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呷 《中国西藏》2008,(6):80-83
昌都地区的芒康,在整个藏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个知名度一是来自于芒康这个地名。无论是西藏早期历史上的"上部阿里三围如池沼,中部卫藏四如像沟渠,下部朵康三岗若田地"也好,还是后期形成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的地域概念中,始终都有"芒康岗"这个古地名。而"芒康岗"的中心即为现在的芒康县。可见芒康的知名度由来已久。二是来自活跃在茶马古道上以邦达家族为代表的善于  相似文献   

2.
土呷 《中国西藏》2007,(5):38-41
2007年5月下旬,我趁在芒康县工作调研之际,慕名前往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宗西乡考察多拉日朝的石刻艺术。一个个充满灵气和艺术魅力的石刻画像,一个个透露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石刻艺术,深深地感染和震撼着每一个虔诚朝拜、欣赏它的人。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05,(6):88-91
十月的芒康正是收获的季节,码在屋顶的厚厚青稞垛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芒康”是藏语“奇异富饶之地”的意思,这里的海拔不到四千米,川茶、滇茶进藏都路经芒康,而藏区的珍贵药材和土畜产品也要经由芒康运出。而这里,正是显赫的邦达仓家族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一直是藏族人的主要信仰。清初,西方天主教开始传入西藏阿里地区,尤其得到了古格王朝的支持。自那以后,梵蒂冈派人前往西藏境内传教,但终因天主教-神教主张与佛教“生死轮回”等学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加之其他诸多因素,导致西方传教士在阿里、日喀则、拉萨等地的传教活动均以失败告终。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将传教活动转向西藏边缘地带, 即澜沧江中游滇藏交界的西藏芒康县盐井乡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茨中、茨古、巴东乡以及怒江贡山县以及四川藏区等地。经过多年的努力,芒康及澜沧江中游等地部分藏族人终于放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成为我国藏族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惟一一处信仰天主教的藏族社区。  相似文献   

5.
劝学     
在藏东芒康山区的牧乡驻村,晚上只能享受两小时太阳能发的电,吃水要到三百米外的小河去挑,睡的是村委会里的藏式长椅。  相似文献   

6.
黄健 《四川文物》2003,(1):69-72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之一,本文是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芒康县盐井乡晒盐工具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对这些独具特色的文物的介绍而揭示“盐井”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生产工艺,揭开了西藏“盐井”晒盐工艺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7.
“挽面”、“婚嫁”、“喂奶”的民间生活 旧时女人时尚“挽面”。这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法。“挽面婆”一头用嘴叼,一头用手指缠着,用线交叉在女人的脸上“绞”来“绞”去。绞去的是女儿脸的汗毛,换来的是少女满面的春风。  相似文献   

8.
神山保佑!加达村既不会富得流油,也不会穷到吃穿不保,藏历正月初九,在西藏芒康县盐井乡加达村举行的集体假结婚仪式——藏语称“巴玛巴典”——是藏地独一无二的“婚姻节”,其实质是当地一项传统祭祀地祗神的活动。由此,更见其乡风淳朴、村民和睦。  相似文献   

9.
盐井:古老采盐业和天主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的盐井乡是一个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从地理物产上都非常独特的神秘之地。现在盐井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它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平均海拔  相似文献   

10.
椰风海韵伴天涯○汪小芸张开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早春,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那一片蔚蓝的大海,注视那一片拥有着椰风海韵的旖旎风情和金子般明媚热带阳光的海岛,作一次忘情的热岛风情游。首站一般是海口,既可乘飞机也可乘火车。...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4,(9):24-24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在湖州市长兴县,可以体会到家家有良田、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的生活,去过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在那块风水宝地,“茶仙”陆羽都曾隐居过多年。  相似文献   

12.
西藏芒康古盐田有着独特的晒盐工艺、悠久的历史,不仅曾满足传统社会经济之需要,而且至今仍沿袭传统生产方式,是古代制盐工业的“活化石”。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古盐田正面临原真性挑战和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3.
薛平 《旅游》1997,(10)
观世音身世趣谈○薛平编者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神所以一切有关神的思想感情和形象都应该从人的身上去寻找。在探究观世音的身世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是怎样按照自己的思想和需要塑造了观世音的形象“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佛殿何必深山求,...  相似文献   

14.
济南     
《旅游》2005,(7):3-3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有590多万人口,2600多年建城史,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以泉水众多而名扬天下,素有“泉城”美誉。全市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涌泉,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四大泉群最负盛名,自古便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写照。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与佛教名山千佛山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5.
向水面投下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这个“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种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是开放的画图,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的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米玛 《中国西藏》2010,(6):80-83
芒康县作为西藏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第一站,是川、滇、藏文化的交汇区。近年来,随着“茶马古道”旅游黄金线的兴起,这里的盐井盐田、曲孜卡温泉、澜沧江峡谷等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一一被人熟知和热闹起来,而在这种繁华景象中有一条“茶马古道”重要通道却被人渐渐遗忘,这里就是连接“茶马古道”澜沧江两岸的唯一一座古桥——措瓦乡境内的扎西达桑桥。  相似文献   

17.
何为﹃建康七妙﹄文/马学仁研究中国烹饪史的文章,常提及“建康七妙”,何为“建康七妙”?最早记载的是唐初韦巨源《食帐》附录,内容为:“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有七妙: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醋可作劝盏,寒具嚼着...  相似文献   

18.
<正>本年度的"盐业考古"专栏收录了两篇文章:《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是由西藏、陕西、四川三省区的考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这  相似文献   

19.
《古今谈》2010,(2):71-72
2010年春节,我们前往诸暨农村访友。步入村庄,举目就见那大红耀眼的门对。无论是古旧民居、庭院,还是新造住宅、会所,家家如此。诸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一刻莫贻岁月,十分珍重年华”、“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人勤村旺根基固,物阜民丰气象新”,等等。正是好句、好诗、好赋、好联、好对,好一片欢乐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20.
去大通县城三十余公里,便到了大通最东边的向化乡地界。其三面环山,中部宽阔,西面是衔接东峡林区绵延十多公里的天然林区,其内有一深涧峡谷,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