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中县古称资州,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为州、郡、专署治所,川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昔日县城的“三山、六宫、九庙”,城郊的“四观、四岩、八景”,早已为资中老幼皆知。而最负盛誉的要数资州八景,自唐宋以来便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观光胜地。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评价说:“西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历年来资州八景受到无数诗人的赞美和许多画家的颂扬,兹略述于后,以观其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资中县北岩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重修北岩院记》是记载唐代资州北岩佛教发展历史的重要石刻文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材料,可考知碑中"前定边节制大夫、扶风公"为窦滂,北岩摩崖石窟第30龛的造像年代在咸通末年。同时,订正《资治通鉴》中记载窦滂由定边军节度贬康州司户实为"斥徙"资州刺史的错误,并增补《唐刺史考全编》资州卷任职刺史一则。  相似文献   

3.
王凡 《文物天地》2021,(1):34-38
从北宋的科举考试开始,按照考试排名将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此三等,明清时期沿袭前制。其中,每榜的二甲、三甲的进士人数不固定,但一甲只有三名且为每榜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似鼎有三足,故称之为“三鼎甲”。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有“三鼎甲”匾额各一件,分别为:清陈初哲“状元及第”匾、清钱福昌“榜眼及第”匾、清王文在“探花及第”匾。  相似文献   

4.
张国柱 《文博》2000,(2):79-80
我国古代实行的科举制度从隋初开始,到唐时逐渐完善,后一直沿袭至宋、元、明、清。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后,根据成绩的优劣将考分分为“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弟”;二甲取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也取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按照清朝的规定,进入一、二、三甲的均可授以官职。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首批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资中县(古称资州),有一座历史名镇——罗泉井,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员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史称“罗泉井会议”。会议“决定组织同志军,利用保路名义,开展反清武装斗争”促使保路运动尽快发展成为反清武装斗争,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和我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88年《四川文物》第4期刊载黄节厚同志文章《骆成骧桑梓新说》。提出“骆状元的原籍,既不是资中,也不是成都,而是川东南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坝乡。这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管所的同志,在搜集流散文物时发现的线索和考察证实的。”文章举出的唯一证据是“光绪御笔题‘状元及第’四个行楷大字匾额,赐给骆成骧的祖籍酉阳小坝骆氏宗祠,祠今虽圮,匾额犹存。”文章得出骆成骧“祖籍四川酉阳州(今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坝乡)人。后迁资州(今资中县),晚  相似文献   

7.
公朱鼎及相关诸器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公朱铜鼎所见有三器。一是公朱左官鼎,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铭文为:“公朱左官(盖面横刻)“十一年十一月乙已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腹外横刻)(图一)二是公朱右官鼎甲,出土地点不明,后流八美国,铭文为:“公朱右官”(盖面横刻),(图二)  相似文献   

8.
“田畯”“后稷”考张希峰"田"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彼南亩,田至喜。"《七月》毛传:"田,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  相似文献   

9.
富顺文庙     
富顺县是川南最早生产井盐之地.由于盐业兴旺,文化开发亦较早,北宋时期在此设置“儒学教授”。景佑三年(1036年),太常博士周延俊任富顺知监,除为官清正外,还努力兴教化,举办官学,培育士子。在他任期的第六年(1042,年),富顺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欢欣庆幸,集募资财,于庆历四年(1044年),在县署侧修建了“孔圣庙”(即现在文庙的前身),作为祭祀孔子和办官学共用的地方,庙内立石质“雁塔”一座,刻上县人中试者名字,随之文风大振,仅宋一代在“雁塔”题名的进士就有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古代棺椁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墓葬相继被发掘,为研究古代的棺椁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大量的墓葬考古材料表明,文献中记载的棺椁制度并不是西周初年就有的,而是在战国末期出现,西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墓葬制度。一、周代棺椁制度与古籍记载的差异《礼记》中的《檀弓上》和《丧大记》两篇记载,天子之棺四重,棺外有“柏椁以端长六尺。”即一椁四棺。国君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大夫又分上大夫、下大夫,都用一椁二倌。但椁、棺的厚度不同。士用一椁一棺。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之初,英国人陶然士到资州(资中)、内江调查汉代崖墓画像石,并著有《四川之墓葬》一书。1936年杨枝高先生又到简阳考察,赞扬四川汉代石棺艺术“俨然秦宫之脱”。在1987年内江的文物普查中,汉画被列入重点调查项目。通过长期各种形式地调查、走访、清理发掘,积累了比较翔实的资料。使我们对内江汉画像的分布、内容题材、雕刻技术等,有了比较全而的了解。现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并作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探讨.以此作为引玉的砖石。一汉画像石的分布内江市位于川中丘陵地带。山岩多为红砂石质.呈块状结构,中等硬度.具有良好的稳…  相似文献   

