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刘戈、黄咸阳著录)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研究资料丛书”之一。西域史地的研究,历来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成果相当可观。西域的民族文化、宗教、经济、地理沿革等问题一直是西域史地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当今研究西域史地更是对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开发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西域史地方面的研究者能够有所帮助和借鉴,本索引收录了清朝末年至1987年在国内报刊和论  相似文献   

2.
毛静一 《神州》2014,(2):244-244
西域佛教壁画艺术也同其他一切艺术一样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以及衰落的过程,但是壁画的主题一直是围绕着佛教来展开的。文中通过对龟兹壁画中佛教人物的服饰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方面再现了西域文化的繁荣场景,一方面表明了其对后代服饰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专著5部、译著1部,资料2部,论文39篇。这些成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20世纪西域考察,西域历史,西域厉史地理,西域考古,西域民族史,西域文化艺术,文献考证及目录资料,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4.
汉唐碑志存世数量巨大,且陆续被发现,这些碑志资料对研究中古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将汉唐石刻文献与敦煌学研究结合,会在新时期进一步促进敦煌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碑志文献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较多重要的史料,涉及敦煌学研究中的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民族史、书法艺术史等方面,给新时期敦煌学研究注入新活力。碑志文献亦将敦煌区域史纳入丝绸之路史、中西交通史、中古社会史的研究范畴,进一步加强与“长安学”“西域史”“中亚史”等研究领域的结合,为敦煌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并且碑志文献亦为敦煌学研究范式的转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汉唐碑志中大量涉及中古社会史的资料,为敦煌学研究旨趣、理论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永生先生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新疆金融研究所和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新疆钱币,《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2011年2月)是作者将近20年有关西域钱币的文章汇集成帙,由“钱币考证”、“钱币文化研究”、“清代新疆铸钱局研究”、“钱币彩图”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涉及古代西域以及近代新疆和西藏地区铸造和流通的钱币,在经过史料考证的基础上,借助钱币这种实物资料研究钱币背后的历史。《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钱币为线索研究西域历史,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为东西交通孔道,是多种文明荟萃之地,与钱币有关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作者以钱币为切人点来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既开拓了新领域。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些历史难题,揭示被尘封已久的历史史实。如《伊帖、阿尔泰通用银券考》一文,作者结合史实详细论述了伊帖和阿尔泰通用银券的发行过程,理清了伊犁和阿尔泰地区归属新疆管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讲清了伊犁和阿尔泰归属新疆省管辖、新疆最终完成全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古资料所见的唐代胡人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瑾 《文博》2010,(3):26-31
考古资料较为少见的唐代胡人女性却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她们作为俘虏、贡人或商品来到唐朝,成为西域服饰传播者、西域饮食制作者、西域乐舞表演者、西域习俗实践者、丝路贸易参与者或经历者、军事战争体验者、政治礼物传承者、民族宗教坚守者等多重角色,对唐朝乃至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牙雕骑象菩萨造像”是 6至 8世纪由中亚、西域人制造的 ,融合有汉民族文化风格的佛传造像作品。其丰富的内容 ,独到的形式 ,为研究佛教东渐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西域文化史》即将出版余太山主编的《西域文化史》即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八章,约三十万字,叙述了自石器时代至清末我国各历史时期“西域”(书中指新疆及其邻近地区)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叙述“西域”文化的专著,执...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孔府服饰”这一独特存在的重要文化遗产从历史沉睡中醒来,成为中国服饰穿着传承的文化标本和核心标志物。山东博物馆通过展览平台,9年长效推进三个以“孔府服饰”为主题的展览,在价值、文化、传播三个层面推动“孔府服饰”的穿着性传承和产业化发展:依托文物形制、色彩、染色、结构、工艺研究,恢复明代服饰制作工艺和色彩体系;通过展览、网络、教育推动“孔府旧藏服饰”文物标本群产业化发展和穿着性传承,传统服饰重生于信息化的当下。  相似文献   

