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新方志的学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论新方志的学术性问题广东省地方志编委会饶展雄地方志是资料性为主的书,以资料丰富见长,传统志书资料性有余,学术性不足。一些同志主张新编志书应加强学术性,笔者深表赞同。拙作《论新方志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力主新方志要加强论述性和学术性。因为,新方...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对地方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使志书编纂真正上升为科学体系,当成一门学术工作来做,一本好的志书就是一本学术专。只有具有高度科学性、化价值的名志、佳志才可能流芳百世,为当代人资政,为后代人借鉴。”要使志书成为学术专,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志书的学术性。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从总体上说普遍存在着学术性不高的问题。为此,笔不揣冒昧,拟就如何提高志书的学术性略陈管见,就教于修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本质属性和特征是关系到写出什么样的志书,是编纂志书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新志书的编纂质量和方志事业的前途。然而,它却是古往今来,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而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本届修志之初,胡乔木同志曾提出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这概括了新方志的性质。但后来有许多同志认为有不足之感,主要是在志书的学术品位上。多数人认可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著述”这一提法。笔者认为后者的提法较准确。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地方志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众多的著述和信息媒体中是独树一帜的。许多方志学专家和地方志编纂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中都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特别重视对方志理论、方志学以及志书的体例和规范的研究,形成深入研究志书理论的局面。”他还说:“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讲科学性和学术性,志书的质量就没有保证。”随着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方志理论探讨也日趋深化,各种理论研究日臻繁荣,已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足见在我们这个有独特方志事业的国土上已形成了较浓厚的方志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5.
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问题辨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分析了方志界提出志书学术性问题的原因,阐明了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之间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剖析了“有论才有学术性”观点的片面性,提出志书的学术性寓于资料性之中的观点,进而得出资料性是地方志的首要属性,地方志应定位为“资料性述”的结论。章还指出,要正确认识地方志的定位,还必须走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就是学术作、资料性述的地位比学术作低这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地方志的行政属性和学术属性,就是要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是一般的行政机关,而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学术研究部门,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地方志的编纂及研究上。确立地方志学术属性的主体地位,一要克服过度“行政化”倾向,探索适合地方志特点的管理模式;二要活跃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三要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强化志书的学术性;四要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地方志的学术影响力;五要从加强地方志学术性的角度来考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编地方志的文字篇幅冗长,难以控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志书的质量。其中非资料文字在新方志编纂中较为普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占成书文字篇幅比率大。从志体、遵循方志行文规则、提高编纂者语言文字能力三方面简要分析归纳根源,尽量避免或减少非资料文字入志。  相似文献   

8.
《方志百科全书》以“志”为主,志书条目是实现方志百科全书“浓缩修志历史,展示事业成就,普及方志知识,促进传承应用”编辑方针和编纂目标的核心部分,提高志书条目的编写质量,对提高整部方志百科全书的质量,至关重要。志书类条目释文应着力彰显地方志价值,即彰显志书的资料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为此,要精选列入简介条目的志书,精选释文需介绍的内容要点,精心写好基本要素,在各要素中着力彰显地方志价值,并注意维护百科全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修志人才,胡乔木曾在1991年谈及,说“过去修志是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去做的,它本身是一项学术性的工作。”“志书中任何一个门类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从事方志工作,还要搞学问,要把它作为学术工作来抓”,“搞地方志还要靠学者。”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专家修志”的要求。这是对修志队伍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其要旨即修志需要有专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志书的学术品位问题,我们认为志书是一种资料性的著述,自然应强调其学术价值,提高其学术品位。志书的品位高低,我想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要具备资料的广泛性,准确性,要尽量搜集独家资料,一句话志书的资料应具有权威性,这是最根本的要求,这是由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这个特点是所决定的。二是志书框架(即篇目)要符合志体,要体现专业特点和时代特点。三是要加强著述性,从具体的记述中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和彰明因果。最后,当然文字应该是精炼的、可读的,用李铁映同志的话来说,要做到“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还可…  相似文献   

