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振颖  赵世金 《文献》2020,(1):144-155
甘肃舟曲的《丈地均粮碑》刊刻于万历十年(1582),碑中详细记载了万历年间在舟曲实行赋税改革的起因缘由及经过结果,再现了舟曲地区"丈地均粮"这一历史事件。目前学界研究"一条鞭法"在北方的施行情况时面临不少问题,如资料较少、范围不够大、程度不太深入,舟曲的《丈地均粮碑》恰是万历年间"一条鞭法"在陇右地区推行的实例,对于明代赋役制度及经济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秀梅 《沧桑》2009,(2):9-9,25
中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封建社会,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是里程碑式的制度.这些制度都在一段时间内运转,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两税法确立的背景、内容及在唐朝短暂实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王裕巽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和“以银为主,银钱兼行”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货币流通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条鞭法”赋税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  相似文献   

4.
<正>役法系统是明代赋役财政体系中复杂而独特的部分,同时也是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对象。均徭法是明中叶出现的一种针对杂役的编佥方法,是一条鞭法形成前徭役编佥的重要改革举措。《明英宗实录》记载,均徭法最早由江西按察司佥事夏时在正统年间创立,浙江、四川等布政使司旋即踵行,其  相似文献   

5.
祖远 《文史月刊》2010,(4):72-73
<正>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  相似文献   

6.
漆林识小录     
史记老庄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漆园吏"。周礼载师:"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周代的漆林,其生产主要已归国家掌握,漆园置吏,以司其事;而民间产漆,政府则征收四分之一的赋税,这的确是一种很沉重的剥削。但是,虽然如此,到了汉代的时候还流传  相似文献   

7.
在明朝到万历之前,政府失去了对税源的控制。为此各地也曾试图清理田地、制定条例进行税法改革其中包括著名的一条鞭法,但是大多都半途而废。如再不改变税收现状,国家机器将无法运转,税法改革已势不可挡。如何改革是放在万历当朝首辅张居正面前的首要任务。面对上述问题,他也开始了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税法改革探索,但他的改革措施却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打春牛     
正"打春牛",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一种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不仅释放着生命活力,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日前,在看电视《楚汉骄雄》时,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路经楚地下蔡乡下,看到几个儿童"打春牛",童心萌发,以抢得牛犄角为乐,意为拔得头筹,寓意灭秦兴楚有望。这一场景,瞬间把我的记忆带回少时农村"打春牛"的现场。打春牛,古称"杖牛"。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礼以示春耕开始,故而"打春牛"又叫"鞭春仪""迎春礼"。这  相似文献   

9.
明代广东的役法改革,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体现出改革的进步性,且与江西、浙江、南直隶、福建同走在役法改革的前列,为万历初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而一条鞭法的实行,则基本上结束了赋与役的分离,实现了赋中有役的制度化,具有赋役制度向单一的田赋制度发展的趋向。本文试就此一过程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6,(6)
对于敦煌文书中出现的"不办承料"一词,学界大多认为其涵义是不承担或负担不起官府赋税。也有观点认为其涵义是"无力营种"。笔者以为,"不办承料"的主语是土地,其含义是由于土地较为贫瘠,产出较少,不足以缴纳该地所分配到的赋税,即耕种该地入不敷出。并结合唐五代时期的有主荒田请佃来考察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土地归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明瞭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作一个简单回顾。明朝自中叶以后,赋役制度极端混乱,繁重的田赋与差徭像两条绞索一样,榨尽了人民的血汗膏脂。其中尤以差徭害民最甚,它的名目简直繁杂得难以想像。所以从英宗朱祁镇以后,人民起义便接连不断,并且愈来规模愈大。为了缓和这种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多少给农民一点喘息生存的余地,便产生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精神是把各色名目的差徭杂费统统合并起来,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有悠久的金融史,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金属货币流通。隋唐时,浙江的货币信用经济开始成长壮大。尤其随着寺庙经济的发展,浙江出现许多长生库、质库~([1])。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成为我国第一个出现铸钱、金银和纸币三者并行流通的城市~([2]),金融机构数量之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明灭元后,曾在浙江最早推行"一条鞭法",极大促进了浙江货币经济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三千余年一大变局"~([4]),处在东南沿海的浙江  相似文献   

13.
吴简中出现的"折咸米"和"备米"均为传世文献所未见。"折咸米"是具有赔偿性质的米,其在粮食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对于所损耗粮食的赔偿则由临湘诸乡吏民分担,并非由造成损失的人单独负责。"备米"是对吏民拖欠赋税的征收,其并非由损耗产生,更不具有赔偿性质,只是对之前未完成缴纳赋税的人的督课行为。"备米"中的米来源于赋税拖欠者的补交,并非由仓吏的赔偿。在"折咸米"和"备米"的征收过程中,下层的"吏"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居正之死     
张居正是明朝最杰出的改革家。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从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本已衰颓的明王朝统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荒旱的沙漠、戈壁旅行,常常会看到一座座矗立在地平线上的"城堡"、一列列待发的"舰船"、一条条蜷伏的"巨龙"、一尊尊奇特的"雕塑",真是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在新疆,人们将其统称为"魔鬼城",即依靠"魔鬼的神力"创造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从汉"里"谈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里"和"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 《史学月刊》2008,(6):97-100
吴简"里"只是一个虚拟的户籍单位,而"丘"作为临湘地区的一种居住单位在东汉末年就已存在,到孙吴时演变成带有强烈屯田色彩的居住单位,但还不能视为一种"聚"与"村"之间的自然聚落方式.出现"同丘不同乡"反常现象的原因为某人从某乡迁移到另一乡某丘居住、耕种时,其户籍单位未能及时变更,故在缴纳赋税时只能记在其原来所在乡的籍账上.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9,(1)
上海市古籍書店收購到結一廬藏書一批上海古籍書店最近收購到結一廬藏書一批,共一百零一种,里面很多是流传稀少的珍本古籍和罕見的抄本。如宋刻本"艺文类聚",明洪武本"元史略",淡生堂抄本"养蒙文集"和"南阳集",汲古阁毛晋影宋抄本"极玄集",吕无党精写本"九灵山房集",明抄本"皇宋事实类苑",影宋抄本"拙斋文集",以及經黄蕘圃題跋的"张来仪文集"等。此外如"太常中兴礼書"和明洪武本"元史略"也都是少見的。"太常中兴礼書"是从"永乐大典"中輯出的,此書的刻本尚未見过;"元史"虽然与商务版"百衲本廿四史"根据影印的版本  相似文献   

18.
亮点     
《世界遗产》2013,(1):12-13
立春"鞭春牛"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鞭春牛"是立春这天民间常见的民俗活动,又叫鞭土牛。在山东民间,人们在祭拜完毕,用鞭子把泥土做的黄牛打碎,然后争抢春牛土,称为"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江浙一带还要把抢到的春牛泥土带回家,撒在牛栏内,寄予促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玉皇大帝的外孙子二郎神有一条赶山鞭,任凭什么样险峭的高山、逶迤的峻岭,也得听任其摆布驱使,如其不然,二郎神挥起赶山鞭,不肖几下,就会将其挥得粉碎。七星砬子山就是二郎神用鞭子赶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草径已经开辟在这儿,我希望更有伟大的工程师,出来建筑铁路。"~(1)这是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的终篇里所写的话。这意味着在他看来,他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所踏出的路,只是一个"草径",他期待着将来会有"伟大的工程师"沿着这条路来"建筑铁路"。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九十年,在他踏出的"草径"上,已经修建好一条宽敞、坚固的铁路,这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