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岳县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依重庆潼南县,北接遂宁市中区,西连本市雁江区、至县,南邻内江东兴区。地跨涪江、沱江两江流域。境内现有古代石刻造像70多处,是四川石刻造像地点最多的县。其中卧佛院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佛经,同时还有造像和墓塔等遗迹。对卧佛院的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注卧佛院的学者日益增多,也有文章涉及卧佛院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完整系统地进行资料调查。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对安岳卧佛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古东乐调查,  相似文献   

2.
四川石窟寺与摩崖造像数量众多,安岳卧佛院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当前对卧佛院调查研究表明,卧佛院病害较多且与赋存环境关系紧密。通过环境监测与分析,可知不论开敞的摩崖造像微环境还是半封闭的经龛微环境,绝对湿度大、温湿度耦合的特征均非常明显。摩崖造像文物微环境温度变化大,相对湿度变化很大程度上为温度变化影响,因此只有增设遮阳避雨的窟檐等保护措施,通过维持温度稳定方能维持湿度的稳定;经龛文物微环境温度更稳定因而相对湿度也更为稳定,需要专门进行除湿工作,单纯地加强内外通风不能起到有效控制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带,古属普州。《元和志》云:“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与普州同置。”其建州、建县历史悠久,石窟遗存非常丰富,全县境内石窟星罗棋布.数量甚多,其中卧佛院石窟群造像及石经是优秀代表,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地处安岳县城北通贤区八庙乡卧佛村,距城39公里,与乐至、遂宁交界,以镌造卧佛,继而建寺得名。卧佛院窟群分布于卧佛村三面崖壁上(岩质为灰砂岩)其中一面临近跑马滩河,当地俗称卧佛沟。卧佛院窟群,以形体巨大的释迦牟尼涅像及154平方米的经文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四川安岳卧佛院第3号龛涅槃变中的卧佛,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造像,而且其造型还突破佛教仪轨,采取左胁而卧的特殊姿势。并且在卧佛腰部位置还有一背对观者、面向卧佛结跏趺坐的不明比丘形象。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试图从经变故事时空秩序的角度,论证安岳卧佛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与其收官弟子须跋陀罗依依惜别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山水佳处”的安岳卧佛院,位于县城北面39公里之八庙乡卧佛村,地处安岳、遂宁、乐至三县交界地方。这里地形是一个山湾,南北两岩对峙,相距30米,东临琼江河,岸左为月亮坪坡,摩岩石刻镌在南、北岩及月亮坪坡三处岩壁间。造像岩面总长637.7米,1982年安岳文管所编为125号,共1593身,其中凿造佛教经文洞窟15个,刻经文壁面142.31平方米,经目54种,341300余字,在全国石窟艺术中罕见。  相似文献   

6.
安岳卧佛院卧佛刻经与题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岳卧佛和刻经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群众的浓厚兴趣,报刊杂志相继刊载了介绍文章和论文。为了便于专家、学者对卧佛和刻经的研究,为此,特将发现经过及笔者的粗浅见解叙述如后: 1982年3月,四川省文物鉴定组在安岳县鉴定文物工作中,笔者获悉县属八庙乡可能有摩崖石刻的消息后,在领导的支持下,即会同地、县有关人员和县文物工作人员一道,于3月19日到达了县北三十五公里的八庙乡调查,在毗邻三县交界较偏僻的卧佛沟卧佛院归址,查明了被人们遗忘而沉睡千  相似文献   

