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明间南向宝座的栏杆罩镶嵌着一组精美绝伦貌如金纱窗的漆纱隔心。类似的隔扇装修不仅在故宫,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符望阁保护修复过程中,发现漆纱隔心存在损毁严重、工艺失传、复制难度大等问题。为对该组漆纱进行研究,运用剖面显微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及多种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室科技手段,明确了漆纱由内而外"织物纱芯-双面贴纸样-双面上漆贴金-双面纸样上施绘"四层基本结构关系,以及单侧14个亚层所用的无机、有机材料,为漆纱的保护和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贴落是紫禁城符望阁主要的装饰形式之一。在符望阁内共有几十件原存贴落画,本文分类归纳整理了这些文物,包括有档案有文物者、有档案没文物者及没有档案而有实物者三类。最后,作者以乾隆御制诗《题符望阁》贴落为例,讲述了贴落的装裱结构、形制及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故宫养心殿内纸质文物主要包含贴落与隔扇心,其中贴落集中于正殿、东西暖阁及佛堂一区。在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书画修复人员对该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并针对佛堂一区保存状态较差的贴落进行修复。“寿”字贴落原存于养心殿佛堂长春书屋,糊贴于丁香花壁布之上,其画心纸为黄色描银龙纹粉蜡笺纸。为了研究其结构和工艺,使用多角度摄影技术观察贴落保存现状;通过显微剖面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结合显微红外光谱扫描技术研究画心纸的显微结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分析表面黄色染料;并对画心和背纸的纤维显微形貌进行观察。在科技分析基础上,对“寿”字贴落进行保护修复。此研究首次对清代宫廷藏粉蜡笺纸的结构、材料与工艺进行科学分析,为这类加工纸的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厦门华侨博物院委托上海博物馆为其修复馆藏的珍贵书画文物,其中有一件绢本《成亲王行书七言对联》,画心老化发脆,有严重断痕、折痕、开裂,画心起空脱浆,字迹磨损残缺,己严重影响到保存与展出,急需修复。因为此件作品是写在稀绢上,经过研究,为使墨迹不受损,需保留原托纸。运用传统的书画修复工艺,通过添浆、清洗、对画心暂时性加固、揭除原覆背纸、小托、全色接笔,镶嵌画心、贴条加固等步骤,使此件文物的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5.
在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是保持现状还是恢复原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往往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历时久远而变动较多的装修(例如门窗)以及彩画的图案式样等方面,持不同看法的更多些。就以外檐装修中的门窗为例,紫禁城内早期的建筑,重要的殿堂多是隔扇门、槛窗形式,隔扇心多数为菱花式样。清入关后,就将一些隔扇窗改为满族习俗的窗子——窗纸糊在  相似文献   

6.
特制绢地书画作品的修复历来是一大难题,因困于材料的特殊性与稀缺性,如寻觅不到同类补绢,就较难实现理想的修复效果。清代莫晋绢本书法立轴的画心材质为一种经过涂布、染色、描绘等工艺制成的特制绢本,因保存不当,画心已出现严重断裂残缺、部分涂层填料脱落等劣化现象,亟需修复保护。但画心用绢的质地和颜色特殊,无法找到与之接近的补绢。本次修复通过对绢的表面涂层进行检测分析,并参阅传统纸张再加工材料的检测报告和研究文献,再结合对材料的老化实验等,确定将瓷土和高岭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来代替原涂层中的铅白作为本次修复的涂布材料。最后通过对修补涂层的全色,取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乾隆御笔符望阁口号》贴落书写于青色洒金蜡笺纸上,原张贴于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内,由于文物右上角缺失,致使文字缺损。又因蜡笺纸制作工艺失传,带来文物修复材料的问题。本研究将数字复制技术应用于该文物的修复当中,首先解决了修复材料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将数字复制技术、人工临摹技术、书画装裱修复技术相结合,最终完成该件文物的修复。此件文物的修复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巨大优势,扩展了数字复制技术的应用领域,丰富了古书画修复手段,为类似文物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的书画修复案例中,保留具有古旧气息的优秀原装裱,将其与残破的画心一起修复的方式正日益增多。本案例为宜兴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吴昌硕篆书八言联》需要保留原民国装裱进行修复。画心与原装裱皆有严重折痕、断痕,甚至断裂,天头处有缺损,包首与覆背老化酥脆。通过对材质、病害状况、原装裱特点的分析研究,为达到最佳修复效果,采用分离画心与装裱,分别进行修复再组合的方法,并在组合还原时对原装裱的不佳之处进行改进与微调,使其既恢复原有面貌,保留典雅的时代气韵,又有利于今后的收藏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揭裱修复古代书法、绘画作品的过程中,由于画心的破损往往需要修补。修补用的纸或绢除去质地、纹理基本一致而外,颜色总比画心要浅一些,这就需要用国画颜料将修补的破洞的颜色修复得跟画心的底色一样,这就是全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即"梁枋式建筑".建筑室内空间的分割主要使用三种方法:即用隔断墙(板壁)、隔扇(壁纱橱)和各种罩来分割空间.其中罩的设计与使用,在建筑中体现着很高的艺术水准,但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拙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画的“修旧如旧”与“最小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画作品由于保护不善受到自然或人为损害,就需对受损严重的书画作品进行修复。对画心缺损的地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补、全色、接笔等修复工序,恢复作品原貌,实现画心完整。1000多年来"修旧如旧"的修复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指导着书画修复与发展,使中国的书画保护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修旧如旧"的理念与审美观得到西方修复专家的认同与应用。笔者通过分析"修旧如旧"的利弊,认为我们更应该不能让"最小干预"(最小介入)的修复理念占据文物修复整个领域;鉴于我国有大量尚待修复的书画藏品,笔者建议:将"修旧如旧"与"最小干预"相结合,把书画保护修复档案作为书画保护科学工程的需要引入修复工作,完善"修旧如旧"理念,才能实现中国书画修复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紫禁城内东西六宫在明代是妃嫔居住的地方,到了清代则后或妃嫔们都被指定居住在东西六宫的其中一个宫内。属于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图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改为成福宫。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建筑形式是:宫墙、琉璃门,院中有影壁门一座。前正殿三间,庑殿式,前有露台。前檐隔扇门,隔扇窗坎墙。后檐中间为隔扇门,左右是后檐墙。室内:  相似文献   

