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有14座,南迦巴瓦峰是7000米以上最高峰,在世界高峰中排名第十五位。然而,南迦巴瓦峰的魅力却在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当时是世界上7700米以上山峰中唯一未被征服过的处女峰,日本登山家大西宏曾登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两座高峰,却在南迦巴瓦峰海拔6100多米的地方遭遇流雪不幸遇难。南迦巴瓦峰以她傲若天仙般的风姿,引起了世人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13,(6):89-89
1.宁夏的读者李一康:看到朋友拍摄的南迦巴瓦峰的照片。非常壮美。能介绍一下这座山峰吗?南迦巴瓦峰又名“木卓巴尔山”,海拔7782米,是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相似文献   

3.
南迦巴瓦     
正南迦巴瓦峰位于藏东南林芝,雅鲁藏布江围绕它自西向东再向南转了一个大弯,也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U型大拐弯,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河谷溯江而上,流经它和加拉白垒峰之间,向着青藏高原腹地输送暖湿水汽,从而改变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气候与环境状况,区域降水频繁,在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南迦巴瓦峰常常处于云雾缭绕之中,给神奇的南迦巴瓦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封面故事     
正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相似文献   

5.
雄居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峰顶高耸直插云霄,终年积雪,晶莹奇丽。“南迦巴瓦”的藏语意思是“比天高的山峰”。据说从东边观之光芒闪烁,似佛光映辉,西边观陡峻雄丽,从南边观雪线附近的冰雪像成串的佛珠。平日峰体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变幻无穷,富于神奇色彩,当地群众视为“神山”,甚至说是“神女”。南迦巴瓦峰与北侧高达7151米的加拉白垒峰遥遥对峙,便有夫妻峰等神话传说。南迦巴瓦峰又是地球上7700米以上高峰中,最后一座未经攀登和系统科学考察的处女峰,因而引起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和登山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南迦巴瓦峰地区峡谷纵横,山峦叠嶂,群峰林立,相对高差极悬殊,谷底与峰顶之差达5000—7000米。垂直带谱明显,雪线海拔4700米以下植被相  相似文献   

6.
正有太多的人去西藏将目标锁定在拉萨,然而感受西藏的迷人之处又岂只拉萨。来到西藏,不去林芝是遗憾,来到林芝,不去看一看南迦巴瓦峰的真容,更是遗憾。有位名家曾这样形容南迦巴瓦峰:"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  相似文献   

7.
<正>有太多的人去西藏将目标锁定在拉萨,然而感受西藏的迷人之处又岂只拉萨。来到西藏,不去林芝是遗憾,来到林芝,不去看一看南迦巴瓦峰的真容,更是遗憾。有位名家曾这样形容南迦巴瓦峰:"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  相似文献   

8.
孙缨 《风景名胜》2013,(1):172-173
就在鲁朗午后遐思的前一天,我们早上从林芝八一镇出发,经波密、色季拉山、鲁朗一路过来,到达然乌湖,计划晚上宿然乌湖蓝湖驿站的草原总店。次此行程中,最重要的是翻越4720海拔的色季拉山口,运气好的话,我们能看见南迦巴瓦峰。色季拉山口的南迦巴瓦峰非常有名,在藏民心中,  相似文献   

9.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山高水险,令世界瞩目。它们结伴千里而行,来到藏东南米林、林芝、墨脱县境内,突然,山系集结,山势高耸,喜马拉雅东端尾间的南迦巴瓦峰兀立在群峰之上,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而雅鲁藏布江到此生硬地穿切过喜马拉雅山,绕南迦巴瓦峰作发夹形奇特的大拐弯,带着上千流量的奔腾江水急泻直下南侧恒河平原。峻峭的高山伴随着幽深的峡谷,它们天工巧合胶结合在一起,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急剧的地方,蕴藏着众多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是人们敬仰的神山,大峡谷弯是世界上最奇特雄伟险峻的弯曲峡谷(…  相似文献   

10.
林芝风情     
美丽的“世界之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包括林芝县排龙乡、米林县派乡及墨脱县,这里主要景观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原始森林、门巴族民俗文化等。该景区的扎曲营地离318国道旁的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30多公里,目前不通公路,是徒步探险,科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12,(5):32-39
墨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片秘境,以雄峙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双阙,以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为屏障,做然自居雨雾迷障之中,海拔从近8000米的雪峰直线跌落至只有数百米的热带雨林,壁立如削,直奔阿萨姆平原。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像一把利剑把喜马拉雅山脉浑然切成两半,雅江之水以冲破山门之势奔腾咆哮而去。飞行员转过身来大声告诉我们,现在飞机进入了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海拔7134米的加拉白垒峰之间的最深峡谷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奇经险历,一首豪迈壮丽的征服者之歌。  相似文献   

