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横》2007,(8)
1985年5月,我奉命主掌中共辽宁省委对台工作(后更名"台湾工作")办公室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后得知,台湾海峡两岸对峙的三四十年间,内地赴台第一人是蒋妙月,时间为1965年;台湾官方第一次与  相似文献   

2.
我在台湾的两个六十天陈沛彬1991年秋和1993年夏,我曾两次访问了祖国的宝岛台湾。1991年9月,我还在日本办展讲学的时候,台湾书画教育协会理事长苏安德先生从台湾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作为大陆书法界杰出人士赴台办展讲学事,已获台湾有关部门批准。消息传...  相似文献   

3.
印象台湾     
<正>2013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行赴台考察了7天。当飞机冲上蓝天,朝着台湾飞翔时,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翻滚着台湾历史片断:162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紧接着西班牙人来到,随后,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1641年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实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统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复台湾。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台湾这个孤悬于海外的祖国  相似文献   

4.
1994年10月,我应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著名诗人痖弦先生之请,赴台出席"林语堂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我首次参加台湾文学界的学术活动,所见所闻无不感到新鲜,而更使我高兴的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大批闽籍学官尤其是闽南漳泉七学的学官赴台任职,为台湾地区的开发、治理,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闽台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嘉庆年间出任台湾府嘉义县教谕的福州侯官人谢金銮就是赴台闽籍学官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介绍福州市博物馆藏谢金銮墓志铭,并对墓志铭涉及的谢金銮在台事迹略作考证和解读,以缅怀清代赴台闽籍学官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闽台往来首先是人民往来,闽人或单身渡台耕作,或携眷赴台定居;单身赴台的,一般在开春后渡台,耕作一年,于年终返乡过年。其次是兵员往来。清代驻台防兵都由福建派遣,三年一轮换。再次是物产互通有无。台湾的米谷内运,供福建兵粮之不足;福建的木材、陶器、纺织品、烟、纸等运台,供台民日用之所需。又次是军用物资、台饷运送及公文函件邮递往还。这些都促使福州与台湾航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飞机降落到台北桃园机场时,刘旎的心一下放松了,看着窗外熟悉的低矮古旧房屋,她默念一句:台湾,我回来了。这是她来台湾的第四年,按照预定的计划,这一年,她要实习、找工作、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作为2011年首批赴台读本科的742个学生之一,刘旎的计划是这批学生常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周军  孔昕 《文史月刊》2009,(9):45-47
一弯浅浅海峡,让两岸长久隔绝。台湾行,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握手。 2008年7月4日,我随上海赴台旅游首发团踏上宝岛,作为期10天的旅行。由台北出发环岛一圈,边走边看,从北到南,紧张、疲劳、兴奋,对台湾的认识更加生动、具体、全面。  相似文献   

9.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研究——基于台湾居民感知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岸直航开通促使两岸往来更加密切,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使前往台湾的游客日益增多,这是台湾旅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究台湾居民对大批大陆游客访台所造成影响的感知,以及未来台湾进一步发展旅游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旨在探讨台湾居民对台湾开放大陆旅游市场后,台湾旅游发展正面及负面影响的感知,并从居民性别,年龄,旅游正、负面影响相互关系以及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等方面,进行相互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温情提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6月13日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重庆、云南、陕西等13个省市为赴台旅游第一批开放区域。6月中旬,大陆33家旅行社赴台考察10天,主要内容有酒店、车船、购物点;景区为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等。根据协议,7月4日正式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根据协议附件,接待一方旅游配额以平均每天3000人次为限。组团一方视市场需求安排。第二年双方可视情况协商作出调整。旅游团每团人数限10人以上,40人以下,自入境次日起在台停留期间不超过10天。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19日至26日,应台湾玄奘大学邀请.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由会长方未艾率领一行5人,赴台查阅所藏江苏旧志资料并进行学术交流。在台湾期间。与玄奘大学历史学系和台湾出版、发行界就地方志工作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两岸志书、年鉴的购买、交换和利用等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交流了两岸的修志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青峰 《史学月刊》2023,(10):34-43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意图“据地为质”。因台湾孤悬海外,清廷屡饬沿海督抚援台。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台援助积极,随着战局的变动,不断调整援台策略,反映其相关判断及利益考量。依靠沪、港、闽相关人员,张之洞与台湾建立联络,获取台湾情报,并转运兵勇、饷械。法舰封锁台湾后,张之洞派遣坐探赴台,并秘密札派委员于闽粤交界小口对台潜运军火。中法战时,张之洞对台情报获取与饷械转运,助推了台湾抗法,牵制了法军力量,终以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势。对张之洞而言,其积极援助台、越,获得醇王奕譞和军机处的赞许,为其赢得了一定的政治退路,摆脱了马江之战后的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我应台湾省“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之邀,赴台进行了为期18天的文化交流。在台期间拜访了不少文化团体和学术界的朋友。因为多年来一直从事修志工作,因而也接触了不少修志界的同行。所见所闻,台湾的修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月13日到达台中...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海峡两岸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2月27日至3月8日,我有幸随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一行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其间,我们参观了位于日月潭旁的启示玄机院孔明庙,对台湾的孔明庙有了第一手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转变治台政策,积极实行"开山抚番",历经沈葆桢、丁日昌、吴赞诚等重臣巡台、治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光绪七年(1881年),岑毓英调补福建巡抚,办理台湾防务事宜。他在任上两次渡海赴台,继续推行"开山抚番"政策,为台湾近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刘璈、刘铭传等人的治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地方志协会赴台湾考察组,受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办理完毕赴台有关手续,在成都集中,将于8月28日-9月4日赴台进行交流考察。代表团团长: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成员:省志编委政策法规宣传处处长汪毅、市县志工作处处长何瑞明、成都市志办主任郭杨、省交通厅史志总编室总编辑黄丽、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笔者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地方志、地方博物馆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研讨、考察活动,对台湾修志情况、台湾同行的努力成果和修志见解有所了解,虽为道听途说的皮毛之见,录之于此,算是交流研讨之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8.
孙大力 《百年潮》2008,(3):61-67
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1月6日,我有幸随北京市社科联组织的“赴台考察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从台北开始,先后到淡水、基隆、宜兰、花莲、台东、嘉义、屏东、台南、高雄、台中、南投、新竹、桃园等县市,环绕全岛一周。虽然走马观花,但所见所闻,印象深刻,感受颇多。现择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日本割占我领土台湾,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曾有过半个世纪的日据历史。不久前,黄静嘉著《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其影响》一书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作者早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赴台参加接收工作,即着手研究日据台湾历史,积数十年之材料与功力,锻造一书,揭橥历史真实,论辩大是大非,读了令人既受益又感动。黄著指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除具一般殖民主义特征外,尚有其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以严刑峻罚的高压控制与深文周纳的自私政策相结合,对台湾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民族…  相似文献   

20.
"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赴台与日本交涉并办理台湾防务事宜。沈葆桢东渡后,深感台防空虚;随后,李鸿章急调唐定奎所部淮军武毅铭军十三营入台巩固台防。中日《台事专条》签订后,日本按约撤军。沈葆桢巡台期间,审时度势地提出"开山抚番",唐定奎又率淮军协助其安抚番社。在台湾期间,淮军招抚狮头诸番社,宣威怀德,力行教化,为"开山抚番"各项事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亦为清政府在台湾保卫主权、巩固治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