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龙神     
滑田是有百多户拉棘人的村寨,青悠悠的山围着寨子,寨前边是一坝平展展的大肥田,庄稼长得好得很。寨西边的山半腰,有个大石洞,叫做“猪龙洞”,洞口有间房子那么大,有一股水桶粗的水从洞里流下山来。拉棘人就用它泡田栽秧,洗衣煮饭,喂养牲口。听老辈人  相似文献   

2.
祈雨和唱戏     
我小时候在老家看过许多戏 ,但离家以后 ,多年来一直忙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和戏曲却几乎绝了缘。后来 ,长子也走上文学研究之路 ,不知怎么他又迷上了戏曲。研究生毕业以后他从事戏曲研究十几年 ,颇有所成 ,写了好多本著作和诸多论文。现在 ,他准备把一些文章编一本集子 ,让我谈谈对戏曲的接触和认识 ,作为他这本集子的代序。我就回忆一下五六十年以前在老家的看戏经历吧 ,这也许对他的研究有所助益。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阳乡下 ,离县城 90里 ,村名龙泉王。老辈人说 ,村北一里处有一个泉水出头 ,所以叫龙泉。泉头上建有一座小庙 ,一米见方 …  相似文献   

3.
臥牛石     
昭通市北郊有一个风光明媚的地方,名叫龙洞。在龙洞的一泓碧波中,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石,它好象一头健壮的水牛,在清清的泉水中高昂着头。人们称它为卧牛石。听老辈人说,这卧牛石还颇有点来历。很久很久以前,天庭中有一个叫任娟的仙女,她因为羡慕人间男耕女织的自由生  相似文献   

4.
<正>我从广西到贵阳已整整50年,那时的红领巾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花甲之人。这期间,我不知多少次步行自油榨街经图云关到龙洞堡。其间人事景物的变化,叠印在脑际,一旦回忆即非常清晰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上班路上     
徐昕 《风景名胜》2013,(3):170-171
开车的时候,如果车上坐着朋友,我会习惯性地向他们介绍一路上的街景。比如这个路口,曾经有一座杭州最早的过街天桥,后来改建马路的时候被拆掉了;那个商场,曾是杭州百货行业的No.1;路的右边,以前是一座公交车总站,前不久刚刚搬走,最后一天有很多市民跑来跟它告别;路左边的那栋楼,曾经是本地最大的菜场,后来一度改造成杭州最早的超市……哪怕朋友是本地人,我也同样要碎烦上几句:前面格栋银行,老底子是城里最高的房子,那辰光我们  相似文献   

6.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及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先后约我写回忆文章,尤其是写在郑州市从事统战工作的经历。上述三个单位的同志都提到:您长期在郑州做统战工作.熟悉这个城市数十年来统战工作的情况;这种经历十分难得.希望能写些回忆资料。起初我的信心不足.是同志们的鼓励使我增强了信心。经过长时间的回忆与思考.终于整理出了这个稿子。  相似文献   

7.
在河之洲     
你知道,在我这个年纪,如果不小心提到“10年前”之类的字眼,就会立刻被尴尬之情厉声喝止,像是一口咬掉了半截甘蔗,鼓着嘴说不出话来——有些词语似乎不历经沧桑便没有使用的资格。可的确是10年前,村庄里蝉声聒噪,我躲存老家幽睛的房间里,守蓿破旧的电视机消磨时光,打算漫长的暑假过后到市里读高中。  相似文献   

8.
女高音     
素素 《旅游》2006,(11):12-13
那个傍晚,女人就站在那个街角,一支接一支地唱着。在维也纳的街上,我听见了歌声。四周都是房子,街上并不喧闹,歌声好像是从扬声器里放出来的,那浑厚而高贵的女高音,完全是剧院里的效果。我想,这是维也纳,它应该是这样的,有歌声,有音乐,有蓝色的华尔兹和金色的大厅。我没故意去寻找它发自哪里,以为它无所不在,像这个城市的主题歌或伴奏带。  相似文献   

