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光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光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相似文献   

2.
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光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  相似文献   

3.
陈漱渝 《纵横》2013,(8):39-43
徐新六是何许人? 徐新六(1890-1938),字振飞,新中国成立前是与上海银行陈光甫、金城银行周作民齐名的银行家。他担任总经理的浙江兴业;函弼艮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合称为“南四行”。1926年底,该行活期、定期存款共达3312万余元,在全国民营银行中—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胡适、宋子文都是留美学生,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大师,另一个是蒋介石的财政支柱。二人都受美国人的赏识,平素心高气傲,你瞧不起我,我也看不上你,几近水火。1939年,应蒋介石之邀,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是时宋子文负责财政,常到美国活动,请求美援。一次,美国总统请客,在胡适开出的中方赴宴人员名单中,竟将宋子文列在一等秘书行列。宋子文想去拜访罗斯福总统、摩根财长等,胡适拖延很久,才给办理手续。对此,宋子文恨恨不已。不久,宋子文以国  相似文献   

5.
陈光甫,江苏镇江人,原名辉祖,后改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1881年12月17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一个小商人之家。在95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勤学、求进、办银行、创旅行社,周旋于政局内外、中美之间,是民国时期业绩巨大、名声显赫的大银行家。一、从报关行学徒到留学美国陈光市的父亲叫陈仲蘅,是一位精明的、略通英文的商人。他共有子女8人,陈光甫是他的次子。陈光市幼时身体较弱,经常闹病,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陈光市到七八岁时才渐渐学会讲话,大人们戏谑地说,“说话迟者是贵人”,并以此掩饰隐隐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王炜 《钱币博览》2001,(2):36-37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于1915年6月在上海成立。成立之初有7位股东,注册资本10万元,实收资本只有8万多元,还不及一家大型钱庄资本,上海人当时称之为“小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起人为江苏武进人庄得之和丹徒人陈光甫。庄得之为前清的小官吏,1912年曾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陈光甫曾留学美国,  相似文献   

7.
1937年抗战爆发之初,宋子文虽然在国民政府财经部门中并无实职,但受蒋介石委托赴上海主持战时金融,在拟订实施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筹建四行联合办事机构和劝募公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宋子文为董事长的中国银行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为国民政府垫款和提供举借外债的担保,但宋子文的自主业务经营理念和蒋介石集中金融的政策时起矛盾。蒋介石经常起用宋子文承担重要财政军需任务,由于体制和人事的原因,却未给予宋子文任何实际职衔,这些也导致了战时国民政府财经决策和高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宋子文(1894—1971)曾任国民党中共银行总裁、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院长。可说是一位显赫一世、炙手可热的人物。《宋家王朝》的作者美国斯特林·西格雷夫,对宋子文的形象曾作过如此真实而生动的描绘:“宋子文五短身材,一副恭喜发财的脸相,和霭中却可透着严厉,活象钱币上的头像,笑得有点勉强。他心事不少,表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钱币》2002,(1):66-66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九卷(民国时期国家银行地方银行纸币),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卷纸币图版包括民国时期(1911年10月至1949年9月)国家银行、各省区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和军政机构等发行的纸币。  相似文献   

10.
笔者藏有民国时期陕西第一家地方银行秦丰银行(银两)兑换券数枚(封三)。该券构图新颖,色彩鲜艳,品相精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2010,(4):21-21
由关汉亨、周晖先生编辑《民国纸币藏品选辑——原大精印珍藏本》一书,共收录民国时期纸币九十枚,每枚图案均设计精美,并具有历史价值。当中八十五枚是关汉亨先生藏品,其余五枚是泉友收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广东省银行和广州市立银行纸币;(2)“四大行”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3)部份省市银行纸币。编者对纸币均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20年代初供职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起,宋子文一方面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另一方面无条件地服膺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地位,在金融和财政领域充分展示其才干,取得突出业绩,在大本营时期以及之后的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为各方面普遍认同。孙中山去世之后,宋子文与同样得到过孙中山重用的蒋介石都进入了国民党政权高层,两人之间有过密切的合作。但随着国民革命的深入特别是北伐的迅速进展,国民党各派之间、党权与军权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等各种矛盾逐渐凸显,并与国共关系的演变相交织,宋子文与蒋介石之间的分歧冲突公开化,并在宁汉对峙之际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3.
廖仲悄着西装 一宋教仁着西装宋子文着西装孙科着西装__占L__g主张嘉傲着西装 陈友仁着西装 王宠惠着西装民国时期的官员服饰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宋子文既是国民党人联俄政策的受惠者,又是后期重要的参与者,甚得苏俄顾问的信赖和支持。宋凭借其身上的"左派"亲苏光环和与苏方的良性互动,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快速崛起。北伐军兴,受命执掌财政大权,成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政治新贵。他一度在若干问题上秉持左翼立场,并试图化解蒋介石与鲍罗廷的矛盾。但随着革命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内部分歧的加剧,宋子文的认知和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产生了抵牾和怀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打下了他其后在政治上剧烈反转的伏笔。  相似文献   

15.
张徐乐 《民国档案》2003,(2):137-139
陈光甫 ( 1 881 - 1 976)是民国时期金融界中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银行家之一 ,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多个“第一”和“之最” ,他所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从最初仅有七、八万元资本 ,到 1 935年已经发展到拥有 40多家分支行、5 0 0万元资本 ,存款更是高达 1亿 4千多万元 ,从一家“小小银行”跃居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私营大银行。此外 ,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全国分社网络的中国旅行社 ,和与银行、旅行社都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宝丰产物保险有限公司等。在银行经营方面 ,他率先提出“服务社会 ,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讲究“稳健、诚信和创新”的…  相似文献   

16.
傅国涌 《湖南文史》2014,(10):57-58
1947年2月15日的南京,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傅斯年(字孟真)在《世纪评论》周刊第七期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炮轰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开篇即指出:“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一个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的势力,而由于他自己的崩溃!”直言国民党政治上的失败。宋子文初上台时,傅斯年曾寄予希望,还在《大公报》发表评论说过宋的好话,以为他和孔祥熙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0,(2):F002-F002
张连红博士所著《整合与互动: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一书,已于1999年11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考察和全面论述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著作。全书除前言、结语外,共分七章,其中第一、二章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收支结构,并从制度层面探讨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制约;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6日,胡适正式出任驻美大使。早在10月4日,陈光甫(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1938年9月前往美国进行战时第一次借款)同美国财长摩根索就借款问题正式谈判。由于摩根索对陈光甫的信任,以及对中国抗战的同情,谈判进行得很顺利。  相似文献   

19.
民国四公子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声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与中国农民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0年11月,蒋介石刚结束对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于同年12月便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剿共”必然需要巨额经费,而当时宋子文掌握财政大权,蒋宋之间又存在矛盾,蒋用钱不免受宋的制约。所以蒋介石想另辟财径,首先想到的便是鸦片特税这一重要财源。于是,蒋介石背着国民政府,在汉口设立所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