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已有亚洲移民到美洲的新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关亚洲与美洲文化渊源的探讨中,委内瑞拉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在印第安人定居美洲以后,公元前1400年和公元700年先后有两批亚洲移民进入美洲,他们的文化对美洲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他的研究,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国商朝),一批中国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越过太平洋后在中美洲登陆。他们高度发展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产生了前奥尔梅克和奥尔梅克文化。奥尔  相似文献   

2.
“法显航渡美洲”说批判张箭1992年,在全世界纪念哥伦布航渡美洲,地理大发现开始500周年之际,连云山先生推出了他的专著:《谁先到达美洲——纪念东晋法显大师到达美洲1580周年》(以下简称《到达》①)。该书大胆地提出并详细地论证了法显航渡美洲说,且已...  相似文献   

3.
论所谓“法显航渡美洲”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所谓“法显航渡美洲”说张箭1992年,在全世界纪念哥伦布航渡美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五百周年之际,连云山先生推出了他的专著,《谁先到达美洲——纪念东晋法显大师到达美洲1580周年》①(以下简称《到达》)。该书大胆地提出并详细地论证了法显航渡美洲说,且已...  相似文献   

4.
西周玉圭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中所谓“六器”或“六瑞”之一的玉圭是西周玉器中最为重要的器类。历代学在对献中有关玉圭记载的研究中,对其功能与形制做出了种种推测。本欲在考古与献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对西周玉圭及相关问题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评“法显航渡美洲”说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法显航渡美洲”说的理论和方法张箭1992年,连云山先生出版了专著《谁先到达美洲》(以下简称《到达》①)。该书系统详细地提出并论证了东晋高僧法显航渡美洲到达墨西哥说,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4年,《解放军报》和《中国青年报》分别对此作了长篇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学界关于古代中国和美洲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检视,归纳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古代中国和美洲间交流的问题是世界性课题,必须以考古学为核心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唯有立足科学可靠的硬证据,才有助于厘清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古代美洲的居民基本上是印第安人,关于他们历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近年来已有新的研究成果,这都有助于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现分为五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最早的美洲居民来自何处? 一般历史著作和课本中大半主张西来说,即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由亚洲东北部,经白令海峡,迁移到北美阿拉斯加,再自北向南,散居到美洲各地的。但十余年前,此说证据尚感不足。其次是南来说,拉丁美洲和美国一些史学家,如艾·巴·托马斯便力持此说,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美拉尼西亚人,他们由大洋飘海而来。南美洲也确曾发掘到过远古时代美拉尼西亚人的人骨。然而,比起当时当地印第安人来,那数量就太少了,他们起码不是美洲主要的最初居民。第三种是土著说。但除了在墨西哥城发掘到的“梯贝希班人”头盖骨外,没有发现什么旧石器时代早期人骨的化石,而梯贝希班人生存年代距今尚不足一万年。另外还有现代挪威人海尔达尔主张的来自埃及说;和西欧学者的北来说,即认为美洲最早居民是自格陵兰迁来的欧罗巴人。这两种说法都缺少必要的人类学说考古学证  相似文献   

8.
殷人航渡美洲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中国人何时到达美洲?这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难题,发表了很多观点不同的文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见解:其一,认为中国人在公元五世纪或公元前1500年就到达了美洲的墨西哥;其二,认为古代中国人没有到达墨西哥,古籍《梁书·东夷传》慧深东渡说不足为信,殷人东渡说缺乏科学根据。近年来,房仲甫同志在研究了有关考古新发现和部分文献资抖之后,认为殷人确曾航渡美洲,到了墨西哥。本刊发表他的《殷人航渡美洲再探》一文,意在引起学术界重视,展开讨论,以期这一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问题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文依据国民政府应对“美洲《十报宣言》事件”的往来函电,结合美国联邦调查局对该事件的调查报告,探讨抗战后期美洲洪门致公堂作为华侨社团的政治参与及国共两党的回应,说明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对中国共产党民主理念的认同。“美洲《十报宣言》事件”,是抗战胜利前夕美洲洪门致公堂办的报纸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实际负责的报纸联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政府的事件。该事件涉及抗战后期美洲华侨中的三股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主体,引起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干预。在美洲洪门致公堂以社团形式还是政党形式存在的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美洲洪门致公堂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相较于中国国民党不愿承认致公堂作为独立政治团体的身份,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口号则使致公堂看到回国参政的可能性,由此获得了致公堂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我国的侨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李春辉、杨生茂主编的长达66万余字的《美洲华侨华人史》即是可喜的收获之一。本书成为海内外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的美洲华侨华人史。 1981年底,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之际,廖承志同志曾指示要编写世界各地的华侨史,特别是东南亚华侨史和美洲华侨史。  相似文献   

