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会军 《史学集刊》2003,2(2):51-56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争取和平解决的努力。在与日本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进行谈判的同时,并请其它国家出面调停,极力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其目的是争取以和平途径制止日本的侵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设法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除了争取与美国建立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及获得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外,还向英国和法国求援。在此期间,苏联结予中国以很多援助,包括提供大量的借款,派遣大批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派遣空军帮助中国作战等。国民政府的对日和谈和对外求援都是其抗战战略的一部分。国民政府以和平途径制止日本侵略的目的未能实现,但其对外求援对抗战起到了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国际援助。为广泛宣扬我国抗战努力,揭露日本侵略野心,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争取尽可能之援助,国民政府主动参与到国际劳工界活动,以呼吁国际劳工界对日制裁,援助中国。本组材料为中国劳工代表朱学范出席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的相关函电,反映了此一期间中国参与国际劳工界活动的概况及中国代表为争取外援所做之努力。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推进抗战外宣,李石曾等人在巴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海外通信社——世界电讯社。杨光泩出任世界电讯社社长后,极力推动电讯社的业务发展,为争取国联各国的舆论支持而努力。日本退出国联后,国民政府中止了对世界电讯社巴黎办事处的资金支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杨光泩又被委以外交宣传的重任,世界电讯社巴黎办事处得以重新设立。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为支持中国抗日,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本组史料即为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关于赛珍珠所拟《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实习工业计划》的来往文书,体现了民国时期对工业技术人才的重视以及赛珍珠女士在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战时外交把中国的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直努力积极争取西方国家的援助,特别是美国。国民政府认清美国需要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条件,积极通过外交途径争取美国租借援华,同时社会舆论界也对争取美租借援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保护西南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与英、美盟国开展军事合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本组文电选取了1942年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甘丽初等中国远征军主要将领关于兵力行动和战场态势报告的部分重要文电,对进一步研究远征军初次入缅作战的成败得失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1938年下半年,国民政府为争取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派正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胡适抵达美国后,积极向美国朝野宣传中国的抗战,争取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竭力向美国争取财政援助,促成了数笔美国援华贷款;他设法阻止美国国会修改不利于中国抗战的“中立法”,坚决反对美国和日本的妥协等。因其使美成绩斐然,因而有“书生大使”和“学者大使”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形势并不了解,为加强国际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积极开展各种对外宣传活动,如创作宣传文字、播送国际广播、组织国际人士前往战区参观等,在抗战国际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组史料为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刘会军 《民国档案》2005,38(3):113-1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争取同盟抗战而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除了正常的以政府的名义与其它国家进行直接的交往之外,还采取了几种特殊的外交活动形式。这就是外交斡旋和信息交流来促成国际互动;利用社会团体和私人出访的方式争取外援;通过广泛的国际宣传赢得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这些方式是正规外交活动的补充,从而使当时中国的抗战外交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为了维护其统治,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联合美英等国制衡日本;同时为了收回更多权益,开展同各国的修约运动。为了进一步争取帝国主义者的支持,推行反苏的外交路线,导致中东路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夏军 《民国档案》2003,7(4):83-87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 ,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南京国民政府在这种形势下 ,一方面表示坚决抗战 ,一方面限于国弱民穷 ,乃积极寻求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物资、军事援助 ,以达成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战线。在全国一致的抗日呼声中 ,留学生特别是留学出身的政府要员及文化界、学术界的学者名人 ,作为精英力量 ,在国际宣传、争取外援等方面 ,做出了积极贡献。一谈及留美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积极促进作用 ,首先要回顾近百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历史。中国赴美留学最早源于 1 847年容闳、黄胜、黄宽 3人 ,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战,自此1937年7月7日爆发的"抗日战争"就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一环。中国与英、关、荷诸国,共同采取对日作战的统一战线,战场由中国本土扩展到缅甸、印度。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被联合国委任为"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本土及越、泰、缅、印诸地区)最高军事统帅,与英、美诸国所承担的"南太平洋战区"结为一体。蒋介石为了视察印度、缅句的实际情况,以便派遣远征军协助英美军对日作战,于1942年2月偕夫人宋美龄访问了印度。这次访印,不但加强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影响到1942年以后,日本侵略军在缅甸及南太平洋地区的进展,它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据第一手翔实史料而写成,以期充实抗日战争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沈岚 《民国档案》2004,(2):38-53
