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剧取名颇具采,音节铿锵,色彩绚丽,斐然可观,撷其典雅和谐百出,组缀成联,聊博同好一粲。  相似文献   

2.
黄圆 《贵阳文史》2010,(5):35-36
<正>岁月如流,总会给城市生活带来新鲜的内容,也会将一些曾经的鲜活带出我们的视线。但是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总有些曾经为这座城市留下的过往在今天依然被人们记起,成为这座城市中一  相似文献   

3.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4.
京剧名家厉慧良厉慧良(1923─),祖籍北京,生於江苏,其父厉彦芝,母韩凤奎均系著名满族京剧演员。厉慧良6岁登台唱戏,14岁自组厉家班,在长江一带演出,被观众誉为“神童”,蜚声江南。1956年在津组织了天津京剧团,历任副团长、团长兼主演。排演现代京剧...  相似文献   

5.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原名德泉,又名绮霞,1900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厂大院,祖籍河北南宫县。尚德泉5岁读私塾,后因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乃于7岁时入“三乐社”京剧科班,学武生,艺名“三锡”,曾演《 州庙》黄天霸一角,因身体软弱,改学旦角,执教老师见尚脸型颇似京剧名旦孙怡云,遂改艺名为“小云”。旧科班实行“打戏”(即老师用戒方打学生)。尚小云虽然聪明、肯学,但赶上教他的老师是性情暴躁的唐竹亭,所以没少挨打。有一次尚跟着唐学《落花园》的唱腔,有一句唱腔尚小云唱了几遍都没唱准,唐竹…  相似文献   

6.
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筱楼,祖籍天津武清县,出生于京剧演员家庭.8岁时,由父亲作主,拜江南一位武生演员为师.立下字据:“学徒期间,天灾病孽,死走逃亡,与师父无关.八年期满,报答师父传艺,为师效力三年.”赵筱楼跟随师父,各地流动演戏,风里雨里,历尽辛苦.20岁以后,离开师父,从南方返回天津.经过几年搭班演戏,同妻子又回到生活和演戏都熟悉的江南.  相似文献   

7.
继强 《华夏地理》2004,(7):22-25
我们的话题由京剧在国外的流传开始展开,在呼吁振兴京剧的今天,两位嘉宾的想法可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戏曲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是被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俚俗文化而加以排斥的。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以及京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清朝统治者对京剧也逐渐发生了兴趣,从而使京剧进入了宫廷。京剧在宫廷的大兴,是在光绪年间的事,它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绪时,慈禧当政,痴情娱乐。慈禧原为咸丰皇帝的妃子,在随侍咸丰的时候,即已酷爱京剧, 一朝大权在握,京剧就成了慈禧在宫内的主要娱  相似文献   

9.
朱红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5,(10):48-54
许多外国朋友将京剧作为中国的象征,因为在世界各个角落,“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西皮二簧旋律在回荡”。在北京——这个京剧摇篮的各个角落,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时常传入耳帘。与京剧相关的,还有学校、戏楼、影楼、书店、服装厂、网站……京剧生活,在北京蔓延。  相似文献   

10.
蔡葵 《贵阳文史》2006,(2):30-33
京剧优伶李鸿韵,在贵州文艺界久负盛名。她出身梨园世家,10岁入科,从艺70余年,德艺双馨。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京剧队演员、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文工团京剧队八分队队长、贵  相似文献   

11.
光绪与京剧     
慈格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喜欢京剧,光绪更是行家里手,小鼓打得很有功夫。据说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内廷演戏,有个著名鼓师李伍,在一出戏里打错了鼓点,应打"双核桃"(鼓套子里的专门名称),李伍只打了个单的,他本以为只有内行才懂,外行不懂,不会挑眼的。不料,光绪却对太监说,戏台上丢了一个核桃。太监不知就里,真的上台寻找核桃,可哪里找得到!光绪告诉太监:"是李伍偷了!",太监便向李伍要核桃,李伍只得承认错误,并甘愿受罚。光绪与京剧@边吉  相似文献   

12.
陈伟 《神州》2013,(3):194-194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段在过去更是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众多名家在都在中华历史上贡献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然而,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败已是既定的事实,在各种流行音乐形式的冲击下,京剧、书法、古文诗词等等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正在被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在现代都市的孩子,对于京剧总是陌生的,既感觉不到心灵上的享受,也没有感官上的享受,更谈不上理论的认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会欣赏京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人。自幼从荣蝶仙学戏,曾受教于梅兰芳、王瑶卿。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似怨似慕、如泣如诉的唱腔,世秋“秋声”,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艺术。“秋声”非常适合唱悲剧。程砚秋编演了许多反映旧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新戏,如:《青锋剑》、《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等。其中,表现“苛政猛于虎”主题的《荒山泪》更富感染力,成为程砚秋的代表剧目,1956年拍成电影。程砚秋于1958年去世。著作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  相似文献   

14.
吴金江 《世界》2005,(8):17-20
坐在梅葆玖先生面前,你会感到一种兴奋与舒适、一种放松和随意。这并不是因为他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也不因为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京剧团团长、领衔主演、京剧梅派艺术传人、北京梅兰芳基金会会长;他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精神气质,以及从骨子里透出的豪爽与淡泊、稳健与儒雅,通过眉梢和眼角不经  相似文献   

15.
满族与京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剧产生于清代.与满族上层及满族人的喜好、审美情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满族人不仅喜欢京剧,而且还直接参与了京剧的创作、改革与演出。从清代至今,在满族人中间产生了一大批京剧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满族人的生活与化在京剧中也有所反映,其中满语唱词在京剧中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话题由京剧在国外的流传开始展开.在呼吁振兴京剧的今天.两位嘉宾的想法可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7.
皮黄又做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化瑰宝的京剧,因在北京这块历史化沃土上,由皮簧戏衍变而成,故“姓京”而称京剧。就北京的具体地域说,今宣武区地界,实为京剧孕育、发祥以至壮大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张侃侃 《江淮文史》2016,(1):100-107
正张学良平生酷爱京剧,在他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和京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不但喜欢听戏,有时也喜欢唱戏。"青少年时期,张学良就喜欢上京剧,成为票友。在他主政一方期间,经常观看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还与他们结成好友。西安事  相似文献   

20.
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于19if年出生于河北雄县一个梨园家庭。从小随父李永利学戏。12岁应俞振庭之邀,搭斌庆社,首演《战马超》,一鸣惊人,被誉为“童伶奇才”。后又随梅兰芳、徐碧云、朱琴心等合作演出。曾得到杨小楼、余叔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