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书微讯     
正《烟云过:张伯驹传》内容简介张伯驹(1898—1982),原名张家骐,河南项城人,是一位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张伯驹出身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张伯驹其人,在张伯驹生前曾多次拜访,深得张伯驹信赖,亲闻了许多往事。《烟云过:张伯驹传》以张伯驹的经历为主线,以其所好之书画鉴赏、诗词、戏曲等为生发点,用一些重大事件来全面反映其  相似文献   

2.
1941年初夏的一天,中国盐业银行常务理事兼上海分行经理、大收藏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在上海住所陕西南路培福里弄口遭3名匪徒绑架。消息传开,立时轰动上海滩。张伯驹,字家骐,号丛碧,河南项城人。他1897年2月14日生于河南项城一个官宦之家。7岁时,其父张义安将他过继给伯父张振芳。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我收到吉林大学教授王同策先生寄来的挂号信,里面是他找到的一份张伯驹先生写于文革的交代材料的复印件。王先生表示,自己已读过《往事并不如烟》《顺长江,水流残月》,很希望我把"往事"继续讲下去、写下去。于是,复印了这份材料,或许将来再写张伯驹时多少会有些用途。材料看后心情复杂,一直没有拿出来"使用"。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人赞赏张伯驹,但未必  相似文献   

4.
周汝昌一生痴迷红学,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被红学家梁归智称为“红楼风雨梦中人”,是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红学考证派集大成者。张伯驹被国学大家启功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是近现代词坛大家、书画大家,著名的“民国四公子”之一。周汝昌比张伯驹年轻整整二十岁,但两人却因《红楼梦》而结缘,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知音。  相似文献   

5.
~~张大千、张伯驹合作书画@沈林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夕,北海公园的画舫斋、陟山桥桥西的半山阁和第二美术服务部的二楼和平画店是集中展览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固定场所。北京书法研究会是这些老人从事工作的正式组织。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张伯驹先生名下有下列文字:“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建国后,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又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委员等。”  相似文献   

7.
黄英 《文史博览》2013,(2):68-68
20世纪50年代,康生曾到大收藏家张伯驹家中拜访。他看到一函线装的清版《宋元学案》,随意翻了翻,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说:“听人讲,你收藏了不少古画,可以看一看么?”  相似文献   

8.
杨陶然 《文史博览》2009,(11):24-24
收藏家张伯驹出身豪门,其父张振芳是袁世凯时期的直隶总督,可谓家财万贯。他为了收购和保护遗失在民间的中国书画作品,几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9.
刘如仲 《收藏家》2006,(10):31-32
元方从义绘,水墨纸本手卷,高23.5、长105厘米。创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方从义自题隶书《云林钟秀》、“方方壶画”及尾款隶书“洪武丁巳方壶子作赠邓止庵还朝”。钤“方壶书印”朱文印、“不芒道人”白文印、“墨池清兴”朱文印。鉴藏印有“石渠宝笈”朱文印、“张伯驹珍藏印”朱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三稀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竹窗书画图记”白文印、“宣统鉴赏”朱文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印、“张伯驹父珍藏之印”朱文印及“京兆”朱文印等。幅后有明沈周题跋“上清仙子本天仙,下谪来修水墨缘,闻道…  相似文献   

10.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会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 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除了祖上给他金山银海泼天般的家私外,本人也绝顶聪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就具备了玩收藏的两大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戴雄 《文史博览》2005,(2):32-33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会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除了祖上给他金山银海泼天般的家私外,本人也绝顶聪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就具备了玩收藏的两大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发表了章诒和女士的《张伯驹的文革"交待"》一文,虽然只是篇2000多字的短文,但我在读过之后所引起的心理波澜,并不亚于读她《往事并不如烟》那本书的感受。这不仅是透过张伯驹的"交待"材料,能想象到他在文革中所遭受的磨难和无奈,更因由此而让我想起在文革中,两次见到张老先生时的情景。(一)1966年8月27日,吉林省省直文化系统的造反派,在长春市体育馆召开批斗省文化局机关党  相似文献   

13.
1964年,我从北京图书印刷职业学校文物班学习结业,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琉璃厂东街宝古斋字画门市部工作,跟靳伯声师傅学做书画收购,那时天天“下户”,就是到各藏家去寻货。北京什刹海一带居住着老画家周怀民、六额驸王爱兰及张伯驹等藏家,当然是常去的。张伯驹的大名,早在文物班学习期间去北京故宫博物馆参观他捐的隋《展子虔游春图》、晋《陆机平复帖》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老一辈文化名人 中,张伯驹先生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是一位学富五车的文化奇人。国画大师刘海粟评价为:“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贵胃子弟钟情文化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河南提法使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达官而从祀文庙者,共有三人,康熙朝的张伯行便是其中的一个。张伯行是开封仪封(兰考)人。进士出身,历任按察使、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薨于位,终年75岁。张伯行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死后能享祀文庙,这与他为政时的学术事功有关。清儒赞扬张伯行建树宏大,“其学术事功,炳耀天壤,……鲜有伦比”。说他“为醇儒而续道统  相似文献   

16.
张伯驹重金购卖《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画家展子虔(公元550─604年)所作。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赏春的情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看了此画作诗道:“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游春图》对唐代李思训等画家影响很大,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开创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游春图》绢本设色,经历代皇家贵族及收藏家的辗转珍藏而保存下来。张伯驹先生购买这一稀世珍宝究竟花了多少钱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1982年的一天,伯老的夫人潘素女士为我详谈了当…  相似文献   

17.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4):118-136
中国之有“四公子”一说,始于战国: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明末,桐城的方以智,如皋的冒辟疆,宜兴的陈定生和商丘的侯方域并称“四公子”。清末,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和丁惠康亦以“四公子”名世。到民国,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克文),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以及署理直隶总督张镇芳的哲嗣张伯驹被誉为“民国四公子”(坊间还另有版本: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  相似文献   

18.
民国四公子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声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相似文献   

19.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20.
<正>张伯行,河南兰考县人,康熙年间在朝中为官,政绩斐然。张伯行历官近30年,一贯清正廉明。张伯行在任上,从不携带家眷,不贪图享受,过着清寒简朴的生活。他的日用米面菜蔬、寸丝尺布以至磨面用的牛和磨石都是从河南老家运至江南任所的,仅用江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