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平 《风景名胜》2009,(3):134-137
公元1509年,明朝御史王献臣告老还乡。在家乡苏州购得一块地,他倾尽所有积蓄,前后整整花了16年时间,盖起了一座园林,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王献臣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修建园林,这个园林对他来说又有着什么特殊意义呢?穿过回廊,穿越时空,让我们去感受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拙政园往事。  相似文献   

2.
拙政园往事     
公元1509年,明朝御史王献臣告老还乡。在家乡苏州购得一块地,他倾尽所有积蓄,前后整整花了16年时间,盖起了一座园林,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王献臣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修建园林,这个园林对他来说又有着什么特殊意义呢?穿过回廊,穿越时空,让我们去感受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拙政园往事。  相似文献   

3.
"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我国全国名园之一;它不仅是明代园林的建筑风格,也是代表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一个典型。"拙政园"在苏州城内东北街,原是宋代"大宏寺"旧址,明御史王献臣因其遗址营为别墅曰"拙政园"。王献臣死后,归徐泰时所有,到了清初为海宁陈之遴买得,不久陈之遴获罪,谪死在塞外,于是入于官,改为"驻防将军府"。当时园中种有连理宝珠山茶,吴梅村(伟业)有长诗咏之,叙述了由明到清初那一阶段的园子兴废历史。现在有一个滨  相似文献   

4.
拙政园     
到江苏苏州,游人的目光会自觉地投向拙政园。莲叶叠翠,莲花娇羞,绿树掩映的莲池慵懒地散发着江南的柔光。信步园中,楼亭深深深几许,又藏着几多的古意?不愧是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拙政园最初绽放着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第一个富贵梦,他把这里辟为住宅。岁月沧桑,宅主几番更替,宅子几兴几废,到1509年时,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用16年心血,扩建成拙政园的雏形。王献臣去世后,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与传世的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的三个相关问题:文徵明与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的密切关系;文徵明没有直接参与拙政园的设计;现存《拙政园图咏》虽有存疑处但依然无确凿证据说明其伪。  相似文献   

6.
墨然  徐伊 《风景名胜》2014,(4):66-72
对于一个在北方粗粝的风中长大的孩子来说,我一直有一个关于江南的梦.梦中总是有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一袭素色衣衫在小桥流水的风景里飘……三月的江南,是繁花绽放的时节,一张火车票把我带到了苏州,我的江南梦终于变成了鲜活的现实.从火车站坐公交去到提前预定好的客栈.公交车上苏州话的报站一下子就让人掉进了苏州的时空中.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看到粉墙黛瓦花格窗的站台时,确定自己实实在在是来到了苏州,这次不是在梦里.苏州园林就是苏州的名片,从小学课本上看到那篇《苏州园林》起,就对苏州园林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向往,所以在苏州的几天里,就去了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在这些园林中徜徉的时候,总是禁不住感叹当年这些园子的主人都是顶有钱的人,有这么大的地儿供自己种树、挖湖来折腾.园子里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精妙设计,让你不得不赞叹这是些有品位而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像拙政园的的原主人王献臣就是请了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征明设计的,而园子到底有多美也就不用一一赘述了.  相似文献   

7.
汤洁 《风景名胜》2021,(1):0009-0009
在园林花卉中,绿化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园林的建设是需要有一定的绿化标准的,因此,需要绿化种植花卉技术对园林进行花卉,从而实现园林建设。本文就对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栽培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周瘦鹃的一生有三项杰作:笔墨之情、编辑之美、盆景之秀。它们都与园林有关。园林是周瘦鹃的精神家园,更是他文学、艺术、生活三位一体的原乡。一1931年,周瘦鹃在苏州买宅定居后,平素欢喜去处就是园林,而且游览后常将园林美景形诸笔端、一唱三叹。如游览虎丘后,他就发表了《姑苏台畔秋光好》一文,用了"尽人皆知""不用词费""幽茜独绝"来赞誉虎丘。在这篇文章中,他还点了几座园林之名以作苏园代表:"有创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元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含有丰富的自然意识,是”敬畏自然”思想的具体表现。文章就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现代园林建设中应该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以促进我国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的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地位举世公认。而同在江苏的金陵园林(这里主要指南京的古代园林),其受重视的程度,似乎就远逊于苏州园林了。其实,金陵园林完全应该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表现在南京的古代园林历史悠久、数量多、起点高、多名园等诸多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它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它对形成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体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小婷 《风景名胜》2020,(3):0037-0037
新形势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艺术,不仅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存在了“园林”的雏形。从园林艺术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之后,可以看到不同的流派之间存在着自己不同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可以看到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不仅可以展现古典园林的美,还可以让文化的继承得到有效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本文以如何在现代园林中继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为探究的问题,并根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特点分类,针对性的分析出具体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华夏人文地理》2014,(3):36-41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在古籍中常被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是其主人游赏栖居之处,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相比,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也更多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南北方的风格差异也就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观念实现园林建设的方法与养护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园林建设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文章就生态园林建设方法和养护技术等方面的措施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以生态建设视野来实现对园林建设的科学化发展,以期对园林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园林在其形成的那天起,就同山水画、山水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在世界的园林体系中属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发端于殷商,觉醒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其中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抛弃了以宫室楼阁为主,禽兽充满囿中的形式,而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的传统,并迅速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当时文人和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  相似文献   

15.
李涵 《风景名胜》2021,(2):0053-0053
随着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 = 提升,绿化工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园林园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美化生态环境,只要通过合理的施工与养护,绿化工程的生态、人文以及景观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可见,园林施工与养护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做好这项工程,才能真正地改善城市环境。因此,本文就阐述了绿化工程园林园艺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并提出有效的养护技术,希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园林园艺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怿然 《风景名胜》2021,(4):0008-0009
中国园林因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意蕴而闻名于世,它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在不同朝代的变换之中,中国园林的发展愈来愈快,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和造园艺术,它们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哲学、文化运用到一种极致。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像中国园林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在各自的构造、色彩、构景要素等方面的处理上自成体系,从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窦忠如 《纵横》2008,(7):58-60
1911年,主宰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中,终于落下了几千年的封建帷幕。于是,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就进入了民国的历史航道。民国时期依然还残留着清朝封建社会的小朝廷,颐和园依然还是爱新觉罗氏的私家财产。这种不伦不类的社会形态,使  相似文献   

18.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08,(10):119-119
游园之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占地5.2公顷。现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体现了明代园林旷远明瑟、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在政治、军事、商业、交通、文化方面都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但是对于武汉在园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很少有人提及,现就此谈谈武汉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和传说 1.概况武汉园林的景观点,就像一串珍珠洒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两岸。把这些似断非断的景观点连成  相似文献   

20.
赵弘奥 《风景名胜》2021,(1):0005-0005
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化推进的基础,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而园林养护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时代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园林养护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从园林养护管理的要点与技术措施展开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