13.
在林芝旅行,户外方式是最能贴合林芝地区资源禀赋的主题。最著名的当属早已为人所知的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和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当然还有西藏最经典的墨脱徒步线路以及鲁朗和巴松错的自然景观。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今更多针对细分人群的户外特种旅游项目也在不断推出,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物多样性考察(详见本刊2011年9月号)、巴松错及新错的徒步探险天地(详见本刊2012年3月号)以及鲁朗花海小镇度假天堂(详见本刊2013年1月号)等。  相似文献   

14.
秋冬季节是西藏林芝最美丽的时候,无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还是南迦巴瓦峰;无论是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还是松柏林立的巨柏保护区,都在这个季节呈现出特有的景致,接近高山反应临界点的海拔高度更让大多数人可以在此适应高原,欣赏完此处的美景后,继续向其他高海拔地区开进。  相似文献   

15.
封面故事     
正这幅作品名为《南迦巴瓦峰》,画面展示了南迦巴瓦的山体构造,以及常年云遮雾罩的特点。因南迦巴瓦自身的高度和高原善变的气候,使得这里会出现日照金山、日月同辉和金色云海等奇观。人们每一次看到的南迦巴瓦的云海都是不同的,有时像缠绕在山间的哈达,洁白飘逸;有时层次丰富,犹如成千上万的羊群。据作者扎西多吉介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13,(5):144-153
摄影师谢罡,幼随著名画家钱来忠、摄影家李志国学习美术与摄影。入伍后工作之余兼顾摄影,分别于1997年、2002至2008年在西藏亚东和林芝工作。他走遍了林芝地区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大量自然与人文图片,被誉为“藏东南美的发现者、挖掘者、挚爱者”和“拍摄墨脱和南迦巴瓦峰图片最丰富的人”,著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墨脱》一书。早年他受工作限制,主要摄影活动集中于林芝地区,退役后拍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西藏。在他眼中,西藏是纯净、纯粹、唯美的,是一方天上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正>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西藏林芝地区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15高峰,皑皑雪山下,盛开的桃花与之遥相辉映。4月初的林芝,俊美挺拔的雪山挣脱云雾的缠绕,屹立在苍茫大地之上,云霞般的野桃花铺满了雅江两岸,所有的色彩都极其饱满,在天地间描绘出一幅壮美绚丽的图画。一个人,坐在山间的石头上,微微的风拂过脸颊,饱享这静谧的景致。只有自由、简单的心才能盛下这样的幸福,我静静等候,等候夕阳染红这桃花、这河流、这天地……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南迦巴瓦峰下,有两条传统朝圣转经路,一条是从喇嘛岭寺出发,途经岗嘎大桥、羌纳、丹娘,再抵达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派村,便进入了加拉朝圣转经路。以前不通公路时,从喇嘛岭寺下的布久村出发,乘坐独木舟过尼洋河,再到加拉朝圣转经路的起点吞白村;另一条朝圣路线在白玛希仁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布达泽布圣山,据说一些朝圣者有幸能见到无数仙童的脚印,有的甚至还能听到嬉闹的笑声,当人们遇到这种神秘的现象时,就要向河里投掷食物、钱币和装饰物之类,作为献祭,求神赐福。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芝。林芝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打破传统景区的概念和模式,去做全域旅游、全情体验、全区消费,要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打造一种"观光是核心吸引,文化是深度体验"的新格局。前往林芝考察,我心中惦记的是赫赫有名的墨脱、朗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林芝当地安排的却是距离行署地八一镇不远的三个古村落——真巴村、才召村、百巴村,以及一座废弃的毛纺厂。林芝要做生态旅游区规划。当我怀着旅游规划和策划者的思维,向行署专员旺堆抛出一个区域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0.
横穿西兴拉     
正1998年10月,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首次横穿西兴拉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段,激起了一代代科学探险者的兴趣。随后,成都地质矿产所、西班牙探险队,都先后到达了西兴拉山下进行科学考察。2007年4月,我国第一支民间组织花雕队连同6位当地背夫完整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无人区,紧接着又有几支民间户外探险队穿越西兴拉。然而,当时间转到2012年4月29日,两名河南驴友和5名当地民工快到西兴拉第一道山顶时,不幸遭遇雪崩,两名背夫当场遇难,当地政府组织了百余人、历时12天、耗资数十万元的"绝地大营救",为南迦巴瓦峰下西兴拉段的民间自发户外探险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