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今高昌故城。而故城遗址则位于阿斯塔那东南、哈拉和卓西南面。阿斯塔那古墓葬中曾出土了一批剪纸,其中自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上有高昌“章和十一年”等纪年字样的剪纸,不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6世纪中叶已相当成熟,而且也表明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已传入西域地区。  相似文献   

2.
马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马俑类文物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愚民 《新疆地方志》2012,(4):41-42,45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古代高昌人去世之后,就埋葬在这里,古墓群现距离吐鲁番约40千米。墓地长约5千米,宽约2千米,共发掘清理了500多座古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界限分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有干尸、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器、木器、金器、石器、古币及丝、棉毛织物等,被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在这些珍贵文物中,有一类造型诡异奇特、形象恐怖怪诞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镇墓兽。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部在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的配合下,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清理墓葬5座,出土有木器、陶器、铜器、铁器、服饰和文书等遗物,墓葬年代属于东晋至唐西州时期。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在皮制品修复保护专家Regine Vogel教授的全程指导下,以陈展与保护为主要目标,首次圆满完成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66TAM361∶6皮制品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复过程中,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分析,鉴别出本次修复的皮革为山羊皮;与同种款式的文物比较分析,推断本件文物可能为唐时遗物。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晋—唐墓葬出土文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7,(3)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古文书久已著名于世。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吐鲁番文书"却大量被帝国主义列强劫持到国外。所谓"斯坦因文书"、"大谷文书"、"橘瑞超文书",其中不少是出自吐鲁番的。中国学者只有黄文弼曾搜集到为数不多的残件。因此,以往甚至中国人想要研究中国的吐鲁番文书,也不得不到外国去,或  相似文献   

7.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60,(6)
1959年10-11月新疆博物馆东疆文物工作组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作了一次为时半月的墓葬发掘,从六个墓葬里获得一批4-7世纪的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和研究,提出如下报告.一阿斯塔那汉名"三堡",从吐鲁番乘汽车东行38公里至胜金口后,再沿新辟的公路西南行4.5公里就到了.它的东北与哈拉和加(Halahuoja,即二堡)连接,从胜金口有一条大水渠贯穿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何芳 《吐鲁番学研究》2022,(1):57-65+154+160-161
新疆阿斯塔那墓地自发现以来,经过了外国探险家的盗掘和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十余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资料,包括众多文献和壁画资料。2004年和2006年,又经过一次抢救性发掘和一次主动性发掘,新发现了两座绘有壁画的墓葬。墓葬风格极其相似,内容相近,疑为出自同一家族茔院,与河西地区联系密切。对两座墓葬墓主人身份探讨和两幅壁画内容及相关问题分析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共计发掘了十三次,出土了大量各种质地的珍贵遗物,木案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尝试从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该墓地木案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镇墓神兽分为木、泥镇墓神兽两种。晋至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出现的木镇墓神兽及随葬习俗应是由河西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而泥镇墓神兽及其随葬习俗则主要是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由唐代中原两京地区逐渐传入的,均承袭于祖国内地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朝墓葬先后出土了7件团花剪纸,学界争议最大的是306号墓葬出土编号为59TAM306《对马团花剪纸》。本文从团花剪纸概念界定入手,阐释尚圆思想观与团花剪纸形成的关系,并对《对马团花剪纸》通过仪器测量、手工折叠还原、电脑软件复原、数学公式计算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观点:翘首相背而立的马所在边形成的几何形为正八边形,8条边,每条边上有一对马,共8对,16匹马。  相似文献   

12.
1915年斯坦因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两件侍女木俑,均保存完好,其上所绘的服装样式和图案清晰可见。文章通过对同时期出土实物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女佣穿着服饰为晋十六国时期的典型款式,并推断出女俑上衣、裙装的形制以及面料染缬图案的制作,并对此进行了图像上的复原。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来,在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进行了十三次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各种遗物。文章尝试对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陶(泥)灯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陶(泥)灯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陶(泥)灯发展的时空框架和标型器。  相似文献   

14.
合肥出土东汉墓葬蜡质文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FTIR和XRD分析方法对合肥地区出土蜡状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文物的质地是蜂蜡。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这件蜂蜡制品的出现与人工养蜂技术在东汉时兴起密切相关,它的品质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蜂蜡精炼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绢、麻画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关于二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身体造型、服饰变动以及有关二人存在的历史渊源问题都有详细论述。吐鲁番地区的画像从麴氏高昌至唐朝初年延续了数百年。这一化现象能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广为流传,是因其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已根植于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6.
位于河北省满城县西南三华里处的陵山,海拔仅为200余米却独成一体,即便它是由三座山峰组成,依然有别于巍峨连绵的太行山。现在它已经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陵山虽小,名声却非同凡响。山下树木葱茏、流水潺潺,山上祥云缭绕、紫气升腾,西观似卧龟,南览犹落凤,两座侧峰如左辅右弼,而三峰相连又像是一把座西朝东的"太师椅",甚为奇特壮观。当然,陵山之所以有"陵山"之名,自然是因为它有帝陵之象,更有帝陵之实,那就是西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陵墓就建造在这山体坚硬的石灰岩层中。本文将从现代参观的角度出发,对满城汉墓的出土文物做一系列的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17.
巴达木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东,北距哈拉和卓墓地1公里,南距高昌故城4公里,西距阿斯塔那墓地3.5公里。2004年10月份,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发掘清理巴达木墓地79座,从出土文书和墓志表明这批墓葬时代为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墓主姓氏有白、康、竺、买以及祖籍甘肃兰州,河南南阳和山东等地的汉人,是一座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公共墓地。  相似文献   

18.
1979年4月下旬,阿斯塔那古墓群保管员在基建取土时发现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编号79TAM382),墓中出土一双绢面纸鞋,纸上有墨书文字。随后,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派人前往做了进一步清理,近年又将文书作了修复和文字释读。现将发掘情况和文书内容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约2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是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彩绘泥俑和木俑,其中有倾国倾城的仕女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出土张氏高昌时期文物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籍记高昌国情况,于张氏(孟明)政权最为不详。张氏政权处阚氏(伯周、义成、首归)、马氏(儒)二个政权之间,在高昌国史上曾起过承上启下等重要作用。但关于其建立,《魏书·高昌传》仅云:"五年,高车王可至罗杀(阚)首归兄弟,以敦煌人张孟明为王。"关于其灭亡,同传仅接云:"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记载如此简略,自然引起争议。《魏书·高昌传》中的"五年",指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北史·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