12.
楚玺考释(六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新蔡大夫之? 旧著录于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右印集》,后收录于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编号为0102。此玺为近方形白文玺,带有边框。字刻得十分草率,笔划纤细.“大夫”二字不合书,“玺”字是典型的楚文字写法.《古玺汇编》识出“大夫之?”四字,前两字不识.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即为人们所说的金榜,排在首位的叫“状元”,第二名称“榜眼”。据《称谓录》记载:“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因此,“榜眼”“探花”的概念就是旧时科举之制,给以廷试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称谓。  相似文献   

14.
1929年,中共湘鄂西特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通知钟祥县委选举两名代表参加。钟祥县委在郑家湾召开会议,荆门县委也派人参加了。会上,魏恒久和我被选举为出席代表,我高兴极了。为了开好会,我对自己到钟祥南区扎根以来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整理,并把我和同志们对处理某些工作的不同意见进行了回顾,以便通过参加会议,进一步明确方向,使今后开展工作有据有力。当时主要有三个事关前途的大问题:一、关于暴动问题。从1928年以来,上级就一再指示,甚至再三催促要立刻举行暴动,还提出“有一动一”、“有二动二”的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四川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陈国生,罗文,赵筱青我国自有科学制度以来,进士一科就成为莘莘学者们追逐的目标。商衍鎏在其《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中就认为,“观其数目之多寡,既能推之各省时代文风之高下,并可能有助于人物之参稽也”。本文就是以《明清进士题名...  相似文献   

16.
游国恩先生说:“是屈子以是年二月之甲日,自郢鄱启行,顺流东下也”,可谓要言不烦。因为“仲春东迁”、“去故乡就远”、“遵江夏流亡”、“出国门轸怀”的主语,皆探下文而省,都是“甲之朝吾以行”中的“吾”,这里有屈原叙述自己遭到放逐离开郢都的确实时间。“仲春”,二月也,为楚辞家所认同;而“甲之朝”却为注  相似文献   

17.
郑珍逸诗考     
郑珍自己编的《巢经巢诗钞》九卷,刻于咸丰2年(1852),录诗492首。此后十三年间的诗作,其子知同辑有诗稿二册。惜稿本在逆旅中被窃去。后经多方搜罗,先后刻印了几个版本不同的集子。光绪二十年(1894)高培谷刻印于四川资州,取名《巢经巢诗钞后集》,分四卷,录诗262首,是为“高本”。光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萃     
《旅游》1994,(8)
出资中县城往西南20公里,在资中与威远县交界处,有一片面积达10万亩的森林区。 在茂密的林中,有那奇特的景观吸引着游客。“龙眼石”就是其中的一景。在离林区进口处不远的松林间,有一块磐状形的大石,约有三四人高,直径平面是10米,四周不靠山,不挨树,独立地摆在林中,看似没有什么独特,可就在它的上面,有两眼朝天,约二尺大小的石凼,蓄满了清  相似文献   

19.
邛崃回澜文风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邛崃回澜文风塔骆奇南人们从成都乘汽车沿川藏公路西行,当汽车行驶到邓蛛县城附近时,便可从左边车窗外望见一座擎天玉柱般的巍巍高塔直刺云天,气势雄伟,十分壮观,那便是驰名遐迩的全国最高“风水塔”一回澜文风塔。回澜文风塔,又简称“回澜塔”,矗立在距邓蛛县城东...  相似文献   

20.
林岩 《古籍研究》2002,(2):19-22,34
北宋“古文”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它很明显地承袭了中唐以来由韩愈开刨的文风及其思想的影响,但是,宋代的“古文运动”取得了成功,而唐代的“古文运动’’却未能充分地扩大影响。这是为什么?北宋“古文”的兴起最初受到科举艾风的压力,而当时的激进者正是通过对科举文风的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