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重远烈士不是偶然牺牲的。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他为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邹韬奋同志是杜重远最接近的战斗伙伴。不幸的是邹韬奋直到临终前还没有弄清楚杜重远在新疆的真实情况。不错,从“新生事件”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新疆事件”——盛世才的叛变,这一段复杂的历史被浓雾掩盖着。 胡愈之:《悼念杜重远烈士》  相似文献   

2.
每天早晨起来,看到高挂在堂前的那幅“治家格言”,我总会想到父亲生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由此常勾起对他老人家的思念和缅怀。父亲文化不高,仅上过小学,但受家风熏陶和新社会、新思想的影响,对家中子女的教育很重视。1990年,我自家新建的楼房落成,他突然拿出一幅“治家格言”的字幅,这是他专门请当地一位书法家抄写的,然后极为郑重地送到我手上。  相似文献   

3.
梦菲 《文史月刊》2006,(4):10-17
邹韬奋从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邹韬奋逝世5周年之际,周恩来曾经饱含深深的怀念之情为他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这款字字千斤的题词是对邹韬奋一生的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一生处在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年代,胡愈之与之并肩战斗了10年,并曾给予他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讲到3O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有这样一段话:在团结广大爱国者,发展进步力量方面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是共产党人对《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的帮助。《生活》周刊原来的内容主要是谈论个人修养问题,进行一些“职业指导”,其政治思想倾向属于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但绝非溺爱。在儿女学习、成长、事业、做人等方面,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严格要求。通过毛泽东给子女们的家书,可以了解他对子女爱的深沉和强烈,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也可得到启迪。详情请阅《毛泽东家中的儿女情长》一文。  相似文献   

6.
周培源先生是我父母生前挚友,又是父亲梁思成20年代初的清华同学。当年的清华学生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自豪感,只要一提起“我们清华”,那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30年代,我还是小娃娃时,在几位交往最深的北大清华教授之间,子女们都把长辈们互称为“爸”和“姨”。因此,周老对于我来说,从小就是“周爸”,父辈则一直称他“周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拒贿     
富春 《文史天地》2003,(7):62-62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韬奋先生看了信后,派人明察暗访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正当稿件排印时,王伯群得知了此事,他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了十万大洋前往《生活》周刊社同韬奋先生“谈判”。“交际博士”先开口:“邹先生,王部长最近拨了一笔公款,对…  相似文献   

8.
从邹韬奋逝世至今,已整整过去半个世纪了。1993年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江苏省省长陈焕发的陪同下,参观了南通县韬奋小学。这实际是一次特殊的追怀革命先烈的活动。邹家华的父亲邹韬奋就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请看纪实作品──1942年11月,寒云密布,一叶扁舟在长江上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马燮庆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长期在党的外围组织中从事进步活动,又是扬名南京的“马头牌冰棒”的老板。他与许多“重量级”人物结成至交,自己却十分平凡地度过了一生。争做“志士仁人”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父亲正是一个新时代的志士仁人。 父亲190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祖父曾在珠宝店学徒,后自营珠宝,生意时好时差,幸得祖母持家有方,维持全家生计,还供7个子女上学。大伯考入上海交大土木系,后赴法勤工俭学;父亲排行老三,为减轻家庭负担,15岁辍学到电报局做报务员,后进入英租界上海工部局财…  相似文献   

10.
张学顺 《沧桑》2013,(2):176-178
邹韬奋是中国新闻出版界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他的职业生涯波折传奇。本文从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统一的角度,分析了邹韬奋的成长历程。并结合他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对他新闻职业生涯的影响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一八八0年生于遵义郊区(现忠在镇后槽乡),祖父母以务农为生。有子女五个,我父亲居长。由于家贫读不起书,而父亲又很想读书,便经‘带到附近一间私塾去看那些儿童读书,有时借书来读,还求他们教他认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这样,他认得的字渐多,使我的祖父母非常高兴,便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让父亲上了当他的私塾。他非常用功,上进心很强,得到老师的厚爱,老师特别关心他,谆谆教导,使他进步很快、成绩优异。父亲回家后又教我的二位叔父以及姑母和邻近的几个儿童读书认字。在祖父母受所谓“鸡窝寒”的传染而病故后,父亲因为…  相似文献   

