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林泰曾(1852—1894年),字凯仕,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系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第四子,中国近代海军的缔造者沈葆桢的外甥。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被寄托给其嫂子培养成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林泰曾,"性沉默,寡言笑,存心慈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同治六年(1867年),成为福建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学生,学习驾驶专业,"每试皆列优等",后成为被选送赴英  相似文献   

2.
正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他为加强台湾防务殚精竭虑,抗击日寇美名流传,他为人处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早年,沈葆桢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得到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帮助和提携,曾先是让  相似文献   

3.
《随笔》第十七期,刊载署名安然的一篇文章——《名臣之女——林敬纫》,介绍林则徐女儿、沈葆桢之妻林敬纫的若干事迹。其中关于沈葆桢家世的记述,多有商榷之处,现引证史料,就其大者作一考辨,请识者批评指正。(一) 关于林则徐家与沈家的关系安然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安文”)记云:“林则徐有一堂姐嫁侯官沈氏”,这是林、沈两家结亲之始。这里说的“侯官沈氏”,指的是林则徐同乡的沈葆桢家;这里说的“堂姐”,即指沈葆桢的母亲。其实,嫁给沈家的并非林则徐的“堂姐”,而是他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田野调查,走访乡贤老者,以挖掘侯官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示侯官千年古村历史风貌,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带动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晚清学贯中西、才华盖世的学者、外交家。近代把国学译成外文传到西方影响最大的"三大奇才"(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之中,陈季同被誉为"中学西传"第一人。有趣的是,陈季同还是晚清时代中国敢于冲破夷夏之防和世俗压力、最早正式娶西洋女子为妻的朝廷命官之一,堪称中西通婚史上的开风气之先者。  相似文献   

6.
林白水的报人生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白水,福建侯官(福州)人,生于1874年11月29日。名獬、懈、万里,字少泉,号宣樊,晚号白水,笔名退室学者、白话道人。1894年,他20岁时,到杭州蚕业学堂及求是书院担任讲席。并从那时起,经常写些政治、外交方面的文章投寄上海的报纸。 1901年,他到《杭州白话报》担任主笔,提倡创办学校,普及教育;提倡全国各地普遍创立报社,使全国人民对国家和世界大事,都能了解并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近代社会的进步不单纯体现在那些先进人士的行为中,那些"顽固"人士思想的变化更能体现这种变动。林纾著作权思想的变化就符合了这种情况,他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开始并不认同稿费,可后来却成为稿费有力追求者,林纾思想的变化更能体现近代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以前对林纾研究多集中在翻译的文法、艺术等方面,对其著作权思想研究不够,所以从其思想变化的角度研究,更能体现其代表性及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一、林则徐天资聪颖,林父教子有方,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邂逅林则徐,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许配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在林则徐未成为封疆大吏之前,林家也是寻常百姓,并不是当地名门望族,更谈不上是什么大家族。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是清嘉庆侯官贡生。贡生是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  相似文献   

9.
赖晨 《钟山风雨》2022,(2):56-58
<正>近代中国曾经有一位不懂外文的译界泰斗——林纾,他的第一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是在王寿昌的协助下完成的。殊不知,近代造船专家魏瀚是该书的推手,也是林纾成为著名翻译家的幕后英雄,他引导林纾开始翻译该书,并给予长期的帮助。林纾与魏瀚的结识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清咸丰二年(1852)生于福建闽县莲塘乡(今福州城内)。先祖世代为农,祖父弃农从艺,父亲弃艺从商,但因所经营的贩盐船触礁沉没,以致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10.
《北平人民抗日斗争史稿》《北平人民抗日斗争史稿》一书,王汝丰(主编),成汉昌、王桧林(副主编)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33万字。此书记述了近代以来北京地区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内容包括:反对日本亡华“二十一条”的斗争、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丽阳 《文史月刊》2009,(7):74-74
晚清爱国名臣林则徐(1785-1850)字无抚,号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住文藻山。历为嘉庆进士、道员、巡抚、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要职,系鸦片战争时抵抗派首领。  相似文献   

12.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填补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历史资料的空白。全书150万字,按地区编排分《福建卷》、《广东卷》和《上海卷》三卷。其中《福建卷》已于1985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博  相似文献   

13.
近代教育学家、地理学家、方志学家林传甲,生平以修志为己任、力主方志贵乎实用。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晚清曾在湖南、广西做过幕僚,民国初任黑龙江教育司科长。曾为黑龙江省的教育和方志事业作出了贡献。《黑龙江志稿》有林传甲传。林传甲编纂民国《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里,有韩杰序亦谈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近代为重要的文化转型期,故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国内对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成果显著,但由于起步较晚,学科反思和总结不足,在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着见树不见林的问题。因此,对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成果的细致梳理和总结尤为必要。202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研究员主编的《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一书,全面总结和展现近代文化史研究的成果和现状。该书视野宽阔,不仅立足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而且对比和借鉴了西方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我国文化史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三山志》是一部著名的本省志书。它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所以亦名淳熙《三山志》。三山是福州的别称,因为福州城内有三座山:于山、乌石山与越王山而取名。它记述了当时福州所属各县地方文献,范围包括有十二县:闽县、连江、侯官、长溪、长乐、福清、古田、永福、闽清、宁德、罗源、怀安。这是现存最早的并且比较完整的古代三部宋志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编述者为当时的知州梁克家。  相似文献   

16.
i培论 《福建史志》2000,(5):48-50,62
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七干多年来,勤劳而富有智慧的福州人民的劳动创造,给后人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地下、地面遗址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使得福州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底蕴格外深厚:从七干多年前的壳丘头遗址,到四千多年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以及市区内仍然保存着的唐代坊巷格局和众多明清建筑,都折射出福州往昔的辉煌;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著述丰富,又使福州古有“海滨邹鲁”之美誉;近代以来,由于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爱国人士的卓越贡献以及近代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使福州名闻全国。  相似文献   

17.
论林纾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他是清末民初的古文名家,又是著名的西方文学翻译家,这样一位文化名人理应为学术界重视。以往对林纾的研究多局限于文学界,且偏重于对“林译小说”的译文技术、文体特征以及客观作用和影响的探究、论述,而关于林纾的文化思想及其在“林译小说”上的体现,却很少有专文论及。本文试从近代文化史的角度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一生写了许多鼓吹维新变法,反对专制的战斗檄文。在《救亡决论》中他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无情地抨击顽固保守派。他精通英文,译著颇多,是我国近代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第一人。所以,毛主席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论人民民主专政》) 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1854年1月(咸丰三年十二月),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父亲是一位贫穷的中医,母亲为普通人家的女儿。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一家四口人(还有两个妹妹),全靠母亲做针线活儿来维持生潘。“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离开,指去世),家贫有质(典当)券,  相似文献   

19.
闽侯县由清末的闽县与侯官县合并而成。然而清代以前,侯官县应为候官县,清代中期以后,候官与侯官并用。当代许多新编地方志把古代的候官县写成侯官县,从古代地方志对闽侯县名的演变过程的记载来看,当今侯官县的写法有误。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同时,他爱国为民的情怀也始终贯穿着他的从政生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这种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与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之父林宾日(1749-1827年),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晹谷,籍贯侯官。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主持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达十年之久。其为人正直耿介,学养深厚,且教子有方。1827年,他携眷由福州启程,本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不料行至衢州,突染疾病去世。林则徐悲痛不已,遂作《先考行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