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根据《韩诗外传》卷五引《关雎》诗作“鼓钟乐之”.遂旁征博引,不遗余力证成韩《内传》作“鼓钟”,孔子“所见《诗经》必作‘鼓钟’.而今传本《毛诗》作‘钟鼓’乃后出误本”.并进而认定后人说诗一方面“用《毛诗》‘钟鼓’之”,一方面“仍取韩说房中之义,斯为谬矣”。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时代,"小人"和"君子"都是宽泛的称谓,士卒和庶民皆可称之为"小人",而有钱有势的贵族和身处下层的平民皆可称之为"君子"。小人和君子之分并不关涉道德。在《论语》时代,小人和君子均被贴上了道德标签,一贬一褒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优美的文字,反映了从西周民族建立之初到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社会现实状况。但对于《诗经》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史诗",历来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本文试图澄清这一问题,并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郭全芝 《古籍研究》2002,(3):17-19,37
《诗经》自从被奉为儒家经典,说《诗》者多是从经学角度对它进行解释。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清末。其间固然有姚际恒、方玉润等人异军突起,试图从文本出发,以新的角度审视《诗经》,但是彼众我寡,响应者寥寥,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引《诗》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留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四十卷中的《诗经》诗句,大多数引自《毛诗》并记载相同,有少数与今本《毛诗》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另有几处引用《韩诗》和《韩诗外传》,此种引《诗》特色,与北朝“《诗》学”的传承情况相关。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诗》的独到之处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宋神彤  李海源 《沧桑》2008,(5):205-206
在《孟子》一书中,大量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笔者将这些诗句以君臣对答式、师生对答式、自述理想王国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阐述孟子的诗学观念和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8.
《诗经》“数+斯+名”结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学对《诗经》中“数 斯 名”结构的“斯”有多种解释。本拿“斯”同其他虚词从词性、用法和语音方面比较,证明清人王引之解“斯”为代词“其”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句型变换看,“数 斯 名”和“数 其 名”分别是“斯 名 数”和“其 名 数”的变式结构,变换句式跟诗歌押韵、回环抒情、词类活用等语言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诗经》有大量反映西周春秋时期"籍田礼"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比较清晰梳理出:"籍田礼"的起源、"籍田礼"的功能、"籍田礼"仪式的程序及"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这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探讨古人的宗教观念、古代的农耕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广春 《文史月刊》2012,(Z3):29-30
《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方式将周人的喜怒哀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常常借助于对景物的陈述、比拟、因物取情、托物言志达到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和谐与共生的古典生态审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1.
《诗经》言及婚嫁,多以"析薪"起兴。关于"析薪"事象的民俗蕴意,主要有两种说法:马料说和燎炬说。前说似是而非,后说流于皮相。据民俗学材料推断,婚礼"析薪"本应为篝火之用,而篝火起到了驱邪避灾、促进生育的功能。后代因客观条件的改变,婚礼篝火的形式也随之起了变化,出现了燎炬、炉火等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蒹葭》出于《诗经·秦风》,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  相似文献   

13.
张金慧 《丝绸之路》2010,(14):44-46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多用杂言,句式灵活多变,《楚辞》还变《诗经》的篇幅精短、内容单纯为篇幅较长、内容逐层扩展和丰富,并将《诗经》的比、兴赋予生命意识,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比较《诗经》和《楚辞》迥异的艺术表现方法,从文艺继承的关系去审视,《楚辞》对《诗经》的艺术特征有显著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鲁峰 《人文地理》1999,14(3):75-79
本文用地理学的方法,细致分析和探究了《诗经》中蕴藏的农业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自然灾害、土地利用、重农思想、物候与农事活动。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发达的畜牧业等。古为今用,作者通过对《诗经》中农业地理知识的深刻挖掘,得出了三个有益的启示。可为今日农业生产和农业地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前人训释《诗经》时出现的5条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当训释做出补正,并从方法论方面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诗》的表达风格本简约明快,解释当忌繁冗迂迴,宜求其简约之旨。应注意阐发文章中的特殊辞例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对于受句法限制而产生临时意义的词语,应注重词义的引申理据,避免任意突破其词义系统而说之;在分析先秦词义时要特别注意研究它的词义系统和同源词系统,全面了解其义,再根据具体语境选择相宜的义项,不能简单地选择后来的常用意义;同源系统中的词义在同一时代往往表现在相同句型当中,寻找这些相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它们的词义;宜通观语境,从整个语境中去把握词句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期,《诗经》研究从学视角审视传统《诗经》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传统《诗经》学里没有学性研究。当前学从经学与学关系视角解构传统《诗经》学,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诗经》学有学研究,但对传统《诗经》学学研究的起点却众说纷纭。对传统《诗经》学学研究认识的分歧,究其根由,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诗经》“学研究”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18.
<诗经原始>是晚清学者方玉润的代表著作,目前通行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点校本在标点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因引文不明而致,有的因文意不明而致,还有的因文本有误而致.本文举出这些问题以供商榷,以期更好得发挥该书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喜军 《神州》2013,(27):154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滚定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中《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用词深刻凝练且多为四字,因而形成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是研究成语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20.
刘婷婷  甄美玲  崔彦华 《神州》2014,(17):149-149
理雅各为儒家经典英译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介绍了理雅各及其《诗经》译本,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最后对理译《诗经》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