1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战国玉镂雕螭龙合璧,著录于《玉器精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图二);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战国谷纹玉圭,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1993》、《中国玉器鉴赏》等(图一)。二件玉器,一件作为传世的玉圭荣...  相似文献   

12.
由李春辉、杨生茂主编的《美洲华侨华人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6万余字,分六编叙述了鸦片战争以后到1987年秋为止的美洲华侨华人历史。主要内容有华侨出国前的背景,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等四个部分,兼附美洲华侨华人大事年表及图片等。书中比较详尽地叙述了早期华工的苦难历程,重点突出了美洲华侨华人与当  相似文献   

13.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人类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人类交往”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乍看起来,它们之间似乎也毫无联系,但是,如果我们把两者放在“大航海时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只有当西欧人要求与东方人进行直接交往时,哥伦布才有可能发现美洲,唯有美洲被发现,才有世界海道大通和全球性人类交往形成。本文循着这一逻辑思路,将哥伦布这个国内外史学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置于人类交往史的位置上,旨在客观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纪念他首航美洲500周年。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台湾出版的《故宫玉器选萃》收有商旧玉圭(图版壹:2,见该书图版3)和周旧玉圭(图版壹:3,见该书图版4),这是两件难得的古玉珍品,可惜因镌刻了清高  相似文献   

15.
<正>这辑名物新证是论述礼玉,前者从明代着手,文献与出土实物紧密结合,对玉圭条分缕析,希图由此作为上溯的基点。后者着眼上古兽面玦形玉器定名为珑,联系史前的风俗、服饰,取得新认识,无疑为诸多礼玉研究提供新思维。陆锡兴:《论明代玉圭制度》玉圭(包括石圭)是华夏重要礼器,考古出土了相当数量,尤其以商周时期为多。它与其他琮、璧等礼玉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殷人航渡美洲”问题的研究述评张箭商代时的殷人有没有到过美洲?如果说到过,那么是何时到的,怎么去的,去了多少人;他们对美洲产生了什么影响,留下了什么遗迹。如果说没有到过,那么“殷人航渡美洲”的肯定者是怎样立论的,否定者又是怎样驳论的。这些饶...  相似文献   

17.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可能首先 发问:轩辕黄帝不是一个传 说人物吗?怎么会进军美洲呢?这未免太荒诞了吧? 我们说:这是旧史学造成的误会。黄帝与黄帝族实有其事。至于进军美洲,则是去年美国人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披露的,只是美国人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且听我讲明白。 司马迁作《史记·五帝本纪》,首说黄帝.他是亲自作了调查的。《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以前,明确记载着轩辕丘、轩辕台、轩辕国,以及黄帝在涿鹿与夸父、蚩尤决战的历史事件。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上铭刻着轩辕族的族徽,是大龟和大蛙,甲骨文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黄帝族的族徽:…  相似文献   

18.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读《美洲史论》黄安年多年来,每当拜读罗荣渠先生有关美洲史、世界史、现代化研究的论著时,我都有耳目一新深受教益之感,并盼望不断地从他的新论中获取营养。1996年4月4日罗先生猝然去世,噩耗袭来使我极度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这...  相似文献   

19.
玛雅文化是中国连云港市先民航海去创造的吗?——评《谁先到达美洲》等施存龙自505年前哥伦布率船队航抵美洲东部岛屿后,当时欧洲海上霸王西班牙等国相继侵占这块在它们看来是“新大陆”的大陆。正如目睹者西班牙派出的基督教主教卡萨斯在其原作奏章用的《西印度毁灭...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人盂席斯的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提出郑和船队于1421年-1423年发现美洲并实现环球航行的观点,书内列举了很多证据,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哥伦布西航时带着表示了美洲的地图启航的。而这地图是据郑和船队的航海资料绘制的。笔者不同意此说法,本文对此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