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建融 《收藏家》2011,(1):57-59
近年来,有不少理论家和收藏家致力于散布这样一种观点:一件书画艺术品,是否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决定于它的创作方式。"复制"的,和"流水线式操作"的作品是对艺术的亵渎,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当然也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反之,"原创"的或"即兴式操作"的作品,是否就一定有艺术的价值?有收藏价值?他们没有说,  相似文献   

2.
辛慧 《丝绸之路》2011,(8):82-84
《山乡巨变》是"十七年小说"中的代表作,作品中体现出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一方面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又使作品显现出一些裂痕,略显不完整。但总体来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很成功的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姑六婆"一词,在传统戏剧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一般都是以反面形象"亮相"的。如清代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第十二回:"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  相似文献   

4.
张丽娇  李文 《神州》2013,(17):32-3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本文将从作品中三次出现的绿光所代表的不同象征意义出发,解读小说中独特的象征意蕴,进一步深化解读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5.
孙上林 《神州》2012,(23):12-14
日本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他心中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中国情趣"。在谷崎的一系列中国题材作品中,最能反映他"中国情趣"的,当推发表在《中央公论》大正十年(1921年)七月号上的小说《鹤唳》。在作品中,谷崎通过塑造靖之助这一形象,对自己的"中国情趣"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试图以靖之助为中心对《鹤唳》进行分析,发掘和探讨作品中体现的谷崎的"中国情趣"。  相似文献   

6.
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38-38
汉代以前",文和章"都是指带有颜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的叫作"文",红白相间的叫作"章"。"文章"两字连用,仅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汉代时诗赋大兴,人们用"文章"来赞美那些文采华丽的作品,久而久之,演变成专指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词。  相似文献   

7.
崔胜利 《收藏家》2013,(12):16-18
笔者在查阅济南市博物馆藏高凤翰作品资料时,发现了两对孪生作品,几乎一模一样。在书画鉴定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笔者就将这些孪生作品进行排列对比总结,从中发现高凤翰绘画的特点以及真伪作品的区别。现将这些孪生作品排列一下,为了叙述方便,将济南市博物馆的藏品简称"济博本",将拍卖公司拍出的作品简称"拍卖本"。图1《素袜凌波图》题款:"素袜凌波之图"。壬子写,丁巳补题。南阜。荷花荷叶五尺长,  相似文献   

8.
刘波 《神州》2012,(21):23-24
《那儿》是“底层文学"创作中的一篇佳作,作品以其鲜明的主体介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上的复杂性以及丰富的人物类型为"底层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范振绪是曾享誉陇上甚至京华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甘肃书画大家。关于他的研究文章虽然不少,但都是"意乖言拙,未详其旨"。本文从传统文人角度入手探析范振绪的书画艺术,通过对其"古到极点就是新到极点"的山水画"四王情结"和书法"苏味遗韵"的分析,得出人心进入古的境地,作品也就能够体现这一境地。这就是他对中国书画艺术"吐纳传统"式的真继承、真发扬,也是我们真正理解范振绪艺术思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2,(5):76-78
李可染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11.
高凤莲一家三代手握剪刀,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剪纸创作,她们的身后是百余幅的剪纸作品,这便是2014年5月8日—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大河之魂——高凤莲三代剪纸艺术展"现场。展览分"厚土"、"乡情"、"传承"三个篇章,《神柱》、《莲生贵子》、《黄河魂》等民间剪纸和布堆画作品,件件栩栩如生,精美绝伦。随着清脆的"咔嚓"声,红纸变成了一只小鸡,一棵柳树,一个调皮的孩童。  相似文献   

12.
明末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敷衍成篇,在嬉笑怒骂中刻画了群"丑"形象,寄寓作者对世态炎凉敏锐的内心感知以及深切的悲凉之情。本文以戏剧冲突为中心,从戏剧冲突的内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感悟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聂崇正 《收藏家》2012,(10):29-30
清朝中前期的扬州,画家聚集,画坛繁荣,画风多样。其中既有写意风格的花鸟竹石画(即"扬州八怪"等画家的作品),还有袁江、袁耀严谨工整的楼阁界画。尤其是后一类作品,从事的画家虽然不多,但是画风特立独行,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仍有不少。  相似文献   

14.
张钒 《神州》2012,(17):229-230
"字正腔圆"、"声情合一"是声音艺术的最高境界。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和语言的特有规律,准确深刻地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可以使歌者在演唱时更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本文从歌唱语言的特征入手,探索演唱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旨在对歌唱语言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做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1月大事记     
《黑龙江史志》2012,(24):68-69
1日"温暖边疆·辉煌历程"——祖国边疆建设成就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展出的130幅摄影作品分为"温暖篇"和"辉煌篇"两个篇章,由黑龙江日报推荐的《垦区新农村》、《棚改抓房号》、《收割大豆》等5幅摄影作品入选参展。  相似文献   

16.
提起农民诗人李希文的名字,现在人们一定感到非常陌生。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却是个名气较大的人。在出版物上,人们经常看到署他名字的快板和诗歌作品;在广大农村、田间地头,他的快板和诗歌作品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开心果"和鼓舞斗志的"营养大餐";在各级文艺汇演舞台上,他创作的作品往往大受欢迎而屡屡获奖。他曾经与中央领导合影,与郭沫若吟诗唱和,作品与事迹频频在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披露。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希文声名却直线跌落。  相似文献   

17.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我因编导《武训传》,为此也"臭"名远扬。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今将我当年编导此剧的经过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18.
感思·死亡     
郑泽匡  王力维 《神州》2013,(16):21-21
论道人生,感思生命,这是著名的教育名著《人生论》给予每一位读者最大的启示。这部由英国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培根所写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随笔经典"。培根在这部著作中立足人生,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四方面展开,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独到而富有韵味,而其中,"论死亡"一章对"死亡"这个自古沉重的话题,进行了深刻而发人深思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杜汇燕 《神州》2012,(5):60-60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一篇文章的好坏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拿读者引人入胜,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陈晓莉 《收藏家》2011,(12):51-54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元代即有贾仲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说法,明陈继儒则称之为"千古第一神物"。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