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古代灯具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灯具,种类繁多,造型别致,设计新颖,是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枝绚丽的花朵。本文依据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实物和文献中有关的记载,就我国古代的灯具起源发展,作一系统性的概说和探索,以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一)在古代,灯的发明与火的发现和用火、照明密切有关,人类发现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宫城概说李锋宫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是历代王朝的“卫君”之所,成为国家王权的象征,而且它在都城内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着都城的布局。迄今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各个历史时代的宫城遗址,为研究它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已知的最先被驯化的主要食用动物之一,猪的驯养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根据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与现代畜牧学研究,从现代野猪论古,或从古代野猪论今,或从古今论点结合,都说明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中国家猪驯化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它是由黄河上游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先民,黄淮中下游以兴隆洼遗址、北辛遗址、磁山遗址与裴李岗遗址为中心的东夷族先民和中国南方以瓶皮岩遗址、河姆渡遗址为中心的苗蛮族先民多中心驯化而来的①。(一)江西历代养猪业的发展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翠峰环立,气候温和,土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古代家具,无论是远古的笨拙家具、秦汉时浪漫的矮型家具、魏晋秀逸的渐高家具、隋唐华丽的高低家具、宋元隽秀的高型家具,还是雅致的明式家具、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是东汉以来中原地区近二千年文明的象征和缩影。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的佛教造像,早已蜚声中外。但是,大量精美的陵墓神道和宫殿建筑等世俗石刻,在美术史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需要加以搜集整理,进行系统地研究、宣传,使之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一洛阳虽说没有发现西汉时期诸如霍去病墓那样的大型石刻群,但至光武中兴,建都洛阳,石刻的使用配置已是相当普遍了。邙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八十年代,福泉县文化部门在县境西部王卡乡新寨、头寨、打鱼冲、花牙格棒河,干坝乡谷把、野鸡坡,道坪镇袁家寨三楼洞及仙桥乡江边等十多处,发现一种古朴、独特的岩洞葬。其中,王卡乡花牙格棒河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典籍发展与演变概说文/汤树俭李克中国书的产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人类文化的繁荣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出版书籍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纸、制版、印刷术,都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李胜军 《文博》2007,(5):48-53
在古代灵魂观念影响下,为死者安魂和为生者祈福是古人建造墓葬的两个功利性目的。其中心思想就是辟邪求吉,在辟邪求吉思想的支配下,古人在建造墓葬时,从墓  相似文献   

9.
一.韩国古代墓葬的分类 人从落地到死亡.拥有一辈子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人死之后,子孙或者所熟悉的人通过某些行为将其遗体进行处理和保存。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通过某种方法安置死者遗体的地方通称为墓葬。由于死者的生前地位和墓葬外形的差异,墓葬的名称亦多种多样。在韩国,通常根据埋葬主体进行整体划分.再根据材料细分。兹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钱币出土的基本情况2006年4月3日上午,舟山市东部海岛朱家尖镇生态环境治理工地——蜈蚣峙山的挖土现场,发现一个古代钱币窖藏。据运输卡车司机蔡伟根讲述,从掘土机挖掘的黄色泥土中,露出一大团黑乎乎的块状物,由于泥土崩坍而碎成大小不同的锈块,他走近一看是锈结成团的古钱币,当场从中取了一块,放在自己的驾驶室里,重量大约有七八十斤。随后,其他民工及当地的一些群众闻风前来拾捡,致使现场发生哄抢,钱币全部流失散尽。舟山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于次日接报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并与当地镇政府和警署会商,对有关人员进行文物法规宣传教…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字崇拜及其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字的神话材料甚少,也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但是,文字崇拜是中国古代拜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字崇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神来”思想;后期文字崇拜,表现出“文字圣创神助”思想。一中国前期的文字崇拜,大约产生于夏末商初,即在文字实际产生以后不久,便出现了崇拜文字的神话。但是,见于记载的文字崇拜神话始见于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载:文字产生以后,“天雨粟,鬼夜哭”①,反映了原始先民最早对文字的认识。由于“天雨粟,鬼夜…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我在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参加《苗族简史》编写工作,深感我们苗族的古代史资料,不论从纵横方面来说都极为丰富。不但散见于历代史籍的文献有待于搜集研究,还有残存在民间的生活习俗,亦应加以采择。兹就编写工作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苗族的形成和发展考查苗族的来源,首先应从中国史前资料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一.韩国古代墓葬的分类 人从落地到死亡.拥有一辈子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人死之后,子孙或者所熟悉的人通过某些行为将其遗体进行处理和保存。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通过某种方法安置死者遗体的地方通称为墓葬。由于死者的生前地位和墓葬外形的差异,墓葬的名称亦多种多样。在韩国,通常根据埋葬主体进行整体划分.再根据材料细分。兹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4.
拱玉书 《世界历史》2007,88(2):103-112
本文重新诠释了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反映的苏美尔人的文字起源观,认为乌鲁克国王恩美卡不是发明文字的人,而是首先把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并首先将楔形文字泥版用于外交场合的人;苏美尔神话《伊楠娜与恩基》反映了苏美尔人的文字神造观;与此同时,《伊楠娜与恩基》也反映了苏美尔人对书写和书吏的定位:在苏美人看来,书写属于手工艺范畴,而书吏就是从事书写工艺的“书匠”,与木匠、铁匠无异。本文还认为,《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中的“钉子”(苏美尔语:gag,阿卡德语sikkatum)可能就是苏美尔人对楔文字形的概括,可能也是他们对楔文的称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南省各地的文物调查和发掘中,曾发现了不少印有各种图案花纹和文字的小砖,并发掘了一些使用各种花纹小砖和文字砖券筑的古墓葬。据调查这两类小砖在河南境内的分布情况相当广泛,其中尤以豫西南和豫中各县  相似文献   