10.
德兴里壁画墓是研究古代东亚壁画墓的分期与编年,特别是研究公元4世纪中叶至5世纪前期高句丽壁画墓演进历程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对德兴里古墓壁画所绘人物服饰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人像的空间分布与服饰类型、服饰的搭配组合与文化因素解析、服饰学视角下的古代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三部分展开论述,尝试透过服饰解析这一新视角,探究高句丽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古代东北亚社会的政治变迁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库车古称“龟兹”。汉唐时期,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领辖西域二十二个都护府及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驻军,是中央政府统辖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和佛教中心。以龟兹石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其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品位,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每年都接待万余名海外旅游者。库车县以丝绸之路及龟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打品牌,全力打造“龟兹故地,西域精粹”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搞好潮汕历史文化资料征集工作,建成国际潮州学的研究资料中心,是文化建设的大事,潮学研究的实事,造福子孙的好事,功德无量的善事”。这是今年四月份在汕头召开的潮汕历史文化资料征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取得的共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东北古族服饰研究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文献匮乏,若无考古资料补充,深入研究难度颇大。郑春颖新著《高句丽服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对散见于中朝两国的高句丽服饰史料以及高句丽遗存中发现的服饰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不但揭示了高句丽服饰文化的整体风貌与演进历程,且从服饰学视角较为全面地透析了汉唐时期我国东北以及  相似文献   

14.
梁惠娥  邢乐 《民俗研究》2012,(6):97-101
“五福”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常见意象,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源远流长,至今不衰。乡村妇女凭借手中针线,借助“五福”意象,将爱与希望、幻象和现实在民间服饰中表达出来。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品为例,归纳、分析民间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福”意象,探讨民间服饰中“五福”的文化内涵,阐解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15.
秦溢 《文物天地》2023,(4):63-71
“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期)”中,部分风俗画以“刻实”的笔墨形式,为我们提供了观看古代百姓服饰“史”的资料。从绘画中选取宋元时期乡村底层人民服饰、宋代孩童服饰和清前期村市手艺人服饰,返回历史现场,结合历史背景辨析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还原服饰的真实,解读绘画中服饰正确的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文书》包含大量名物,其中既包括西域地区独有的风物,更有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的珍贵物产。这些名物生动地反映了异域文化,并为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了物质依据。吐鲁番出土文献涉及范围极广,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及政治制度等方面,这些内容涵盖大量的名物词,尤以随葬衣物疏为盛。在韩渠妻随葬衣物疏中出现“萩头”一词,文章依据古墓情况断定其为女性头部装饰之物,并对照中原与西域的冠服文化,以及魏晋时期女子(包括西域)很少出现用巾束发的现象,推测“萩头”为女子的假髻。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晚唐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女子乐舞服饰,涉及发式、面饰、衣装、鞋履、佩饰等。这些乐舞服饰,是在我国中原乐舞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域乐舞服饰以及中亚服饰等域外有益成分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郑广薰 《丝绸之路》2012,(22):26-27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季羡林先生的这句名言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定好了基调,即韩国也可作为季先生所说的世界上积极参加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敦煌学在世界”不是简单意味着各个国家援用既存的资料在本国研究敦煌学,而是说需要根据各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独立研究.这是扩大敦煌学研究范围的一个前提,即不把敦煌定为一个特别地区,而认为是文化中心和东西方文化的交叉之路.也就是说,以“敦煌”为一个代名词,研究以敦煌为中心在丝绸之路展开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样才能接近与韩国有关的敦煌学资料,又可显出韩国敦煌学的研究意义.大约5~10世纪,中、韩两国的佛教都盛行的时候,韩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交流如何影响到韩国文化,这就是韩国敦煌学一直要深究的话题,也是韩国敦煌学和丝绸之路学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吐鲁番学研究》是由吐鲁番学研究院创办的学术期刊,每年两期。作为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吐鲁番学研究的公开刊物,本刊旨在弘扬吐鲁番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吐鲁番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与研究,加强国际间以及各学科在吐鲁番学研究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吐鲁番学研究》发表吐鲁番最新的文物保护管理措施、考古发掘报告、国内外从事吐鲁番学研究、西域及中亚历史、文化、语言、经济、宗教、文物保护等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现所见的北朝颈饰资料有实物和图像两大类,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宁夏和陕西5省,根据其形制可划分为串珠、项链、项圈、璎珞、披帛5类,尤以不同质地的珠饰穿连而成的串珠饰品最为常见。北朝时期的颈饰呈现出鲜卑民族服饰传统、中原汉族服饰审美以及西域特别是佛教文化三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