能够构成民族共同体的舆论条件。战争与媒体交互影响,使"日本人"的自我意识得以强化,对外形成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优越感和蔑视感,军人被英雄化、神圣化,围绕战争也形成教育方式多样性,民众由此达成了对天皇和国家的认同,甲午战争成为近代日本国民"民族"特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国际范围内,某国影响别国新闻舆论的工作一般由本国外务部门负责,而192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由陆军操纵别国新闻的特殊现象.这一特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战以后围绕中国问题的多重国际因素使日本陆军不满足于外务省单方面推行的对华新闻舆论工作.为此,1919年起,陆军通过内部设置特殊机构、在天津开办报纸、创办通信社、收买新闻编辑和记者等手段,直接参与操纵中国新闻舆论,并在出兵中国山东之际将其新闻操纵工作进行了一次集中演练.这些手段一直以隐秘的方式持续进行,时至今日依然未被世人所了解.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可帮助了解日本陆军近代对华政策的细节,进一步丰富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两战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及其对外扩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兴起。法西斯主义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扩张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侵略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由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制约,新兴法西斯主义可以区分为民间(即不穿军装的)法西斯与军队法西斯两大类别。借对外战争实现其大陆侵略政策,同时反击民主派势力,这是军部法西斯与民间法西斯势力的主要契合点。日本法西斯扩张理论的基本特点在于,为论证对外战争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动员民众投入战争,它们遍及思想文化各领域,花样繁多、内容庞杂。既有对于传统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更主要是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针对时局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所确认的指导思想,表述形式五花八门,极富于诡辩性、多样性、独特性、应用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中日钓鱼岛争端,源于甲午战争日本“窃岛”,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导致的直接结果。日本侵占钓鱼岛蓄谋已久,从甲午战前非法的秘密调查,到甲午战时的秘密“窃取”,再到甲午战后的所谓“更名”,其侵略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早在抗战爆发前,关东军就一直是日本对外扩张的急先锋。在日本陆军中,关东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有“皇军之花”之称。极盛时,关东军兵力多达70余万。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侵略中国、蒙古和苏联等国,关东军中还搜罗了为数不少的外籍士兵为其卖命。除了充当关东军的正规军之外,他们还从事颠覆活动,进行情报渗透.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近代民族国家的道路以来,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奉行扩张主义,使亚洲邻国深受其害。然而我们今天在考察日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往往着重于其对邻国的侵略,而忽视了日本强行把琉球王国纳入其版图成为现在日本的冲绳县这一史实。其实吞并琉球作为日本近代扩张的第一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日本正是因为受到顺利吞并琉球的鼓舞,才会变本加厉地加紧对外扩张的脚步。琉球被吞并后设置的冲绳县作为日本侵占的第一块领土,也成为其殖民政策的试验田,其后日本在台湾、朝鲜殖民政策的背后都能看到其对冲绳统治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1924年5月,日本清浦奎吾内阁制定了新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在中国扶持张作霖的政策。日本陆军在该政策指导下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对直奉军事力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直系有战胜奉系并危及日本在满蒙特殊利益的可能性,因而坚持干涉战争。但是战争爆发时日本国内政治、外交环境不允许对张作霖进行直接的援助,陆军只能采取隐蔽的手段以助张。这些秘密的援助包括向奉军提供武器、情报、铁路运输等。不过,对于最终影响战争结果的北京政变的发生,日本陆军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之大事,莫急于兵,兵之大要,莫先于马"①,马以其行动迅捷,善于驰聘,为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所青睐,被视之为"甲兵之本"。历朝对之极为重视,明朝也不例外。明代马政制度形成于洪武、永乐时期。洪武初,设太仆寺于滁洲。永乐时,都城北迁,又设太仆寺于京师。南太仆寺掌管两淮、江南马政;北太仆寺掌管顺天等府及山东、河南马政;在靠近边境的山西、陕西、辽东则各设行太仆寺、苑马寺。内地以民牧的方式养马民间,供京师军士骑操;在边地,则"官牧以给边方之用。";又于四川、陕西设茶马司五,以茶易番马,补边马之不足。②明代马政从…  相似文献   

18.
1906年,蒋介石考取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年与同班同学张希骞同时考取陆军官费生,被派往日本深造,同进日本陆军预备学校——东京振武学堂。1910年毕业后,两人又一起进长冈的日军十三联队实习。同窗四载,情同手足。一到节假日,两人就结伴去军营附近的乡村散心玩乐,因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又热情好客的日本姑娘蕙子。由于两人都爱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在企图称霸世界的进程中,岛国危机心态及其由此引发的民族凝聚力,为其社会各阶层开展谍报活动提供了"源动力".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走向振兴之际,侵略的野心也日渐膨胀,为满足对华侵略之"大陆政策"的需要,日本内阁、外务省及军方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均设置了官方情报机构.而日本民间社会团体或商业组织配合官方所开展的谍...  相似文献   

20.
三衙是南宋马政的中心,四川茶马司等所购得的优质战马,优先保证三衙尤其是殿前司的需要,并主要由三衙选派本部官兵自兴元府将"西马"马纲押运至临安,沿途州县则设有马驿,专门保障取马官兵和纲马的后勤供应。三衙战马的日常管理较为严格,实行定期集中牧放。南宋三衙马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衙战马的数量达到了二万余匹的相当规模,在提升三衙的军事实力,对外抵御金、蒙古,对内强化中央集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全依赖购买,马源单一、受制于人更是其先天不足。开禧北伐失败之后,南宋三衙马政愈来愈趋向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