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至1948年间,美、英、苏、中围绕对日和约的程序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主张召开由远东委员会十一国代表组成的对日和会,会议采取三分之二多数决定的投票程序;英国支持美国的主张;苏联坚持对日和会先由美、英、苏、中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对日和约由四国外长会议起草;中国起初基本赞同美国的主张,后来提出三分之二多数中应包括美、英、苏、中四国的同意.美、苏、英、中关于程序问题的讨论,焦点在是否坚持大国一致同意原则,四国在对日和约程序问题上的分歧,直接导致单独对日媾和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1945年10月,新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研究中国与联合国创建之关系,弄清中国为创建联合国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局限,对于我们认识抗战后期中国真实的国际地位,以及美、英、苏等国对华政策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进驻日本的中国军人要求高壮帅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本进行占领。  相似文献   

4.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出卖中国主权换取苏联出兵的《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3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关于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事,早在1943年底,美、英、苏3国第一次举行德黑兰会议时就已经提出,斯大林只是笼统地表示,苏…  相似文献   

5.
马勇 《广西文史》2006,(1):69-71
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当时中国代表团的董必武同志也在宪章上签了字。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天被定为“联合国日”。  相似文献   

6.
从强硬到妥协──二战期间英、美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的对苏外交谢清溪1940年6月,正当希特勒忙于指挥征服西欧的战事时,苏联的军队开进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同年8月,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上,三国被"接纳"、并入了苏联的版...  相似文献   

7.
代兵 《史学集刊》2007,16(5):66-71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不能达成协议,即与美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相似文献   

8.
张毅 《抗日战争研究》2022,(2):112-127+160
1942年初,对日作战各盟国经过协商,成立统辖中国、泰国和越南的盟军中国战区。1943年秋,英国主导成立盟军东南亚战区,并试图“侵蚀”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区域。其后,围绕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范围,中英美三国断续交涉近两年。在此期间,除军事方面的考虑外,中英两国还非常重视维护和加强各自在泰国和越南的影响力。与中英两国不同,美国着重考虑中国战区统辖范围调整对军事方面的影响。日本投降前后,在美国的调停下,中国被迫将泰国和越南南部划出盟军中国战区。中、英、美三国之间的交涉,不仅改变了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范围,而且对盟国战后受降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国际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IPR)成立于192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亚太地区民间团体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45年1月6-17日,第九届太平洋国际学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温泉镇召开,来自中、英、加、美、澳、法、荷、印、韩、泰、菲十一国的代表讨论了战后对日本处置、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附属领地问题,这些讨论和研究为雅尔塔会议和渡茨坦会议创造了基础.由于太平洋学会会议不公布正式会议记录,这份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反映了中、美、英等主要国家代表对战后太平洋地区重建问题的不同态度,以及对日本天皇(The Throne)和财阀(The Zaibatsu)的处置意见,有助于人们了解战后远东秩序建立的相关背景,对于研究战后至今太平洋政治格局的建立与演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44年7月,中、美、苏、英等多国代表在布利顿森林召开货币会议,为建立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奠定了基础.中国参加会议代表孔祥熙7月2日至22日向蒋介石汇报会议情形的6件密电,对于了解会议期间各国立场及中方所作贡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对华借款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日、美、英三国相互关系的中心问题。一战后,为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的垄断对华借款局面,美国提议成立一个有美、英、法、日四国组成的新银行团(New Consortium),共同对华借款。在新银行团成立过程中,日、美、英三国之间围绕着中国裁军、南北恢复和谈以及满蒙问题展开了激烈较量,这严重影响了三国之间的关系。出于维护本国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三国之间开始相互协调,使新银行团最终得以成立,从而开创了列强协调侵略中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9月2日,同盟国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政府投降签字仪式。为了严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同盟国于1946年1月19日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该庭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略者接受投降内幕[湖北]高士振最后通牒1945年以来,日本侵略者在中、美、苏、英等盟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早日投降中美英三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发出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7月26日上午7时,日本当局外...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会议提案称为"国际政治合作的奠基石",苏联大元帅斯大林认为这次会议是"联合国家战线的鲜明标志"。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英苏三国参加,就战后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基本达成协议;第二阶段从1944年9月29日至10月7日,中美英三国参加,就联合国组织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本组史料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顾维钧在会后向国民政府外交部呈报的《参加国际和平安全机构会议代表团报告书》,详细描述了会议的经过、会议讨论的要点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4)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在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1941年苏日签订中立条约谈判的新揭密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按]:B,H.斯拉温斯基著《苏日中立条约:1941—1945年外交史》(1941—19451995.)一书首次披露了关于1941年苏日签订中立条约谈判的苏联外交档案文件,其中斯大林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谈话记录表明,斯大林认为,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是第一步,是进一步在“大问题”上合作,使“三国条约”变成“四国条约”,即用德、意、日、苏联盟对付英、美。这是过去许多史学著作中未曾提及的。自然,世界局势并未依斯大林的意志发展,由于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历史的发展使苏联与美、英、中等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这一被隐藏达50多年的苏…  相似文献   

17.
王言 《文史博览》2008,(1):20-21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随着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纳粹德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对日作战开始成为同盟国的作战重心。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协同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原高级将领蔡治将军是参加1943年中、美、英开罗会议的中国代表之一,是《开罗宣言》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侨居美国,1980年后多次回国访问,为祖国统一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0,(12):35-35
“联合国”的设想最早是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来的。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为了建成统一战线,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胜利,在美国华盛顿集会,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投降1945年夏,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猛烈的打击下,已成惊弓之鸟,面临灭顶之灾。同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发表公告,旋即苏联也签署了这个公告,公告对日本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日本政府召开会议,企图拒降,旋见大势已去,才决定投降。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瑞典政府向中、美、英、苏请降,并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各项规定,无条件投降,但要求保留天皇,仍为日本元首。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