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世有所谓的“能原”镈二器。其甲器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郊外锦江中,著录于《奇觚室吉金文述》9·19~21、《三代吉金文存》1·35·2~37·2、《殷周青铜器通论》100页(图二六)、《殷周金文集成》156,铭文48字,该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器传出江西临江县(今清江县),著录于《奇觚》9·22、《周金文存》1·33、《善斋彝器图录》1·21~23、《三代》1·37·3~39·2、《集成》155,铭文60字,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2.
能原镈传世有二件,分称甲乙二器。据云甲器光绪年间发现于江西瑞州东郭外锦江中,有铭文48字,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曾著录于下列金文书籍: 1.《奇觚室吉金文述》9·19—21,称“能原钟”。 2.《周金文存》1·45—1·47,称“能原钟”。  相似文献   

3.
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丹徒县文管会合作,在丹徒县大港乡背山顶的山颠,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青铜器400余件,其中有铭器15件,计有鼎、缶、矛各1件,钟镈12件。今就鼎、钟镈铭文加以释证。一钟镈钟镈12件,包括镈钟5,纽钟7。铭文皆铸在钟的左、右鼓面和钲间,直行右读;个别字行排列略有不同,字形亦微有差异,有的还有缺文,然其内容相同,且皆自铭"龢钟",说明此12件为一套编钟。今择其具有  相似文献   

4.
楚公逆镈     
现知有铭文的楚国铜器,楚公逆镈可能要算最早的一件,年代属西周宣王时.该器铭文(图一)翻刻失真,不可尽识,但关键的字大体都已认出.一是孙治让认出楚公之名为逆,考定楚公逆即先君熊咢(咢亦作?,与逆同从屰声).二是阮元释出镈字,肯定此器是镈.另外,钱坫还指出"厥名曰某某",与秦公镈"厥名曰'?(固)邦'"同例,当是作器者为这件镈专门取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夏,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六十四件,另有一件楚镈,上铸铭文三行,合计三十一字,对于研究楚、曾两国的关依,对于的定曾侯乙墓的绝对年代,都有极大的意义。由于宋代曾在湖北安陆出土过一件铭文相同的楚钟,?以古今学者曾经作过很多考释,但因个别字句来臻妥贴,以致影响了它们的台历史阶值,现在提出我的粗浅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楚镈释文当作:”隹(唯)王五十又六祀,?(赴)自西?(阳),楚王?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寞(奠),之于西?(阳),其永(口寺)  相似文献   

6.
周生簋铭文所见史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簋(周字附加王字编旁,是当时别体)是传世著名的青铜器,共有两件。一件作于“五年正月己丑”,另一件作于“六年四月甲子”,其间相隔达一年之久。两件器中都铸有铭文,内容有关西周时代贵族之间的土地争讼。铭文中有一些疑难问题,始终没有解释清楚。下面将就铭文内容,略作考释,然后进行论述。为印刷方便,释文选用合于文意的通假字,不采取隶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遗迹进行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乐器坑1座以及灰坑6个。乐器坑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内出土有铜镈、钟和石磬等器物。其中1件铜镈上还铸有铭文。乐器坑出土的铜镈、钟与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及甬钟形制接近,年代应同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8.
《殷周金文集成》称为“能原镈”的两件鸟虫书镈,自清代出土著录以来,常为学者重视,认为文字奇奥难识。1990年,浙江省博物馆曹锦炎先生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年会上所宣读的《“能原”镈铭文初探》一文引起不少专家讨论,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本文想就有关问题说一些个人意见,望读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9.
叶县博物馆收藏的1件铸有铭文的铜鼎,原本应有器盖,现遗失不存。鼎腹内壁铸有竖款3行14字铭文,笔者考释认为,其内容应为,"陈侯之孙宋儿自作飤繁,永保用之";陈侯之孙宋儿鼎的铸造年代,当在公元前534~前529年之间。推测其铸造地,应在被称为方城之外的楚叶邑,即今叶县。  相似文献   

10.
郭军涛  张丽华  李媛 《文物》2014,(2):77-79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博物院入藏了一批商周铜器,由于资料零散,至今尚未对外公布。现将其中5件有铭铜器介绍如下。守乙爵1件。敞口,尖唇,流尾上扬,深腹,圜底,三棱锥状足。双菌状柱立于流折处,兽首鋬。腹饰三周凸弦纹,双菌状柱顶饰云纹。鋬下铸有铭文"守乙"2字。高18.8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1.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一般铸文字数不多,少则一二字,多者四五字,目前已经发现的铸有数十字铭文的器物仅有几件。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三件晚商帝辛时代(弋阝)其卣,因分别铸有27、39、42字铭文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被视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三件(戈阝)其卣铭文内容涉及商代礼制与宗教活动,有关学者考证,所记祀典可以排进帝辛时的周祭祀谱。长期以来,(戈阝)其三卣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有关的研究从未间断。择其要目,对  相似文献   

