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由万仕国、刘禾校注的两卷本《天义·衡报》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天义》和《衡报》是1907—1908年刘师培、何震旅居日本期间创办,以宣传女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主要内容,为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亦是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和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资料。1907年2月,刘师培与其妻何震东渡日本,参加东京同盟会本部《民报》撰稿等工作。6月,何震与陆恢权等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并于当月10日,开始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3,(4)
平阳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战略地位十分显要,而且文化光辉灿烂,特别是大半个世纪以来,创办的报刊,很有特色。系统地了解临汾报刊与出版业发展,对认识山西民情和研究山西的报刊事业,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新声周刊》1922年春由省立6中学生张振山、吉镇华等人创办。传播马列主义,在进步青年中起了重要作用。《新声周刊》的主编张振山同志,由彭真同志介绍,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并在临汾成立了团支部。1926年春,张振山转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临汾第一个党支部,张振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就开始重视党的理论研究工作。1923年6月起,党中央将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刊,成为中共中央最早的理论刊物。第一次国内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报刊在中国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这才是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随后,不断有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中文报刊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大力支持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华侨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的第一次爱国高潮,学术界在这方面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就国别而言,日本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则相对缺乏研究,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日本华侨支持辛亥革命一个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参加革命团体兴中会,参与创建革命政党同盟会。清朝末期,有大批中国留学生云集日本,创办了许多报刊,其中约有七八种为华侨创办或参与创办的,这些报刊既有倾向改良者,也有支持革命者,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华侨报刊大多转向支持革命,进而促使日本华侨完成了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华侨处在同盟会总部所在地,受到孙中山等革命党领袖耳濡目染;他们与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共同开展革命活动;革命思想在侨众影响深远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报刊史》是五十多年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中国早期和近代报刊的发生、发展的专史。方汉奇著,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从唐代的邸报,一直写到“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前后一千多年,重点在近代部分。该书评点了大小各种报刊五百多种,报人近千名,是继1926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后的又一部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8.
1923年6月,从苏俄归国后的瞿秋白任《新青年》季刊的主编,着手筹备《新青年》的再次出版发行。这是瞿秋白主编的第一份党的刊物,至1926年终刊,《新青年》季刊刊载了大量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科学理论为目的文章,这些文章背后体现了瞿秋白新闻思想的雏形,是他日后创办党刊、党报的思想基础,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报党刊作为党的宣传和舆论工具,在扩大党的影响和促进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是研究党史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建国前广东大地党报党刊的闪光印迹是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解放前广东党报党刊的情况作一定的归纳、梳理和展示对于我们更好探讨和研究建国前广东每个历史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活动大...  相似文献   

10.
王慧 《安徽史学》2012,(4):99-104
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现代文化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位成效卓著的报刊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的创立者。他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和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他在报刊性质、功能、特征,传播特点及报人品格诸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对当代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如民 《史学月刊》2004,(10):127-128
《万国公报》,系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综合性刊物,在近代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70年代后,关于《万国公报》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成果,朱维铮、郑师渠、黄新宪、王立新等均有力作,涉及到该报与近代的一些重大事件,该报与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也涉及到该报与晚清的教育,而对《万国公报》关注教育的原因分析方面,较为集中、详细论述的并不多,本力图对此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唐正芒 《百年潮》2012,(8):47-4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原长江局)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它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因国民党勒令停刊,历时9年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和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张党报。  相似文献   

13.
清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倡议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时期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之一,是清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近代造船厂,它的出现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由传统手工业迈向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开端。晚清时期,福建船政除制造兵舰、商船外,还曾经两次铸造货币,但铸造时间短暂,数量不多,故而其史事鲜为人知。(一)晚清福建船政的第一次铸币活动是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次铸币的始末原委,在张寿镛等人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据该书记载,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船政大…  相似文献   

14.
《新青海》作为一种现代性的报刊文化现象诞生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和开发西北及边疆学兴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是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求学与工作的青海籍知识分子成立的新青海社所创办的月刊,是边疆地区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反映。它作为历史文本有着重要的社会与学科价值,既是重要的边疆民族志,又是具有独特价值的重要历史文献,而且作为西部边疆人的现代报刊在近代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作为"边疆学"的边疆人的本土话语对我们今天构建新时代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有着可以攻玉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李竹如是中国报刊史上有名的"红色报人",前后创办、负责和参与过《新亚日报》、《文化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五份报纸。抗战时期,李竹如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等职。主张"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的李竹如创造性建立了战时邮局的三位一体发行体制,开创了战争时期报刊"多种经营"的局面。1942年11月2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到大革命时期,为了宣传党的主张,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办了一批新闻媒体,其中除报纸、期刊等外,也包括通讯社。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党的一些早期革命者就曾通过创办通讯社开展革命活动,如毛泽东1919年12月在北京创办平民通讯社,配合他和何叔衡等领导的湖南各界人民驱除军阀张敬尧运动,撰  相似文献   

17.
《史学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期创办的史学杂志,今已三十五年。实事求是,发展史学,应该敬谨祝贺! 《史学月刊》初名《新史学通讯》。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初期,许多人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为新史学,以区别于解放前各式各样的旧史学。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李大钊先烈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使中国史学提高到历史科学的地位。尔后毛泽东同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真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其邮政机构的成立和邮票的发行也被深深地烙上了西方列强的印记。本记述了近代中国从大清邮政曲折成立到北洋时期北京的邮政总局被撤销的经过及近代中国早期邮票的发行年代、种类、数量等情况,反映了近代中国邮票发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徐红 《铁军》2024,(3):25-26
<正>当年党报铿锵语,世代长闻油墨香“。毋忘在莒”,是《新华日报》1942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5周年,以两个整版篇幅出版特刊所采用的醒目标题。《毋忘在莒》之本意出自鲍叔牙劝戒齐桓公毋忘在莒避难往事的典故。《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于抗战大后方的舆论先锋。1937年10月宣布成立的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华中敌后战场的抗战先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新华日报》和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和敌后战场一“文”一“武”两支同时存在的重要队伍。  相似文献   

20.
史学精粹     
龚书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6月22日第15版)中国近代思想史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建立起来并不断发展的。就已经出版的著作而言,其体裁大体经历了按时期依序论述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到按主要思潮分类论述、由思想史或政治思想史到社会思潮史的变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起讫有不同说法,实际上,还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更符合历史事实,下限则可以由五四运动前调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思想史内容丰富,但不等于把诸多专门领域的思想逐一罗列,成为一个拼盘,而是要分清主次,加以综合。中国近代思想史不能简单化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