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斯丰 《纵横》2020,(1):55-61
100年前,陈嘉庚为集美学校立下“诚毅”校训,寄望莘莘学子“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自己则坚守以“诚信果毅”经营实业,以“赤诚毅力”爱国兴学,以“诚信公忠”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2.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事业家。他一生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尊严,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本文拟从我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结合陈嘉庚的思想实践,试析其兴学活动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以挽救民族危亡是陈嘉庚兴学思想的最初动因1894年创办集美“惕斋学塾”,是陈嘉庚涉足国内教育事业的开端。他在《南侨回忆录》“并言”中写道:“……生平志趣,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那时他的办学动因,多半出自一种关怀桑梓、匡时济世…  相似文献   

3.
<正>“陈嘉庚剑”是华侨博物院珍藏的侨史文物之一,原为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私人物品,华侨博物院建院之初主动捐献为馆藏“陈嘉庚剑”既承载着抗战时期中国国内军民对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感激之情,也见证了集美学校师生在嘉庚精神激励下烽火中弦歌不辍的历史,还肩负着在今天提示人们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使命。在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展厅里,一把未开刃的龙泉剑(图一)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剑长100厘米。剑身由精钢铸就,未开刃,  相似文献   

4.
一、国民党达官贵人的生活令陈嘉庚大为惊愕 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工商业巨子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简称“慰劳团”),回国慰问抗日军民并考察抗战实况。此次率团回国慰劳考察,陈嘉庚先生并不单纯是慰劳抗日军民、了解抗战实情,从他内心来说,还想借此机会了解国内政局真相,为中国的前途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八百壮士”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英雄群体的赞誉,对英雄群体的褒扬。在全民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时代背景下,先后涌现出3个“八百壮士”英雄群体,知名度与影响力较高的是1937年在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与日军孤军血战的国民党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的全体官兵。另外两个鲜为人知,本文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光辉业绩及其国际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近现代华侨史上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各方面于一身的伟大人物,是一位名闻中外的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主席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一生对人类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对社会影响最深和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一生热心教育、倾资办学的高尚精神。有关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伟大事绩,许多著作和文章已作过专门的论述,这里从略。本文专就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国际影响作一探讨,以…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是我国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特意铸造发行了一枚银币。我有幸承担了这枚纪念币的设计任务。在炎热的仲夏,我们一行匆匆赶往陈嘉庚先生的家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我们参观了集美学村,厦大校园,“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以及端庄秀美的鳌园。每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与蒋介石、毛泽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鼎文放言:蒋介石、毛泽东、陈嘉庚三人均是“中国伟大人物”1947年2月,正是中国内战炮火连天的时候,国民党要员蒋鼎文忽然在美国发表谈话,称蒋介石、毛泽东、陈嘉庚三人均是“中国伟大人物,希望他们推诚合作”云云。此论一出,颇引起国际舆论注意,纷纷探究其详,并特别  相似文献   

9.
1938年10月,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召开前夕,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给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发来“电报提案”,斥责汪为“汉奸国贼”,在参政会上引起了一场大斗争。最早披露此事的是邹韬奋,1941年,他在香港《华商报》上发表《“来宾”放炮》一文,记载了事件的经过:一届二次参政会开幕以后,陈嘉庚给大会发来电报提案,内容是“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11字,经汪派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4,(5):252-252
读历史书。经常会遇到“经验”或“教训”之类的提示词汇,或者整本书本身就是为“经验”或“教训”而写。历史除了“经验”和“教训”还有什么呢?读完日本学者小岛毅撰写的《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才发现。我们的历史著作很多时候缺少的是对自身文化之源的探索情怀与关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先生始终坚持抗战救国立场,怒斥汉奸汪精卫,表现了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他不平凡一生中光荣的一页。重温这段历史,有助于了解陈嘉庚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爱国将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占领东四省,攻陷华北,威胁华中、华南,并丧心病狂地对中国各大城市和交通线实行狂轰滥炸,妄想以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术,一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相似文献   

12.
陈嘉庚先生是名华侨实业家,毛泽东曾誉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3.
吉平 《文史月刊》2011,(11):51-51
1942年的一天,棉兰日本宪兵部派了几个特务来到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城镇的武吉丁宜镇,搜捕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搜捕不到,就找镇上宪兵队要人。化名赵廉的“通译”郁达夫知道陈老已避难爪哇,却用日语对日本宪兵队长谎称:“陈嘉庚明明已乘船回国,棉兰这班家伙还来讨人!”宪兵队长信以为真,对着几个特务大发雷霆:“你们敢讨人,滚开!”那几个家伙挨  相似文献   

14.
1945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曾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①这些题词是对陈嘉庚光辉一生(尤其是抗战期间)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995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华侨领袖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杰出贡献。其贡献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一领导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长期抗战早在1923年,陈嘉庚就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大力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在华侨社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1928年5月3日,日本出兵济南,制造…  相似文献   

15.
秦立海 《纵横》2011,(1):18-21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国民党蒋介石的表现大失所望,对共产党毛泽东的做法则大加赞赏,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据此在战后作出了正确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荣久 《文史月刊》2004,(10):41-43
抗战爆发后,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据统计,1939年国民政府军费为18亿元,其中华侨汇款则达11亿元,而南洋华侨捐款占华侨捐款总数的70%,这对战时财政经济的支持,起了巨大的作用。陈嘉庚拥护蒋介石,是因他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和民主人士.他一生为国家建设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呕心沥血,劳苦奔波,奉献了全部的精力。毛主席曾评价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1-22日,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华侨博物院50周年,厦门华侨博物院举办了以“陈嘉庚与社会教育”、“跨国主义移民理论”、“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与学术思潮”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以及香港、北京、南京、广州、厦门等地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  相似文献   

19.
1940年6月1日下午,正在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欣然走出窑洞,等候他慕名已久的远来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将见的陈嘉庚,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抵制日货;1928年担仟“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致力团结华侨的抗日力量;抗战爆发不久,他就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次年10月,被东南亚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在三年中为祖国抗战募集的各种款项不下30亿元;广州、武汉沦陷后,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不顾与…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史上,田汉是“我们中国人民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郭沫若语)。田汉的人格,可以概括为几个字:一曰诚,二曰情,三曰野,四曰奋。他的艺术与生活目标,是“为民请命”。 田汉人格的基因成分,在1920年《三叶集》中已见端倪,此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其人格基因或进或退,时隐时现,但基本一以贯之。 “诚”。田汉主张“一诚可以救万恶”,“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