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成国 《民国档案》2002,(2):110-111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剧烈时期,同时又是中国社会及化的现代转型时期,婚姻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气象。反映着这一时期人们的伦理观念、道德水准与社会时尚等等,成为风俗化的重要部分。今天.史学研究还需对这些“婚姻新气象”作出正确的估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崔瑾 《沧桑》2014,(6):46-49
清末民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封建帝制的垮台,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传统婚姻观念开始出现新气象,在婚姻目的、婚姻主权、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清末民初婚变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构建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整合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以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下,乡族自治传统下的地方社会秩序陷入困境。随着国家扩张权力需要的增强和地方资产阶级化新兴士绅的倔起,一种以国家与新型地方精英的合作为基础的新的地方权力格局呼之欲出。当然,由于传统势力的牵制以及国家权力与地方精英权力之间的张力,清末民初的地方权力重建过程充满了复杂的纠葛与冲突。  相似文献   

4.
“社会改造”思潮的兴起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以市场为纽带的生产联系、产品交换日益加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出任何个人、家庭和个体生产单位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不再是任何局部变革的问题,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全面改造和社会转型,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社会改造”思潮蓬勃兴起。社会思潮的转变必然导致学术思潮的呼应,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从“ ”从龙的“ ”字不应当混同于一般的龙字,应以前辈专家所释定为“ ”字,但它的意思并非如前人所言的假借为“宠”,而是指受帝令驱使的龙神,其作用在于受帝指使而向某邑某地降旱。它应当是汉朝时人所说的那种因为有“尺木”而可以“升天”的龙。所谓“尺木”就是龙头部的如博山形的装饰物,正和此字造形相似。孔子所谓“龙刑(形) (迁),睱 (假)宾于帝”的说法与今所见甲骨卜辞关于“ ”的全部七条记载是符合的。卜辞的作“土龙”与“荐龙”的记载与《易·乾卦》“群龙无首,吉”的说法,都是商代“龙”观念的表现。夏商两代文化有不少差异,龙观念的不同是为其一。  相似文献   

6.
邱捷 《民国档案》2003,(4):121-127
近代报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笔者想强调的是 ,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来说 ,报刊更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在此 ,以研究清末民初广东社会经济为例 ,谈谈有关利用报刊 (主要是报纸 )的一些问题。(一 )众所周知 ,近代中国的报刊是随着西学东渐而产生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 ,又是这个过程的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纪录。报刊包括报纸、杂志及其他定期刊物 (早期报、刊没有明确界限 ) ,既有外国人所办 ,也有中国所办 ;既有外文报刊 ,也有中文报刊 ;既有官府及政党所办的报刊 ,也又比较纯…  相似文献   

7.
庞广仪 《安徽史学》2007,(4):127-128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救国方略,从而使社会思想文化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从“■”从龙的“■”字不应当混同于一般的龙字,应以前辈专家所释定为“■”字,但它的意思并非如前人所言的假借为“宠”,而是指受帝令驱使的龙神,其作用在于受帝指使而向某邑某地降旱。它应当是汉朝时人所说的那种因为有“尺木”而可以“升天”的龙。所谓“尺木”就是龙头部的如博山形的装饰物,正和此字造形相似。孔子所谓“龙刑(形)■(迁),睱 (假)宾于帝”的说法与今所见甲骨卜辞关于“■”的全部七条记载是符合的。卜辞的作“土龙”与“荐龙”的记载与《易·乾卦》“群龙无首,吉”的说法,都是商代“龙”观念的表现。夏商两代文化有不少差异,龙观念的不同是为其一。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这种"历史记忆"也成为重构的社会权力和利益关系的"社会认同"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军辉  李同昇 《人文地理》2015,30(1):143-147
本研究以女性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旅游行为背后的传统社会观念变迁。研究认为,当前女性旅游者具有以下行为特征:①成年女性在旅游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②女性旅游者偏好自然观光旅游资源,且以短途、自助旅游为主;③女性旅游者偏好群体旅游,其旅游带动效应为2.49;④女性旅游者关注旅游地安全与旅游费用,旅游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和亲朋推荐为主。而女性旅游者行为特征所反映的传统社会观念的传承与变迁则表现为:①传统夫权理念已基本被女性旅游者摒弃,但对于男女平权理念其思想意识与行为表现仍存在较大差异;②女性旅游者认同群体本位理念,但传统家庭群体本位理念已逐步转向朋友、同事群体本位理念;③女性旅游者认同并践行传统的俭约理念。  相似文献   