11.
加强志书著述性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志书科学性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志书阅读性的可靠保障,是志书不断创新的有效措施,是增强方志学术性的重要手段。志书缺少著述性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著述意识,对"述而不作"理解不够;缺少总纂意识,对志书总纂不够;缺少学术意识,对志书的学术性理解不够;缺少科学的资料书意识,对方志是资料书的观点理解片面。增强志书著述性的方法:一是加强科学性,提高志书科学水平;二是加强学术性,提高志书学术品位;三是加强资料性,提高志书史料价值;四是加强可读性,提高志书应用价值;五是加强地方性,提高志书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2.
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问题辨证胡巧利在《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为克服首轮修志之缺陷,为提高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地位,为建立和完善方志学之学科体系,方志界提出志书学术性问题。文章阐明了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之间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剖析“有论才有学术性”观点的片面性,提出志书的学术性寓于资料性之中的观点,进而得出资料性是地方志的首要属性,地方志应定位为“资料性著述”的结论。文章还指出,要正确认识地方志的定位,还必须走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就是学术著作、资料性著述的地位比学术著作低这两个误区。只…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开展地方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健康有序发展,要不断提高对地方志功能与价值重要意义的认识。概括地说就是为“五个建设”服务:为政治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为生态建设服务。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30年以来,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绩。编纂出版了方志资料类编,出版了一系列地情丛书,地情网络建设取得成绩,利用方志开展学术研究。我们要广泛征集方志文献资料,编好志书索引、方志资料类编等工具书、资料书,进一步搞好旧志整理,搞好特色志书的编纂,加大地方志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方志、年鉴一体化战略步伐,保证质量,修好二轮志书,从而做好地方志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4.
第二轮志书无论在篇目框架体例结构上或者在资料的选录和运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二轮修志中某些单位编纂的志书粗制滥造,急于出书,有的方志工作者打着所谓创新的旗号,搞“新创”。方志界应克服浮躁、趋时不正之风,下苦功夫编好志书。那些已经参照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方志机构,必须认清地方志机构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方志学术研究部门,应把编修志书作为第一要务、主要工作,其重心应放在地方志编纂和地方志学术理论研究上,地方志机构不应行政化。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中国地方志》2000,(5):51-51
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广东省地方志学会理事长黄勋拔的新作《新编地方志论纲》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方志编纂的基本知识和本届修志的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 ,系统总结了本届修志的经验教训 ,在志书的改革和方志事业的改革、志书体例篇目设计、志书选材、提高志书学术品位、突出志书地方特点等多个方面 ,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 ,既有理论色彩 ,更有许多实际操作知识和实例 ,并附有年鉴编纂的基本知识 ,尤其适合地方志续修参考和培训地方志编纂人才使用。该书 2 0万字 ,大 32开本 ,定价 2 0元 (不含邮费 )…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在不少领导讲话和学术研讨中经常听到“突出地方特色”之类的说法.受其影响遂在某些志书或志稿中出现篇目安排和内容记述上的“拔苗助长”现象,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其结果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最低限度是不够科学、严密和准确.正确的提法应该统一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上来.“新方志要详今略古,古为今  相似文献   

17.
方志学术性是指体现于地方志著述中合乎规律的创造性:一为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二为剖析旧说,指陈谬误,提出新说;三为补正前误,发现不足,阐明己见;四为发现和占有新材料,提出超越前人的新观点。这种创造性必须合乎科学性的要求。新一轮修志应进一步提高志书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8.
方志的文化品位是人们对志书学术价值、信息含量、语言符号等综合审美的整体评估。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必然会是学术价值大,信息资源丰富,数据性强,审美价值高。提高方志文化品位,丰富方志文化蕴含,不但是全面落实志书质量标准的需要,增强志书文化审美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志书功能的需要。提高方志的文化品位一是要努力提高志书的科学性,保证志书的科学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志书的资料性,增大志书的信息含量;三是努力提高志书的著述性,提高志书的学术水平;四是努力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增强志书的普及性;五是努力提高志书的审美性,增强志书的审美意识。要提高志书的文化品位,一要合理采用升格法,注意突出地方特点;二要抓住记述的重点;三要加强对事物深层次的记述;四要努力提高志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观点     
《陕西史志》2004,(5):61-61
王登普《收集续志资料要着眼一个“变”字》,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的序跋》,刘希汉等《关于方志评论的再评论》,崔元生《续修志书应做到“四要”》,黄勋拔《试论新时期对地方志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编纂的连续性。连续编纂地方志使得我国方志文化蔚为大观。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说:“普遍地延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新方志承继这一优良文化传统,肯定是要持续不断地编纂下去的”。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李铁映同志讲话强调说:“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他还把方志编修事业比喻为“常青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