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6,(10)
正安徽南部的黄山地区,古时称为徽州。明清时期,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地理、艺术、技术等多种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徽州建筑,属于东方建筑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们有机会亲临皖南古村落,或只是看看图片,都会被它的建筑之美所吸引。徽州建筑外部是淡雅的白墙黛瓦,造型简单封闭,走入内宅却是雕梁画栋,别有洞天。因为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也是以木结构  相似文献   

2.
"無夢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來贊美徽州。此語出自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吴序憐予乏絶,勸爲黄山、白岳之遊,不果》,全詩如下:欲識金銀氣,多從黄白遊。一生癡絶處,無夢到徽州。這裏的"黄白"爲徽州地區兩座名山黄山和白岳(即齊雲山)的合稱。而作爲財富象徵的金銀,在古代也合稱"黄白"。恰巧徽州在明代又是達官貴人、鉅賈大賈雲集的富庶之地,故時人不免將兩個"黄白"聯想到一起,以至於  相似文献   

3.
徽州木雕     
任小林 《收藏家》2007,(3):25-30
古徽州横卧黄山脚下,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下设休宁、歙县、祁门、婺源、黟县、绩溪等6县。这里有举世瞩目的世界遗产黄山,西  相似文献   

4.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回想起那桩“我为改革开放存史”的事。那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的事儿,那一年我们夫妻俩双双退休不久,就以发挥专业特长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投身到计划中的“徽州文化”“黄山大事”“黄山名人”“徽州民俗”等系列文章的采写、拍摄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5.
“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诗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相似文献   

6.
徽说     
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7.
徽说     
赵焕军 《神州》2012,(3S):1-1
<正>安徽与徽州系同嫡出,但不可同日而语。说文解字,"安徽"一词,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妙哉!一个"徽"字,尽撷安徽之要。徽州作古,安徽无徽。但"徽"字毕竟活了下来,悉数安徽的家珍,首推中国的名片黄山,"五岳归来赵焕军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树赏阅不尽的风景○陈默岂止黄山。走进徽州,只要您稍稍留心,便可随处寻见那一处处一道道让人赏心悦目、惊奇叹异的风景线——徽州古树。古树,是历史和自然的遗落与延续,充满原始的野趣和情调。徽州古树,遗存甚丰,远者有唐时的银杏、香榧、柏、樟,宋朝的松、...  相似文献   

9.
吴若峰 《旅游》2005,(6):46-49
我去江村的理由有三。第一,这个虽不属于古徽州所辖的村落,却饱含了徽文化的底蕴;第二,在黄山脚下的古村中,江村是惟一面对黄山眺望天都峰的村落;第三,江冬秀当年出嫁到胡适家,就是从江村翻山到上庄去的。  相似文献   

10.
黄山有幸,收获有许许多多的褒扬:“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名,拥有世人娓娓道来的桂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区;黄山市亦有幸成为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黄山市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之地。如此丰富的内涵,均需要市志来承载与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去江村的理由有三。第一,这个虽不属于古徽州所辖的村落,却饱含了徽文化的底蕴;第二,在黄山脚下的古村中,江村是惟一面对黄山眺望天都峰的村落;第三,江冬秀当年出嫁到胡适家,就是从江村翻山到上庄去的。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一名取自安庆与徽州的合称。"徽"便是很美的意思,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与浙赣交界,境内黄山、白岳两山耸立南北,新安江贯境而流,风光旖旎。自秦以来,此交通闭塞之处便是中原战乱的避难所和文人雅士的桃源仙境。徽州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经济文化重地,徽商  相似文献   

13.
吴元俊 《江淮文史》2013,(4):162-166
一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分布着众多世界奇观,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等。十分巧合的是,就在北纬30度线上的安徽南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同样也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以及产在黄山脚下、太平湖畔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黄山脚下的太平县(现黄山区)建制于唐天宝七年(745年),这里山峦绵延,茂林密布,雨量充沛,  相似文献   

14.
梁诸英 《安徽史学》2014,(2):122-127
为了改变徽州地区交通闭塞的局面,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积极发展公路建设,但公路运输并不占主导地位。公路建成后,徽州与区内外的水路运输仍然很重要,徽州境内的传统石板路状况及承担的功能依然如故。这种多元格局的交通网络的状况,使得徽州对外输出商品的运费高昂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部分囿于徽州山地陡峻的自然特点,徽州地区所修建公路自身也存在质量不佳、易受山水冲击等弱点。此外,徽州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抵御日军进攻,政府多次下令拆毁公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徽州公路建设对徽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宜高估。至于徽州公路建设对徽州本地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对徽州习尚的改变及人员联系加强等方面。伴随着公路的建成,江浙等繁华都市来黄山旅游或经商的人日益增加,也把江浙的习尚带到了徽州地区。  相似文献   

15.
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有一首五绝: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记载告诉我们,徽州不仅是明代人梦寐以求的游览胜地,也是清代人无限向往的地方.明清时代徽州这个地方为什么令人如痴如醉地羡慕呢?除了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有令人心醉神迷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天下名山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时期徽州社会一片繁荣.万历《歙志》说徽州“人文郁起,为海内之望,郁郁乎盛矣.”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繁荣重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称新安,因宋徽宗赐名而为徽州。徽州下设黟县、歙县、祁门、绩溪、休宁和婺源(现属江西)六地,散布在黄山南麓,新安江畔。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符合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是读书、赋诗、绘画、探友、踏青、隐居的理想风水宝地,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风潆水聚,土厚泉甘,是遗荣访道”之  相似文献   

17.
徽州的天空     
胡宁 《江淮文史》2012,(4):143-157
也许很多外国人都是从荫馀堂才开始认识休宁的。也许是因为黄山、西递宏村的盛名掩了休宁,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与黄山和西递宏村近在咫尺还有个中国第一状元县。再次见到荫馀堂是2004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塞勒姆市。当时是应埃塞克斯博物馆的邀请,我受黄山市政府委派,率领黄山市友好代表团来塞勒姆市进行古徽州文化、徽州古建筑学术交流暨旅游促销。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12,(7):22-23
历史是一本太过厚重的书。一部浓缩东方瑰宝的徽文化是怎样形成并集大成的,山水之间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如果从黄山攀岩而上,鸟瞰山下生生不息的街景村落,一种神秘感会油然而生。令人喟叹的是,这里呼之欲出的正是"徽州文化"的神、形、表、里,与蜚声中外的黄山相去甚远,还是藏在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是最热的时候。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的万里同志携省革委会副主任侯永来黄山,要我去谈话,我时任中共徽州地委书记。万里告诉我,小平同志要来黄山休息几天,他实在太累了。并嘱咐不必惊动大家,只我一人来负责接待,地委其他同志照常工作。我回屯溪与地委其他领导商量后,决定由我和公安处长、接待处长以及一位厨师等有关同志上黄山布置接待事宜。  相似文献   

20.
纪小美 《人文地理》2020,35(6):44-49,105
立足社会大转型语境,收集有关徽州建制与地名变更争议的网络素材,借鉴批判范式、结合场域与社会记忆理论、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对徽州地名变迁的社会响应与内在机理进行阐释。发现:社会响应存在明显的社群差异。婺源第一次改隶时民间强烈反抗并起到效果,第二次改隶后为多数民众所认可。媒体人群体、专家学者、普通民众与地方政府对徽州更名与复名的看法不尽相同,语义网络结构差异显著,关注重点亦有所不同。政治权力、经济资本与社会记忆分别推动徽州地名场域的边界重构、式微让步及其与黄山地名场域的交融共存是徽州地名变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