12.
1990— 1 991年合肥市金斗城 (现绿都商城 )工地不断有古钱币出土 ,并有 36枚在去年出现在花冲公园古玩市场。这批钱有唐开元铁钱、北宋政和通宝铁钱及南宋各类年号铁钱 ,其中还有一件南宋铜质残钱牌。钱牌下半段残缺 ,残长 31、宽 2 8、厚 2毫米 ,重 8克 ;正面从右至左竖排铸有铭文“南康军…… 捌界……” ,背面铭“使……”(如拓及封三上 )。按常理 ,此钱牌铭文应为“南康军准壹拾捌界××文” ,背面铭文下还应有一“花押”。  钱牌面文的“南康军”为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分洪、江等州置 ,治所在星子 (现今县 ) ;辖境相当今江西星…  相似文献   

13.
孟德会  刘余力 《文博》2022,(2):69-73
洛阳伊川徐阳墓地出土两件铭文铜器,一件为西周时期的铜戈,另一件为春秋时期的铜勺。铜戈上铸有铭文“成周”二字,铜勺上铸有铭文“宔之”三字。成周戈是洛阳地区首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带“成周”铭文的铜器,成周戈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西周东都位于洛阳一带,也证明自西周中期始“成周”是西周东都的唯一称呼。“宔之”,“宔”读为主,“”为“斗”字的异体。“主之斗”铜勺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件自名为斗的铜勺,铭文表明此勺是内迁至伊洛河流域的戎人首领所用之勺。  相似文献   

14.
《考古》1999年第11期发表了谷建祥、魏宜辉的《邳州九女墩所出编镈铭文考辨》(下面简称《考辨》),读后颇受启发。该文作者根据该编镈的形制和纹饰,判断赖巢编镈当属春秋晚期时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该文作者认为,铭文中的“攻王”是由“攻吴王”脱漏一个“吴”字造成的,并由此得出(虘又)巢编镈为吴器的结论则是我们所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15.
公朱鼎及相关诸器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公朱铜鼎所见有三器。一是公朱左官鼎,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铭文为:“公朱左官(盖面横刻)“十一年十一月乙已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腹外横刻)(图一)二是公朱右官鼎甲,出土地点不明,后流八美国,铭文为:“公朱右官”(盖面横刻),(图二)  相似文献   

16.
传世能原镈有两件,可称为甲、乙二器。甲器即《奇觚》9·19—21,称“(能阝)原钟”,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器即《奇觚》9·22—25,称“陆氏钟”,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容庚《善斋彝器图录》说乙器字体与越王钟、越王矛相似,“乃越国物也”。可谓卓识。甲器字体与乙器字体完全相同,当属同一套编钟,故《三代吉金文存》(1·37·2—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前后,中国财税博物馆征集入藏一套4件春秋晚期的编镈,其中一件钲部有清晰的滕侯赇之歌钟6字铭文,揭示了一个史料无载的滕国国君名,填补了滕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这组青铜镈器形规整,铸造精良,但没有调音结构,可能是为滕侯赇下葬专门铸造的。  相似文献   

18.
陈喜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秋在山西省博物馆参观时,曾见一青铜壶,通体作环带纹,相当完整,高48厘米,颈内有铭文一方,计五行二十四字,铭文是整块铸上的,四周有显著的铸痕,与(昔阝)(?)诸器铸铭的情形相同。铭文大体完整,个别有模糊不清处。此器似未见著录。当时以为这壶颇有研究价值,故将铭文照原物  相似文献   

19.
娄君盂小考     
浙江省博物馆曾藏有春秋时期的娄君盂一件(旧称要君盂),系孙诒让后人捐赠。器失盖,口沿部分略残,束颈鼓腹,小圜底,器身满饰两组乳丁蟠虺纹,兽首环耳铸于肩突部(图一)。腹内壁铸有铭文六行共二十六字其中重文二(图二):  相似文献   

20.
丁军 《文物》1982,(10)
沈阳故宫博物馆曾在海城县征集到一件努尔哈赤时期的文物——云版。云版铁铸,为一种打击乐器,因版的上下两端形状如云,故名云版。此云版高55.5、宽44.5、厚0.3厘米。版的上端有小孔,可以穿绳悬挂;下端正反两面均铸隆起的葵瓣式"音顶",为打击点。版的正中铸铭文:"大金天命癸亥年铸牛庄城",两行十一字,书法工整。"大金天命癸"五字为双勾阴文,"亥年铸牛庄城"六字为阳文。正面两端铸四朵缠枝牡丹花纹,背面下端铸两枝牡丹花(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