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律师界一直努力建构一个不同于讼师的高尚职业形象,但律师的职业特点与角色定位使其难以摆脱讼师的阴影。在1930年上海律师"连环"名誉纠纷中,律师伪证、诈财、诽谤、人格侮辱、互相攻讦等污名行为进一步恶化了这一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上海律师甚多败类"这一自毁形象的言行刺激了律师界敏感的神经,致使更多的上海律师卷入其中。上海律师公会整肃纪律、重塑律师形象的努力因担心"自暴其短"而没有"壮士断腕",效果极其有限。民国律师界试图自我建构的形象与其真实的公众形象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律师制度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在西方被看作是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俄国在借鉴西方国家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864年引入了现代律师制度,律师辩护因而成为帝俄晚期司法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近代俄国律师主要有宣誓律师、实习律师、私人律师和地下非法律师四种类型。律师制度建立之初,严格的职业准入,管理上的自治,使律师走上了一条相对独立的职业发展之路。但内部的分裂,社会大众对律师的批评,尤其是沙皇政府采取的限制律师发展的一系列反改革措施,大大影响了律师制度的持续发展。总之,律师制度的创立和实践对推动帝俄晚期的社会变革、促进法治国家建设以及人民法律意识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的“社会”一词,主要指民间迎神赛会,往往与官方或儒家精英居高临下的轻蔑贬抑态度相连。来华传教士最早将society概念引入中国,使这个外来术语与“会”“社”等本土语汇之间建立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语中的“社会”(Shakai)这一近代新概念传入中国以后,又跟汉语中原有的旧式“社会”一词及其关联的经验和体验相混杂。由此生成的中国近代“社会”概念呈现了暧昧的特征,从理论上说指向时代变革的不二方向;但在经验和实践层面,又仍然带有官方或者精英视角之下的令人不屑、不满,甚至是不安的负面意涵。  相似文献   

4.
律师职业道德是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重视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使我国律师行业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本文从定义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开始,分析了律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展现了我国律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针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由此,公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增多,对法律服务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从而对律师不当执业的索赔意识也逐步增强,使得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责任风险日趋增长。本文试就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以期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律师工作和促进律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由此,公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增多,对法律服务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从而对律师不当执业的索赔意识也逐步增强,使得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责任风险日趋增长。本文试就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以期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律师工作和促进律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讼师对儒家文化耳濡目染,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情怀。一、讼师与讼师秘本讼师是古代依靠一定的专业知识帮助人们打官司的人,大体上可以说是古代的律师。追求社会稳定是古代历朝历代政府的执政目标,因为一些讼师坑蒙拐骗、惹是生非(这部分人,民间称之为"讼棍"),极大地败坏了讼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名声,以至于历代政府对讼师都是严词指责、沉重打击,甚至视之为过街老  相似文献   

8.
孙丽英 《沧桑》2009,(5):91-92
现实中人们对律师职业道德存在种种误解,影响到对律师的正确评价与行为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律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以及对律师种种误解产生的原因,以帮助人们正确解读律师职业,消除误解,增强对律师执业行为的认同与尊重,并推进国家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封霖 《神州》2013,(36):258-259
虽然201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做了最新的修订,但在律师辩护这一部分由于法条固有的缺陷和公检法对律师辩护的不重视等原因,使得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像在立法上的律师辩护权与实际实施上的不匹配问题、律师辩护向有效辩护转变的问题、律师刑事法律援助得不到贯彻的问题,以及律师在辩护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5,(4)
宣统二年(1910),法部右侍郎沈家本在呈奏民事诉讼律(草案)缘由折中,奏请仿行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制度。他讲道:“律师一(亦)名代言人……盖人因讼,对薄公堂,惶悚之下,言辞每多失措,故用律师代理一切质疑。”在同年拟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首次列入了律师参讼的内容。这是律师见诸官府令文之始,而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和推行则是民国初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