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在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活动的过程中所搜集到的陈独秀写的两组诗,对研究陈独秀在一九○八——一九一○年的思想和活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组名《华严瀑布》,五绝体,一九○八年下半年写于日本。最早提到陈独秀写《华严瀑布》诗的是苏曼殊,他在其《画跋》中说:“华严瀑布在日光山,篷瀛绝胜处也。仲子曾作《华严瀑布》诗十有四章,词况丽赡”。但苏曼殊并未将原作录出,而后来的有些学者,或因未  相似文献   

2.
疾风冲破“围剿”别赣江,辗转五省横乌江。奔袭击溃双枪将,一举攻占鸭溪场。土城战酣血犹热,赤水西渡不畏寒。大军此去多险境,山高路遥巧周旋。张爱萍将军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独具特色的诗篇。此诗写于1935年2月的扎西。也就是中央红军突围、北上的第四个月。张爱萍说他写的诗是:“常写记事篇,留给自己看。”他的记事特点往往一句一个史实,一句一串故事。“冲破‘围剿’别赣江”,是指中央红军执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决定,突破敌人第五次“围剿”“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先放下行李,尔后实行…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思潮派的旗手和主将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一位饮誉日本和世界文坛的作家。他是一位有良知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家,以自己精湛的中短篇小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领导的文艺运动冲击着整个知识层  相似文献   

4.
洪升在武康     
杨振华 《古今谈》2010,(1):64-65,80
康熙十六年(1677)冬天,洪升(1645—1704)来到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他写过《雪望》一诗,诗中说:“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雪难受,山冻不流云。”那年冬天,他还按捺不住游兴,踏雪去武康北边的乌回山寺,写了“岭雪阴犹织,松云昼不开”的诗句(《游乌回山寺》)。  相似文献   

5.
李济深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致力于爱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爱国统一思想贯串于他的整个人生过程。他天资通颖,有儒将之称,一生写了很多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联。沿着这些诗、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骆文是诗人、评论家、艺术教育家、散文和小说作家。在文学艺苑中,是一位全方位的多面手。他嗅觉敏锐,笔锋强劲,每篇作品都写得潇洒流畅,诗味很浓,哲理思维溢满全篇,发人深省,并给人以很大启迪。他思想  相似文献   

7.
回到天上去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110-110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问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新保守主义,可以视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上冷战终结前后,保守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思潮。它的出现同日本近代历史的保守主义和战后传统保守主义的发展历史极为相似。从纯粹意义的政治思想史角度,无法确定其标志性的思想起源。相反,却可以从其政治人物的政论和政治行动中,清晰地反映出它产生、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国学家姚奠中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苏州讲学时的研究生,章太炎去世后,姚奠中在章氏国学讲习会当老师。1937年七八月间,日军逼近江南,章氏国学讲习会停办。姚奠中的老家山西也被日军入侵,不能回去。姚奠中便逃难去了南京,可是没过多久,日本人的轰炸机紧跟着飞了过来,南京也呆不住了。国学讲习会的同窗好友柏逸荪托人捎话给姚奠中,让他到自己家乡安徽泗县暂避。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距离南京不是很远。姚奠中正没有地方去,于是带了几本必  相似文献   

10.
陈思义  苏立锁 《旅游》2010,(4):78-83
陆游到此写了一首诗:《过瑞安江》。诗曰: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一位爱国诗人对飞云江的吟唱,为丰厚的山水文化增添了不少雅兴。这时舱内有人说,蓬莱已不远了,此去的北麂就是一个蓬莱仙境。  相似文献   

11.
李海文 《世纪》2023,(2):4-10
<正>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他一向重视对日本的工作,他对日本的了解既多又深。在他担任总理26年间接见无数外宾,以日本友人为最多。这固然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同日本密不可分,特别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时曾东渡日本居住了一年七个月,对他的思想转变发生重大影响,是他建立信仰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从他保留下来的一本旅日日记可以看出。《日记》是周恩来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1月1日到1918年12月23日在日本写的,写在当时文具店出售的硬皮的日记本上,原件上题为《学校日记》。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1999,(3)
憧憬浪漫爱情,却接受了包办婚姻被称为“热情如火”的诗人闻一多,不但写了许多激昂热情的爱国诗,也写过不少充满柔情蜜意的爱情诗。例如在原名《爱底风波》后改名《风波》一诗中,诗人描写“烧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本新保守主义,可以视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上冷战终结前后,保守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思潮.它的出现同日本近代历史的保守主义和战后传统保守主义的发展历史极为相似.从纯粹意义的政治思想史角度,无法确定其标志性的思想起源.相反,却可以从其政治人物的政论和政治行动中,清晰地反映出它产生、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笔者亲历当时的正经八百荒唐事,今天只能做为笑谈了。"淫诗"之罪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在湖南慈利县西北某区"专案组"工作,下属公社(镇)把揪出的"坏人"都立了案卷。其中有工程师李岳平"臭知识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一卷。案卷中录了他的许多"罪行",其中有他50年代写的10多首诗词。一首题为《仙侣洞》的诗  相似文献   

15.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16.
井上靖(1907~1991)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他一生发表了大量评论、随笔和诗歌,而小说创作更是其事业的核心。由于其杰出的艺术成就,他获得了许多殊荣,并于1976年荣膺日本文化勋章。在小说中,井上靖写得最多、最成功的是历史小说,而西域小说尤为出色。他将西域小说中的人物置于极为复杂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通过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冲突,深化人物形象,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诠释,自然、社会都起着支撑作品的框架作用。人物的悲剧结局又与西域自然、社会背景所具有的神秘色彩、梦幻的情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一般的氛围。井上靖西域小…  相似文献   

17.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大官真人《屈赋与日本公元前史》论述了屈原曾到过日本,在日本写了很多作品。“大宫先生研究楚辞多年,他发现屈赋许多词语的上古音与日本九州一些地名读音相同相近,把这些成对应的地名按屈赋诗句的顺序排列起来,在地图上竟然呈现为有序的行路图。于是,大宫先生得出如下的结论:屈原在被放逐期间到过九州,《离骚》、《借诵》、《抽思》、《怀沙》等作品既是作者代思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在日本经历的纪录。”①大宫先生说:“开始我并未有意识地从《楚辞》中去寻找有关日本史的记述,而是在阅读屈原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章太炎先生曾流亡日本从事反清活动,他在东京的主要工作是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太炎先生是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师,他精于小学(文字学),兼治佛学。有一段时间他曾想去印度游学,甚至设想过组织百名精通佛学的和尚去印度,把佛教重新传回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1908年时,章太炎一面在东京办报,一面利用空闲时间在《民报》社内讲学。这时他计划由他主持组织人翻译两本外国人写的佛学研究著作,但一试译就发现这两本书牵涉到写作佛经的原始文字梵文,内容很不好懂。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太炎先生…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倒台以后,何其芳情绪大好,工作也大忙了。有一次来看我,对我述说他拄着手杖去参加游行,晕得要倒,两三位同志把他搀扶到家,第二天,第三天,还继续坚持去了。接着,兴致勃勃地大谈个人的写作计划。他说:“我的野心很大。想写部百万字的长篇,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写一个知识分子的前进的历程。还想写一部中国文学史,怕时不我待,先搞个提纲出来;还想写些散文和长篇回忆录,已经和延安时代在一起的同志们碰了碰印象;诗兴又有点动了,也想写点诗。也还想学着写点旧体诗,你不也写了一些吗?”说完了,眼睛望着我,带笑地说:“你看这野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