13.
韩城大禹庙始建于1301年,1579年重建,其佛龛顶部藻井画共168格,内容为花鸟人物,色彩饱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藻井画出现了大面积剥离、脱落、污染、起翘、鼓泡、撕裂、脆化等病害,使该批藻井画濒临自毁,如不及时抢救修复,将永远消失。为此,在对其病害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藻井画脱酸和颜料加固的方法和材料。通过实验对模拟纸样进行处理,测试了脱酸加固前后、老化前后,纸张的抗张强度、耐折度等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脱酸加固剂能够在保持藻井画的原貌、色泽、质感的情况下,使保护后的藻井画各物理性能有较大提高,大大延长了藻井画的保存寿命。研究结果可为韩城大禹庙藻井画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庆贵 《黑龙江史志》2013,(21):244-244
中国字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笔、墨、纸、砚,就有了各种绘画艺术的风格,形式多样,不但有写意泼墨画,而且有工笔重彩画。在工笔画的发展中,祠堂肖像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次对该肖像画的修复,是个典型的案例,画心有污迹、霉斑、颜色脱落等病害,处于较差的状态。通过保护修复,得以重现当初的神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清人《扁舟诗意图卷》,引首长121、宽34.5、画心长98、宽34.5、拖尾长463厘米。绢心设色本。60年代从北京购入,保存极佳,前有梁文泓隶书五字“扁舟诗意图”(图一),后有雍正年间二十五人题跋。原定为禹之鼎所画,现各家众说纷纭。现存意见有两种,一将其列入假画真跋,另一种意见认为此画为雍正时期无名画家所作,虽禹之鼎印章似不真,但其二十五人所作的题跋皆真。今综该画、题跋及画中人物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16.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宾虹《山水图》,因保存不善,画心已残损,纸质断裂,并有磨损污渍,致使整个画面受损。经过除尘、清洗、揭托、全色、砑装等一系列精心修复,使这幅佳作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形拓片类文物的修复特殊性质,本文以《簠斋藏铜器拓本屏(甗拓本)》全形拓片的揭裱修复过程为例,通过宏观观察和数据检测对比,探究虹吸清洗法在全形拓片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此种清洗方法不仅能达到预期修复效果,还可避免淋洗法对画心所产生的摩擦和冲击力,保证清洗过程中画心的稳定性,预防画心拓印部分的跑墨现象,并且在清洗的同时还可对文物进行脱酸处理,效果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博物馆现藏有一幅《明皇击球图》(卷)(见图版肆:1)。纸本,水墨。引首高32、长92.2厘米;画心高32.3、长230.5厘米;题跋高31.8、长318.6厘米。白描画唐玄宗(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等嫔从们骑马击球的场面。引首有明代中书舍人金湜隶书“龙眠真迹”四字。拖尾有明初大家傅著  相似文献   

19.
《行旅图》是青岛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原件破损严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中间部位有大块缺失,修复难度大。笔者现将在2005年于故宫博物院学习期间主持修复《行旅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出绢本画一整套修复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唐卡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装裱与修复有别于中原传统的装裱而具有独特的工序和手法,因此在传统的装裱修复基础上,加大科技含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八思巴》、《药师佛》两幅唐卡的实际修复为基础,阐述了唐卡装裱和修复的具体手法。修复和装裱的方法大致分为拍摄原貌以做对比;清理画心背面污布;贴补破洞和粘贴补料;托料;剔除废边等。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外,还应当对西藏传统唐卡的起壳变形、烟熏的镶边、贴补部位、唐卡画心的加固等需要按照传统唐卡的装裱工艺进行修复,切不可照搬硬套接笔补色的国画修复方法。这样一来,在最大限度的技术可能的前提下,可以在实践中对唐卡修复与装裱的技术做出基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