7.
安岳卧佛院第4号龛主尊头光内新发现的“师祖慈海和尚”题记,将第51号窟内圆雕像、第81号窟内宋碑联系起来.通过三则材料的整理,可清晰了解慈海在卧佛院的活动轨迹,并由此整理出两宋时期卧佛院四位院主(南宋称“住持”)的继承脉络,即惠文、法京、慈海、悟宣,其时间跨度自北宋中晚期延续到南宋中期.第4号龛内师祖像的开凿,与南宋时期安岳周边及大足地区流行雕凿禅宗祖师的风气有关,“忠孝”思想突出,反映出这一阶段儒释相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净慧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望城村二组的白云山上,当地人亦称其为宝相寺,北距安岳县城约2公里,临近247国道(图一)。2012年,净慧岩摩崖造像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的材料过去仅有零星披露[1],很多情况尚不清楚。2014年7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岳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成调查队,对该造像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古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况木鱼山摩崖造像,又称菩提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自治乡黄河村四组的木鱼山上,西北距安岳县城约23公里,西约300米处为菩提寺旧址,现为自治乡小学(图一)。2007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木鱼山摩崖造像内容有零星披露和介绍[1]。2015年6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县文物局联合组成调查队,对该造像点进行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云峰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人和乡广云村六组火烧坡北面山腰,南距安岳县城14公里。坐标为北纬30°11′33.9″,东经105°25′25.1″,海拔279米(图一)。现为安岳县文物保护单位。造像位于一平面近方形的红砂岩石包上,被云峰寺寺院建筑环绕。因石包整体滑动,造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5)
<正>安岳县今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属涪江流域,东毗大足,南通内江,西邻乐至,北接遂宁,为成渝古道之重镇。安岳摩崖造像始凿于初唐,发展、兴盛于盛唐至两宋,明清仍有余续。今安岳境内有各代石刻造像300余处、10万余尊~([1]),数量居四川区县之首。侯家湾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林凤镇新坝村八组,西北距道路约3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59′51.4″、东经105°33′32.5″,海拔高程为306米(图一)。造像共计15龛,分别开凿于侯家湾南面缓坡上的两个石包上(编号1、2号石包),其中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东北约10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7,(9)
正一概况石锣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长河源乡石锣村四组、石锣沟中部山谷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13.2″,东经105°23′35.9″,海拔312米(图一)。1988年,其被安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29龛,开凿于两块石包和一块崖壁上,3个造像分布点分别编号为1、2、3号。1号,石包位于山谷东侧缓坡上,平面近方形,东、西、北三面开22龛  相似文献   

13.
孟瑜 《大众考古》2024,(1):43-47
<正>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安岳境内现有民国以前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摩崖石刻佛经40余万字。安岳石窟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造像题记是唐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14.
四川安岳石窟的年代与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岳位于川中腹地,是四川省石窟造像最集中、最具有特色的地区之一。本试图通过对造像碑刻题记、龛窟形制、造像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研究,为安岳石窟确定一个基本的年代分期:盛唐,石窟造像肇始和发展初期,上限为开元十年,即722年;中晚唐,发展兴旺时期,以出现大量密宗造像引人注目,究其原因,应与唐玄宗、僖宗两次入川和成都大慈寺大量的密宗壁画有关,联想到密宗五世祖惠果圆寂后,日本僧空海奉宪宗钦命为其撰写墓碑,提到惠果门下有“成都惟尚”,川中地区受其影响是很有可能的;前后蜀时期,处于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白衣观音、地狱变相等新题材;两宋,石窟造像艺术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多大像大窟,内容以川密题材为特色,下限为南宋嘉熙四年,即1240年。  相似文献   

15.
16.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  相似文献   

17.
喇嘛帽山的千佛院是陕西麟游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佛教遗迹。本文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千佛院的五处佛教遗迹。它们包括第2号窟唐高宗时期的三坐佛像,中唐时代的八世纪晚期相继雕凿的第4号千佛壁主龛像与第3号大龛的等身立佛像,北宋开凿的第1号龛、第5号的二小龛、第4号千佛壁主龛之外的麟游地方风格浓厚的众小千佛像。这些窟龛造像为我们研究初唐至中唐、北宋时期关中一带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金申 《四川文物》2006,(5):85-89
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槃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和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槃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槃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是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普被大规模的维修过。  相似文献   

19.
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这种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的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是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曾被大规模的维修过。  相似文献   

20.
<正>香坛寺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石鼓乡双渠村[图一],共有六龛(碑)五十九尊像,主要镌造地藏与十王地藏像[一],全部刻在一块巨石北侧上部[图二]。龛上方有人字形沟槽及榫孔,当为古时防雨之龛檐与引流举措。现今岩外的木构屋殿,是村民二○○○年集资所建,可起防风遮雨的保护作用。此块巨石位于双渠村北一处坡地上,长达十一点五米,最宽处约六米,高约五米,南端较尖,北面较平。龛像都雕凿于北侧,距地面一点八米以上。石位原先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