9.
离开老家参加国民党的时候,我只有15岁。我自小住在湖北省石首市高陵镇茅草街,与湖南常德相隔不到120公里。到了1941年,那里的房子大都被炸得稀烂,很多人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我家的房子也被日本人烧毁了。大街小巷到处是横幅,写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口号。年纪轻的人,一听到招兵的消息,就像狗崽一样奔去了。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五一"期间,我接到河南省文物局常俭传局长的一个电话,说:"欧潭生在北京,打算节后来郑州拜访你,希望不要外出."欧潭生要来郑州,我心里十分高兴.自从他回福建老家之后,好多年没有见面了.这次突然来郑州,引起了我的回忆.大概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住在河南省博物馆办公楼上一间寝办合一的房子里,由王与刚同志引荐,欧潭生与我相识.他当时是一位英俊的青年,朝气蓬勃,谈吐不俗,我非常喜欢他.欧潭生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1976年调到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工作.  相似文献   

11.
胡坚 《广西文史》2010,(3):48-50
今年是谭震林同志诞辰108周年。我这个小兵今年90岁,之所以冒昧写这篇怀念谭老的回忆文章,是因为我1957年跟随他在攸县农村蹲点六个月,亲身体会到谭老这种务实求真的好作风。当时就敢言“反右”扩大化,而且“一言挽救了小书生”,我从心底里敬佩,至今铭感在心。因此写这篇回忆文章,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古岳 《中国土族》2011,(4):14-21
我去看望一个老人。而这个老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2011年11月1日下午,当我走进他曾经住过的那套房子时,并没有看到这个老人,但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影子。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应该有110平方米以上。有两间小房间里各支着三张床,都十分破旧,几乎所有的木床都曾反复修补,有几张木床的腿断了,就钉了两块小  相似文献   

13.
正大概,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安排好的,遇见那场小雨,遇见你,遇见这里。就像,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刚刚好。我一直相信,不期而遇,是人生最奇妙的事。就像,我在太湖湖畔遇见的这所房子——姑苏上邸。在姑苏之地,太湖之行,我遇上了一座房子,叫姑苏上邸。看着它的每一个布置,每一处细节,都那么用心,那  相似文献   

14.
在歌仙刘三姐的家多——广西宜山县下枧河畔的下枧山下,有两股泉水从山中倾泻而下,汇入下枧河中。那泉水象两股晶莹的泪水,那流水声似悲愤的哭声。人们把这两股泉水叫“眼泪泉”。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我爱广西宜州白龙洞,我怀念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翼王石达开。每当我乘火车进入宜州时,我总要用望远镜眺望白龙洞,一看到白龙洞,我就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雄浑壮丽的诗来: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相似文献   

16.
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正是我最敬仰和怀念的经叔平先生辞世一周年之际。一年前的这个日子,我是在国际航班的报纸上看到经老去世的消息的。我至今依然记得,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如泉水般涌出,就那么无法控制地湿透了我的两颊。空姐惊诧莫名,紧张地奔过来询问我地了什么事,我哽咽无语.心中悲伤不已。  相似文献   

17.
槐花缕缕香     
吴建 《南京史志》2023,(12):70-71
<正>那天下班回家,路过小河边时,一股淡淡的幽香钻入鼻孔。抬头一看,原来是河边的洋槐树正开着淡黄的花,一嘟噜一嘟噜的,散发出清雅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对槐花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我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在它的清香中度过的。老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高大的老槐树,我和几个姐姐空闲时就围着树嬉戏,巨大的树冠庇护着我们的童真和稚气。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更广义地说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我们社会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一步加速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不由得使我想起41年前,小平同志就曾郑重其事地用题词的形式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件十分重要而且很值得回忆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偶尔翻看旧相册,引起对30多年前往事的回忆。图一相片左边是本人,右边是我的徒弟张慈深,现已定居澳大利亚,任教于墨尔本大学。照片上这所房子内外,曾留下许多伟人的足迹,可惜在80年代被拆除,原址上建成了当今北京二七机车厂物资处的宏伟库房。  相似文献   

20.
算起来,这事过去30年了。那时候,在我老家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的大西门街,住着一户操着山东口音的人家,夫妻俩加上三个孩子。丈夫何炳德跟我在县里同一家农机厂当临时工,每月工资24元钱,妻子做短工,每年秋后在县罐头厂剥橘子。家里收入少得可怜。他们的房子是租来的,就一间半,外面还搭了一个灶台。家中除了一张旧八仙餐桌,没啥值钱的家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