1948年1月,国民政府应美国务院邀请,派遣一支由前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率领的技术代表团与华盛顿方面洽谈有关援华事宜。代表团赴美期间,贝祖诒向国内寄回大批中英信函及相关资料,详细反映了代表团为促使美国会最后通过总额为四亿六千万美元的援华方案而在美折冲交涉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48年 1月 ,国民政府应美国务院邀请 ,派遣一支由前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诒率领的技术代表团与华盛顿方面洽谈有关援华事宜。代表团赴美期间 ,贝祖诒向国内寄回大批中英文信函及相关资料 ,详细反映了代表团为促使美国会最后通过总额为四亿六千万美元的援华方案而在美折冲交涉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的战略封锁,中国积极寻求"突围",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对法国展开艰难的博弈。由于日本侵占海南岛,法属印支遭受威胁。国民政府以此为契机,采取包括推动中法远东军事合作这一"迂回"方式在内的多种策略,力求彻底解决假道越南运输问题。苏德缔约及欧战爆发后,中国对法博弈的国际环境恶化,国民政府将目标逐渐转为确保中越国际交通线的"有限"畅通,更注重借助美国来影响法国,利用法国战时对战略矿产的需求与之讨价还价,并尽量抢运存越物资。法国败降后,国民政府筹划单独入越作战,为保障中越国际交通线安全做最后尝试,但无果而终。日军进驻越南,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中国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的对法博弈亦告终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战时上海媒体文化的转变为中心,重点探讨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媒体文化转变的影响。文中根据战前国民政府与上海民营报业的关系及其对国民政府战争动员的影响,集中阐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直接控制上海报业,钳制沦陷区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论。因此,战时上海媒体文化转变后所做的宣传,既不为中国人民所信任,也无法配合汪伪政府的战争动员,更无力支持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战争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不仅正式地提出了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申请,而且大大地加强了谋求的力度,从舆论宣传到实际运做,从积累“实绩”到争取选票,无所不用其极,摆出了志在必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冷战结束为突出标志,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客观条件:日本的国际政治空间有了显著拓展;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更加明确;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积累了可观的“实绩”;国际社会对日本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加;联合国改革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国家利益推动了更高的国际地位追求。  相似文献   

18.
王真 《民国档案》2003,4(2):67-75
抗日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力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种历史性变化撑硬了国民政府的腰杆 ,促其加紧外交上的努力 ,去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 ,它重新同美、英交涉 ,准备废除不平等条约 ,以谋求中国在法理上的平等地位 ;另一方面 ,则是以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施展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国民政府在外交上的这些努力 ,顺应了中国国际地位水涨船高的趋势 ,同时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为中国获得大国地位创造了条件。  一、国民政府对历史机遇的把握大国一般是对国际事务能够发挥强有力影响的国家。它必须在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由疏及密的重要转变时期。从国民政府方面看,它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与多个列强保持大致均等的关系到逐步全面追随美国的重大转变。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对美政策是与其国内国际总的政治目标相适应的。这些目标概括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抵抗日本求得最后胜利”;(二)“阻止中国成一赤化之共产国家”;(三)争取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在国民政府看来,要实现上述三大目标,莫不与美国的支持和援助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只有得到美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援,中国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至武汉抗战是国民政府与汉冶萍公司关系处理的一个特殊时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囿于对日外交的考量,长期对汉冶萍采取放任态度;抗战爆发后则断然实施强拆内迁。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民政府履行了债权人角色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为加强战时经济统制,增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工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