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知北京志业网开通的信息。我特地去女儿家,让她打开www.bj—zy.cn。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页面,只见在北京志业徽标中一本本志书扑面而来,之后由一部志书和一部年鉴为象征地出现“两块砖”相继抛出筑成志鉴新长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顿感耳目一新,为这独具匠心的创意所倾倒。接着就北京志业“做好人,出好书”的业训和“专家团队”20多位成员的概况介绍。再是“志鉴理论”栏目。虽然看的时间不长,却引发了我久久的深思和回味,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2.
林衍经  张文娟 《沧桑》2009,(5):122-122
得知北京志业网开通的信息,我特地去女儿家,让她打开www.bj-zy.cn。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页面,只见北京志业徽标中一本本志书扑面而来,之后由一部志书和一部年鉴为象征地出现"两块砖"相继抛出筑成志鉴新长城。  相似文献   

3.
<正>得知北京志业网开通的信息,我特地去女儿家,让她打开www.bj-zy.cn。我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页面,只见在北京志业徽标中一本本志书扑面而来,之后由一部志书和一部年鉴为象征地出现"两块砖"相继抛出筑成志鉴新长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顿感耳目一新,这匠心的创意所倾倒。接着就北京志业"做好人,出好书"的业训和"专家团队"20多位成员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1997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地方志评奖。我忝为评委,有机会在北京读到许多参评的志书。这中间有通志,也有专志。时间不长而佳志如林,评委们都有应接不暇之感。其中有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志》是《河北省志》之一。我清楚地记得,在初评推荐的180部志书中,以《哲学社会科学志》为名的,仅此一部,说明这种志书修纂的不易。我当时对这部志书引起注意,不仅是作为一部专志,在中国方志史上绝无前例,  相似文献   

5.
二轮修志中怎样利用年鉴资料,有人说“志是多年鉴,鉴是一年志”,把志、鉴划等号;也有人说“志鉴不同脉”,将志、鉴截然分开。笔者对上述两种观点不敢苟同。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给地方志划定范畴。即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但志书与年鉴不能划等号.年鉴中有许多资料可为续志所用。同时,年鉴资料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年鉴的编纂中有必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一部贯通古今的志书,是一个地域人类活动的总体史。若志书编纂者没有讲好当地故事的能力和勇气,要编好这样一部志书是不可能的。《义乌市志》编纂伊始,义乌方志人在《义乌方志》2001年创刊号上,由义乌市市长、市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向全社会阐述了义乌地方志工作的核心思想:《义乌市志》是义乌市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这个工程的核心是“盛世救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历史更县一面催人奋讲的巨整。  相似文献   

7.
段愿 《巴蜀史志》2014,(6):7-10
随着信息革命和新型传播技术的不断演进,地方志的创新日显重要,一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已进入“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志书和年鉴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不可能完全被数字化形式所取代,所以“融合发展”应该是目前志鉴发展的最佳模式。MPR志鉴正是这种“最佳模式”,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深入分析为什么MPR出版物是传统志鉴和新媒体结合最理想的形式.以及MPR志鉴是如何运作的。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志鉴比较  志鉴比较是指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比较。编纂志书就像写通史,记事自古至今,漫长而遥远。编纂年鉴只是写“断年史”(至多称写断代史),所记之事是刚过去一年的,相对而言,短小而贴近现实。正因为如此,年鉴资料较容易搜集整理,且能做到迅速、全面、系统、详尽、翔实、准确,可及时编纂出版。而志书的资料搜集就难了,需要多方努力,深入细致地查阅了解,且还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考证核实,然后筛选整理入志,需花费很大气力和很长时间,这样尚难保证述事无缺漏。因此,编纂出版一部志书,少…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 ,修志目的是为了“用”志 ,而不少人常常忽略了这个根本目的 ,以致在修志实践中 ,过份看重形式 ,过份强调体例 ,过份承袭传统模式。本文强调“应该多为用志的读者着想 ,用志是硬道理 ,用志是第一位的指导思想” ,主张续修的每一部志书应该是独立成志 ,让读者“一书在手 ,便知一地之今古” ,在续修过程中 ,与其设想很多很难掌握的框框 ,不如放得开一点、宽一点 ,续修一部全新的“一方之今古”的实用志书  相似文献   

10.
志书是“官修”的地情书,是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故其质量尤为重要,它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唯存真求实,方能存史资治而流传百世。名志,良志都以其资治当代,通鉴后世而名垂。如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第一轮修志已取得成果,新一轮志书编修即将开始。本对下一步续修志书的质量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称“志鉴若干现象”.主要是指在当代志鉴编纂过程中.准确地讲是进入2l世纪以来.由于编纂人员的某些想法、做法不够规范.而导致新出版的志鉴产生了一些违背自身发展规律及其性质、体例方面的问题.诸如“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志鉴一体化”等。它不仅会降低当代志鉴质量和利用价值.而且会影响今后志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志书和年鉴是全面记载社会经济发展的官方文献,是后人查阅历史资料的主要来源。更好地记录传承历史,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志书、年鉴的编纂是地方志机构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任务。多年来,大庆市地方志办公室本着为事业负责、为历史负责和为后人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志书、年鉴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志鉴"两全目标"任务,志鉴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及早准备是编好志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柳州地区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在地、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主持下,在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1547名专职和兼职修志工作者的努力,于1998年完成规划内的10部县(自治县、市)志书的编纂出版任务,2000年完成了《柳州地区志》的编纂出版任务,同时还出版了一批乡镇志、厂矿志、部门志及地情书。这些志书的出版发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自治区内及北京、黑龙江、云南等地的知名学者专家对我地区已出版的志书有比较高的评价。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1部,获三等奖1部;在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获一等奖1部,三等奖3部。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获奖通知     
《中国地方志》2013,(8):35-35
2012年9月,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转发文件的要求,方志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中国地方志精品志书”专家评审会。尽管首批参评志稿与“中国地方志精品志书”的标准相比还有距离,但是,经过与会专家的认真讨论和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广东省志(1979—2000)·概述卷》《淄博市志(1986~2002)》《冀州市志》和《江阴市志(1988~2007))》四部志书为方志出版社精品志书。评审会后,方志出版社又将这次评审结果上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获奖单位应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不断提高志书的政治与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杰地灵”,有了人物志,志书才有“灵气”。人物传记.在历代史志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一部二十四史.人物传记就占三分之二的篇幅.成为研究各个时代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史上.出现过无数军事将领和英雄豪杰.他们的业绩,无不带有时代的特征,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篇是志书可读性极强的部分.对读者来说.一部生动的人物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此.编撰者就要以真实的材料、生动的文字和适当的表达方式来编写志传,让读者开卷有益.乐于阅读。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1月,“吉安方志文化丛书”之万历《吉安府志》点校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志由吉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辑,汪泰荣根据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影印本《吉安府志》点校而成。该志也是清代以前所修17部吉安府(庐陵郡)志书中唯一一部保存基本完好的志书。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下称《实施办法》),是我省第一部有关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是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盼望已久的。自古以来,志书素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新编地方志不同于一般的史书,是一种具有特殊体例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志地方”的书.是记载一地域内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书。方志的这种区域性,决定着它的地方特色.即地域个性。因此.一部志书除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翔实的资料之外,还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点。否则各地志书如果只记共性的东西.而没有地方特点.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志一貌,使志书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9.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20.
志书、年鉴编辑(以下称“编辑”)的素质决定志鉴的质量,这是理论研究和修志编鉴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列了一个题目论述这个问题。他说:“志书是人修的,所以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志书质量。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志书的质量取决于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