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莉 《南方文物》2014,(4):210-211
<正>历代历朝的宫廷中都汇聚了许多专业的画家为皇亲贵族作画,这些画家创作的绘画精品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下面介绍馆藏的几位在清宫廷担任过宫廷画师的精美画作给大家欣赏:图一、《清郎世宁八骏图绢本卷轴》绢本,纵53厘米、横92.5厘米,此幅画作是郎世宁为康熙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而作。画中的八匹骏马,丰满多姿,神情各异,各具情态。或四足静卧,或嬉戏抚慰,形态各殊而互相呼应,一派怡然自得之景象。他用中国传统的绘画  相似文献   

2.
满族宫廷画家唐岱王洪源清康乾年间(162一1795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艺术也呈现兴盛景象。北京、扬州成为当时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个大中心。清宫皇室笼络了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清代宫廷绘画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清代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3.
玻璃画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形成了广州和北京宫廷两个绘制中心。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文献档案的分析,指出玻璃画进入中国后首先在广州发展起来,后进入清代宫廷,宫廷画家在广州玻璃画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玻璃画绘制技艺。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广州和宫廷的玻璃画后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且渐行渐远,以外销为主的广州玻璃画迎合着西方市场的需求,而宫廷玻璃画则为了适应皇家品位,逐渐与宫廷绘画风格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以往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仍有一些明代宫廷绘画作品未被正确鉴别出来,由于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实为明代宫廷画家,使作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认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宫廷绘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其绘画风格并不是单一且一成不变的,以往将"院体画"与明代宫廷绘画等同起来的观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杜恒伟 《收藏家》2014,(4):13-23
<正>宫廷绘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伊始,宫廷绘画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到明清两代已成熟、稳定。在清代,随着内务府和养心殿造办处的设置,清朝统治者创建了清宫廷绘画机构,专办宫廷各项绘画活计。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朝宫廷画家作品数量众多,除乾隆皇帝本人和允禧、弘旿、永!等宗室画家的作品外,还有郎世宁、冷枚、金廷标、蒋廷锡、方琮等多位画家的精心之  相似文献   

6.
戢范 《收藏家》2009,(7):3-9
明清宫廷绘画与宋元院体画风格体系一脉相承,作品多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并带有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宫廷绘画是一种与封建皇权体制息息相关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中,代表意识形态的宫廷绘画艺术更多地被赋予了树立主流美学典范、弘扬封建正统思想,传达统治者政治意图的职能。宫廷绘画的创作受到诸多限制,宫廷画家一般要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绘画制度等,这些都导致了宫廷绘画整体风格的谨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其中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乾隆年间有丁观鹏、金廷标、徐扬、张宗苍等人。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潘廷章等人。他们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帝的重用,图绘为皇室服务的题材。也正是因为这些外国传教士供职于朝廷之后,使得这一时期在宫廷绘画发展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新风格。具体内容大致分为描绘人物肖像画、宫廷生活画、历史纪实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这几类。今就天津博物馆馆藏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称谓不一,任职混杂,史料记载零散、简略,给宫廷画家身份的辨认造成一定的困难。从宫廷内部管理状况来看,画家的官职多样且分散,涉及多个职官体系,官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虚职,在具体管理方面权归内廷太监。本文力图从明代职官体系和内廷隶属等方面切入,区分辨别宫廷画家的官职与称谓,从而进一步认识明代宫廷画家的身份定位,了解明代宫廷绘画创作的运作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绘画史上,富有创造精神的“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同属宫廷画师,或来自民间,或为画师世家,大多同时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他们部分人物画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其山水画在南宋偏安杭州的新形势下,发展了荆浩、关同、范宽等雄肆刚健的风格,达到更为成熟、丰富的境地。如画山石用多样的“斧劈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王宏 《丝绸之路》2013,(5):44-44
中国美术的传统到底是什么呢?从中国美术史料看,中国绘画在唐以前,卷轴画很少,大部分画家本身就是壁画家。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佛教美术便在我国迅速地兴盛起来。西北又是丝绸之路佛教文化最早、最重要的传播通道。这一路有东西方往返的商人,也有很多为生计往返的画家。唐代在贞观以后,到开元、天宝年间.在绘画的各门类中,宗教艺术占据重要地位,这个时期佛教美术自然会吸引很多知名画家参与进来。从史料看,有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以娴熟的技巧,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冷枚,字吉臣,胶州(今属山东)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是清朝前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见于记载的,从最早康熙三十年至康熙三十五年参与《康熙南巡图》的绘制直到乾隆七年的受赏。冷枚有多幅画作存世,主要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作品风格细致工整、色泽华丽,对以后清朝的宫廷绘画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叙述了画家冷枚的生平及其画艺,并利用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资料,证实冷枚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期间,出于种种原因,是被排除出宫的,只在宝亲王弘历的王府内作画,直至乾隆元年才重返宫廷供职,对冷枚的画家生涯作了新的补充。此外,冷枚不仅工人物、界画,神佛、罗汉、仕女等能够各尽其妙,而且根据现存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画同样具有深厚功力,而其动物画更于传统之外有所创新。文章还考证了画家冷枚有两个儿子:冷鑑和冷铨,由此补充了画史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另类郎世宁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清朝宫廷中绘制了大量作品,题材多为纪实性绘画、人物肖像、动物和植物,风俗类绘画几乎未见。本文专门对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的《羊城夜市图》轴一画,从绘画风格到内容做了分析,认为此图毫无疑问应当是郎世宁的作品,并且对画作的名称提出了看法,认为是画家对东方太平盛世的描绘。  相似文献   