11.
1.总理衙门为筹设邮局暨参加万国联约邮政公会奏折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本衙门谨奏。为遵旨议办邮政请由海关现设邮递推广并与各国联会以便商民而收利权恭摺仰祈圣鉴事。窃臣衙门准署南洋大臣张之洞咨抄拟请设立邮政请饬议章程一片,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钦奉电传谕旨:邮政一节,业经总署等议,粗有头绪矣。钦此钦遵。仰见圣主周恤商旅通志类情之至意。查原奏内称,泰西各国邮政重同铁路,特设大臣综理,取资甚微,获利甚矩,权有统一,商民并利。近来英、法、美、德、日本在上海及各口设局,实背万国通例,曾…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旺 《民国档案》2006,7(4):113-119
清末民初政府为保主权、振兴商务,在淮河流域选择了交通和商务基础比较好的海州、郑州、济宁、徐州、蚌埠自开为商埠。这些地方的主动开放,加强了与国内外市场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给这些城市注入了些许新的活力,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开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使开埠城市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以及商品集散地功能相应地得到增强,进而给淮域传统的封闭经济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过,由于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以及淮域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除了郑州、蚌埠发展情况稍好外,淮域自开商埠多无大的进展和成效,留给后人的教训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根据档案文献资料,旨在证明康区外国教会的传播与发展,经营时期上,集中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经营地域方面,以甘孜藏区为中心,向周围渗透;康区反洋教斗争具有多重性;康区外国教会在本质上,无疑扮演着西方列强侵略康藏地区先锋角色,但开办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等,又在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民国档案》2004,2(4):54-59
在清末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相关机构如晚清开办的“农事试验场”、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1940年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以及西康地区的一些历史人物起了较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民变是衡量社会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外学者对中国近代民变一直给予关注.国外学者对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民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既有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也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成果较丰硕,但在资料建设、研究深度和区域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对国外的相关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对于拓宽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深入认识辛亥革命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明末清初《松江府志》的编纂为例,阐明地方志的编纂深受社会变动的影响,具有因时而变的特点。明末,由于中央政权的式微,松江士绅在编纂地方志时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依照士绅主体的选择,对地方事务进行评议,突显地方特色,引导地方社会的价值取向,成为地方事务话语权的主体。而在清初府志的编纂中,处处体现了中央试图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不仅主持之人为官方儒学教授、他邑之人,不再突显地方士绅的作为;撰写也是以中央统一标准,有关地方社会的特殊习气不再彰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控制力加强、地方舆论空间相对缩小、士人社会地位下降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清末军谘处、军谘府的先后设立,成为中国近代军令机关独立于军政的先声.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参谋部的设置.民国北京政府所设参谋本部,基本沿袭清末军谘府,并适当参考了南京临时政府参谋部的构成.三十余年中,参谋本部的机构设置几经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在厦门的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华侨在厦门的投资是伴随着厦门近代城市的形成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871-1949年的79年间,华侨在厦门及其附近的泉州、漳州等地的投资为1.28亿元人民币(建国初价格),约占同期华侨在福建投资的92%。华侨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约占总投资额的46%,其他投资领域依次为工业、商业、交通业、农矿业和金融业。华侨在厦门的投资符合当时厦门作为归侨、侨眷聚居的消费型城市的各种需求,对厦门现代城市规模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厦门近代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鲁运庚  刘长飞 《民国档案》2002,1(2):49-55,25
民国初年的童工劳动是与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并不充分,倒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企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要超过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以官办企业的衰败为动因,以政府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革新为契机,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个官局实行了招商承租.四局承租权随后在多个民营企业依仗当政官僚的庇护争相角逐下辗转易手,四局承租权的流转历程,既是几个民营企业凭借官商私谊及其背后的官权保护依次争得"官业"承租权,进而快速孵化、诞生、成长的过程,也是这些民营企业一个个在官商私谊与官权干预侵害下丧失"官业"承租权,进而相继解散的过程.四局在此期间生产管理和经营绩效均取得一定进展,但最终还是在承租权为当政官僚所左右的频频转移中走向了没落.四局招商承租举措由此在实施过程中与政府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初衷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