16.
瓷枕概说     
(一) 人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觉离不开枕,《说文))云:“枕,卧为所荐首者也”。枕对睡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入睡时,枕把人的头部垫起来,以减少脑中血压,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枕的起源很早,其字从木,应是古人以木代枕转化而来。它至迟出现在殷商时代,据晋人《拾遗录》载,殷纣王有“玉虎枕”,  相似文献   

17.
版本学概说     
关于版本学这个名词,比目录学要后起一点,考究版本大概从明朝末年才开始的。第一部专门研究版本的著作,是清末长沙叶德辉做的《书林清话》。到现在讲版本的还脱不出它的范围,现在介绍几部研究版本的重要著作。 1.书朴清话十卷 叶德辉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有余话校补等。 2.论书绝句 杨守敬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3.留真谱 同上,木刻本,这是最早的书影。 4.中国书史 刘国钧 铅印本,这是北大图书馆系的讲义,刘氏还有简明的有关版本学的小册子。 5.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相似文献   

18.
汉碑概说     
一综述汉碑泛指汉代这一广阔时间、区间内的碑刻。举凡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皆属此列。其内容大多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名人墓志铭等。汉代的主要通用字体是隶书,“汉策”在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古象征结,与小篆并签,下开魏晋草、楷、行书新脉,实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基石。汉字的发展大致经过象(甲骨文、全文、石鼓文、小篆等)、隶、草、楷、行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据史书记载,汉以前在以竹简、木续、帛书、碑用、摩崖刻石等为载体的诸多汉字书体中,尤以汉碑数量最多,达…  相似文献   

19.
陈列学概说     
一 博物馆运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开初几年,一个蓬勃崛起的博物馆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博物馆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剧增,而且在行业的分布上也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为数众多,颇具规模的各类行业博物馆纷纷建成开馆,引起世人的注目,同时也引起博物馆工作在欣喜之余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侯沦帆,名树涛,贵州桐人,清末民初贵州的著名诗人。他与当肘的诗人杨草生、陈正酞、钱登熙、段家榕、佳百铸等人结成诗社,交往甚密。时人对他的得颇为青睬。他性情淡泊,不幕刊禄,惟喜读书,知识渊博,所作诗、词、文俱佳。时人对他的诗百此评价:“所见所历,发Z于诗,质而不俚,切而不浮,扼富率真,言近目远”。他的诗又甚丰,因时势变迁,损失人半,今仅存《素园诗草》一卷,计四百余百,可贺鉴赏研究。1关心时势,勇于外吸时弊是沧帆侨联的一个重要特色。《哀饥民》、《抬观音》、《拉肥猪八《种烟歌人《出去》、《九日登东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