14.
<正>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生活在明代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年间,终年75岁。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民间职业画师家庭,其父是职业画工,永乐时曾征为金陵宫廷画家。戴进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欢绘画。戴进传世人物画很少,《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他幸存的早年作品,可看出他早年工细谨严的画风与当时流行的雄健一路的南宋院体画风接近。中年时,由于画艺超群,宣德时由金陵贵族(戴曾随父到过金陵)推荐到宫廷画院供职,遭到宫廷画家嫉妒,因进呈《秋江独钓图》遭谗言而被宣宗逐出宫廷而流寓京城。居京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4)
梁楷是南宋高级宫廷画师,性格豪放不羁,其潇洒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人生状态表现到艺术创作之中,所创泼墨酣畅淋漓,本文试从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入手,分析论证梁楷的泼墨大写意、减笔人物绘画的特点,从其时代背景印证成画的时代,以其笔墨特点考证是否为梁楷之作品。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宫廷绘画,继承宋代画院余绪,洪武、永乐为初期阶段,宣德至弘治时期达到兴盛繁荣。当时画家人材济济,成就显著,画风也颇具特色,在明代前期画坛形成一时的主流,其盛况几乎可与宋代的宣和画院相媲美。对这时期的绘画,过去画史记述简略分散,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拟就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特点、主要画家作品及其风格作些探索。一、组织概况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情况和前代不同,从史籍记载看,未见设有专门的画院机构,其隶属关系比较复杂。许多画家被封为武官职衔,受内府衙门的管辖,分别在几处殿内供奉。作画称旨者,皇帝随时可以授封官  相似文献   

17.
论文的本部分考证了4幅元中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并且论述了元末宫廷绘画的发展。元末宫廷绘画包括英宗、泰定帝、明宗、文宗、宁宗、惠宗六朝,在这段时间,由于每个帝王对绘画的兴趣不同,使得宫廷绘画或兴或衰,本文论及了这一时期在宫廷活动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最早的画院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后蜀,至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宋徽宗虽然不是位雄主,却绝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他的主持下,画院画家在后蜀黄荃富贵工细的画风基础上,结合了吉祥昌盛的寓意和写实记事的功能,画风庄重、典雅,遂成为中国之后几千年来延续在宫廷绘画之中的固有特征。自南宋之后,朝代更迭,虽再未设立图画院,但是宫廷绘画的活动并未停止,而被各个统治者以各种名目保存下来。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画家供职于宫廷,为皇室服务,这才使得宫廷绘画制度得以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值得提出的大事莫过于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民国时期的留洋画家北有徐悲鸿、庞薰琴等;南有颜文樑、陶冷月、刘海粟、关良、吴粹中、林风眠等,这些画家或留欧或留日,吸收西画之精华,博采众长,奠定了近代中国绘画的基础。而其中大部分画家通过长时间探索糅合了西画的写实、透视与色彩,并用中国本民族的绘画语言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合中西绘画神韵于一身。徐悲鸿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力,运用中国画墨法的变化,形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的没骨花鸟画有着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明代宫廷画师孙隆的没骨别具一格,他将写意融于没骨之中,宫廷花鸟画中又带有野逸风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恽寿平作为没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在没骨花鸟画凋敝的明末清初,他的没骨花卉开创了新的格局,其在绘画技法上是具有革新性和开拓性的,且他的创作思想也为后世传播,正如《南天画跋》中“摄情说”所说的那样:“在清初拟古风盛行的时期,恽格的摄情说是大胆、新鲜的。”[1]他为后世画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绘画思路。本文将从二者的技法、题材、用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窥探明清时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与发展变迁,并结合孙隆和恽寿平各自在画史上的成就,总结他们对后世画坛的影响,这对于当代没骨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