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09年11月中旬,我们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目前国内最大的元代墓葬群就在这里。1972年至今,此墓葬群已经出土了700多件元代文物,给我们展示了元代贵族生活的细节。漳县自古以来以盛产食盐而闻名,人们把漳县出产的食盐称为"漳盐",至今,这里每年还能生产近30万吨食盐。  相似文献   

2.
宋代盐业弊政及其引发的地方性暴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盐政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垄断、掠夺、压迫、剥削的本质,不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封建政府都对生产进行控制和压榨,对天下食盐进行掠夺,结果引起了盐民、食盐、盐贩子与政府间的矛盾斗争,酿成地方性动乱。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历史上早已存在的盐荒问题,进入近代史期仍然是严重的。清康熙以后,划贵州为川盐主销区,并逐渐形成四岸运销线,但运销量一直不能满足需求。食盐贵而缺,以致“编户之民,往往淡食,穷乡僻壤,更有终岁不尝咸味者。”这就给广大劳动人民在饥寒交迫之外,更添了一重生活的熬煎。盐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放前的某些论述,通常归结为“盐由外来,运艰道远”,这看法显然不全面。因为运艰非不可行,道远非不可至,而食盐运输又具有经常、大量和稳定的特点,其唯一要求只是源源不断,与此相适应,贵州早就有盐运驿  相似文献   

4.
<正>“民以食为天”,盐作为百味之首,从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盐课”历朝历代作为朝廷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官府对盐的控制和管理也较为严格。河东是北方重要的产盐区,主要依靠天然的“解州盐池”进行食盐生产,其所产之盐称“解盐”或“河东盐”,在明清时期按规定销往山西、河南、陕西三地。  相似文献   

5.
抢购     
《湖南文史》2013,(7):64-65
从钓鱼岛鲜鱼到板蓝根,从食盐到奶粉,从黄金奢侈品到商铺住房,中国式“抢购”似乎从来就未曾消停过。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开始农耕与定居生活后,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条件,到封建时代,东西方的社会状况有了很大的不同。由此,决定了双方其后历史演进的不同发展道路。西欧在十五六世纪基本实现了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中国、印度、伊朗等一些古老的东方国家却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开才始走向瓦解。而中国作为其中的典型的代表,其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更值得我们深思,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通过对中西封建制度的比较考察这一角度,阐释造成这一历史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古到今,丰衣足食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的理想,国家不仅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生产,也对食品的流通和管理采取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虽然食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食盐对于人体产生作用的医学机理直到20世纪才逐渐为人所知。英国将食盐对于人体的害处置于食品政策的范畴始于二战后国际上对于饮食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食品政策医学委员会及其后继者英国营养科学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制定低盐饮食政策提供了科学建议,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的三次国际范围内的关于饮食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科学实验,为英国政府低盐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食品标准局是低盐饮食政策实施的主角,"盐与健康共同行动组织"等非政府组织是政策实施背后主要的压力团体。以英国低盐饮食政策的形成为个案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英国政府食品政策的制定,更能丰富既有的英国食品政策史以至英国医疗卫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新郑市开餐馆的黄先生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盐管局认定为"跨区域用盐",没收部分食盐并处罚款200元。盐管局说,对盐进行区域性管理,是为了老百姓吃上放心盐。很多人还是头一回听说"跨区域用盐",觉得是这个新名词,涨了姿势。其实,禁止跨区域用盐并非什么新鲜事,古代就实行销盐划区政策,不同产区的盐限定在某一区域销售,不得逾越,这是食盐专卖的有机组成部分。食盐专卖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是管仲老先生的发明。齐桓公想要争霸,财政不敷其用,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春秋》2013,(3):29-32
有道是: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生活必需品,盐关系国计民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历朝历代的战略物资,一直被官方垄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大多不产盐,加上敌人的严密封锁,广大军民备受缺盐之苦。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围绕食盐演绎了一幕幕艰辛的战斗……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社会的食盐来源主要是矿盐、海盐和井盐。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获取食盐主要依靠"追踪术"——尾随动物至盐矿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人类逐渐够掌握了从海水炼制食盐的方法。传说时代的宿沙氏煮海水为盐,是这一制盐技术的写照。后世元杂剧还衍生了类似《张生煮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在光泽县城中心的后街上,立有一块清代盐政管理的“公禁陋规”石碑,碑文记述了光泽民众当年抗争盐业官吏贪财勒索不法行为和争取到食盐供应正常的事件。石碑高约1.5米,宽约70厘米,镌文214个字,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而立。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目资纱厂正式开始在华投资设厂,这是日本纺织资本巨头为把已失去竞争力的10至20支粗纱转移到中国生产而实施的一项经营战略。但是,在粗纱供应过剩引发“1923年萧条”之后,上海的日资纱厂开始转产附加价值更高的40支左右细纱,并于1927年9月一举加快了这次生产调整的步伐。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生产改良土布而繁荣一时的高阳织布业所需的40支左右原料机纱,至此主要由上海日资纱厂供应,而此前一直垄断市场的日本进口机纱则受到了抑制。后来,不断追求更高附加价值的在华日资纱厂又把更多经营资源投向兼营织布部门,1930年前后,其产品也由粗布(sheeting)转向更高级的市布(shirting)。于是,曾是高阳织布业原料细纱供应伙伴的在华日资纱厂转化成了生产改良土布竞争商品的强有力对手。  相似文献   

14.
<正>食盐产地变迁是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宋代是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这个时期食盐产地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戴裔煊、河上光一、郭正忠、贾大泉等学者涉及过宋代食盐产地,取  相似文献   

15.
杨宇弛 《世界》2012,(5):164-165
在汽车圉,罗明刚的资历不算浅,这位技术出身的复合型人才自1995年加入长安汽车以来,就一直在为中国的汽车事业穷尽力量。而在这之前,他也一直效力于机械工艺的第一线,深刻了解并见证了中国汽车业从艰难起步到飞速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沧桑》2009,(4):11-12
明代的食盐行销以引盐法为主体,嘉靖时期许多地区又逐渐实行票盐法,票盐法是引盐法的补充形式,对于引盐法具有一定的从属性。然而,票盐法又与引盐法明显有别,票盐的行销使明代食盐行销体制得以顺利运作,对中下层商贩、灶户、军民人等参与食盐的营销活动也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北部商周时期海盐生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古代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四类,其中海盐主要产于我国东部沿海,而山东北部又是海盐的主要产区之一。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海盐生产主要有两种技术,即明代之前的淋煎法和明代开始推广的晒盐法。由于缺乏考古实物资料和科学检测数据,目前学界对我国古代盐业  相似文献   

18.
货币和食盐,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性,被历代统治者实行垄断,置于战略物资的重要地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曾经一手持币,一手拿盐,几乎把我党我军逼进死胡同。危难关头,苏区军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大智大勇和忠肝义胆,围绕货币和食盐演绎了一幕幕舍生忘死、义薄云天的壮举。详情请阅《国共货币与食盐的战争》一文。  相似文献   

19.
正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晚清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婿,历任江西巡抚、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南洋海防。其刚一抵任,一件令人头疼的麻烦事便找上门来——包括生产食盐的场商和运销食盐的营运商在内的两淮盐商,多次联名公禀,请沈葆桢收复淮盐引地。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在福建光泽县城居民杨孟龄老人家中看到一块清代盐政管理的“公禁陋规”石碑,碑高约1.5米.宽约70厘米,镌文214个字,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立。碑文记述了光泽民众当年抗争盐业官吏贪财勒索不法行为和争取到食盐供应正常的事件。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