12.
陆茂清 《文史精华》2006,(12):33-41
著名爱国报人邹韬奋一生用一支笔作为武器,对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进行斗争,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6次被迫流亡于海内外。最后一次是他在中共的保护下,从香港流徙辗转来到新四军根据地,他视这最后一次流亡为“甘之如饴”,因为他在根据地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故事     
丁耘 《贵阳文史》2009,(4):62-64
我的父亲丁益智是贵阳市的一名小学教师.祖上是江西人,他出生在贵阳四川巷。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江西会馆为贫困孩子们上课的“先生”。由于经济的原因父亲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家时他是非常珍惜的。他十分热爱教师的工作。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4.
巧妙的劝导     
有一个小名叫迪科的男孩,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躲在一棵大树下偷着抽烟,正巧被路过的父亲看见了。父亲平时对他管教很严,迪科吓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是,父亲只是朝他们招招手,什么也没说。迪科回到家,父亲注视着他,不动声色地说:“我看见你和桑尼他们抽烟了!”迪科低着头,没吭声。“你抽过几次了?”父亲的声音仍然十分平静。“没抽过几次……”迪科小声回答。他真希望父亲尽快揍他一顿算了。因为等待的滋味更难受。但是,父亲似乎没想惩罚他,反而像朋友一样,将大手轻轻放在迪科的肩膀上:“孩子,你将来不是想做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吗?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中午时候,一男孩在院子里玩足球,他正玩得起兴,也许用力太大的缘故“,嘣”一声响,球竟然射在了邻居家的玻璃上。男孩迅速地抱起球,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回自家去了。一回到家,被已经睡醒的父亲逮了个正着。父亲把他叫了过来,问到“:怎么回事?”男孩胆怯地说:“我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父亲慈祥地望了孩子一眼,叫他先把汗擦擦,然后温和地说“:孩子,你打破的不仅仅是玻璃吧?”“我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玻璃的!”男孩愣愣地望着父亲,随时等待着惩罚。“孩子,你打破的真的不仅仅是玻璃,想想——吧!”父亲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孩子。男孩想了想,但依…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令人尊敬和深切怀念的忠烈之家,父亲在大革命时期英勇就义,独立担当抚养五个子女的母亲继承遗志,以革命为业,不幸在共和国成立前夕病逝。子女们有的为革命事业捐躯,有的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17.
瞿菊农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国内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助手,晏因公出国期间,瞿代理他的“平教会”干事长职务和乡村建设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院长职务。晏早已享誉世界,但他没有忘记老朋友,1985年,他应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之邀,回到大陆参观考察,当时瞿菊农已去世,他缅怀故友,专门宴请瞿菊农的子女(他们现在都是专家学者),在宴会上晏阳初深情地说:“我之所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功,主要依靠两位助手,一位是陈筑山,一位是你们的父亲瞿菊农博士,他同我合作得很好,而且时间最长。”瞿菊农的名字,现…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召开前夕,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给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发来“电报提案”,斥责汪为“汉奸国贼”,在参政会上引起了一场大斗争。最早披露此事的是邹韬奋,1941年,他在香港《华商报》上发表《“来宾”放炮》一文,记载了事件的经过:一届二次参政会开幕以后,陈嘉庚给大会发来电报提案,内容是“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11字,经汪派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罗运来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了,他去世时才七十出头。如今,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也大多是六十左右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深深的思念,我们对父亲在世时的言行,也由不太理解到越来越理解、越来越崇敬。原来,我们尽管也知道,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叱咤风云,在建国后的领导岗位上业绩非凡,但在生活中,总觉得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就拿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来说,也很平常,很难说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些疏漏、简单。可是,现在想想,不仅他的生活不平凡,对子女  相似文献   

20.
作家汪曾祺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文中写到"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而汪先生十七岁初恋时在家写情书,他的父亲也"在一旁瞎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