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南方广袤的大地上,群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在这些色彩各异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组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相似的故事为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所共有——这便是关于葫芦与人类关系的传说。这组传说故事从古流传至今,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北方的古代神话,而且在越南、缅甸、泰国以及印度也能见到它的踪迹。象这样传播广泛、影响巨大的民间文化现象,在世界神话史上并不多见,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观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脱离不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种实际,我国各民族又都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于是这两者之间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各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在各项民族事业中,民族浯言文字的发展是共同繁荣的一个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发展就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一些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意识。这种伦理意识包容在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图腾崇拜、创世神话中。这是一种原始的、原生态的文化,它深刻体现了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4.
方冬雪 《神州》2013,(27):17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都创造过独具特色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在历代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民族的集体意识中,是集体意识的产物和结晶。因而,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世界观和生活状态。作为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它最率直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对各民族文学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东夷太阳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神话几乎在全球的各个民族中都广泛的存在着。宗教学研究的权威麦克斯·缪勒甚至认为“一切神话均起源于太阳” ,因而对太阳神话的研究 ,自然也就是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国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对太阳神话的研究基本都是以汉族和苗、瑶、藏等大陆少数民族的太阳神话为主 ,而较少涉及到台湾的少数民族神话。因此本文拟以“太阳神话” ,这一神话学中广泛存在而又相对重要的主题 ,对两岸古老的太阳神话的异同、源流关系等问题作一个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披读中外典籍,常常发现彼此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品赏,乐趣无穷。究其缘由,殆因“人类社会发展,东西方大体相差不远。各个不相同的民族根据不同的生活特点,经过幻想而形成的神话,就自然会大同小异。”(胡小石《屈原与古神话》)神话如是,传说亦复如是。现随手各拈一例,对照评述,以见一斑。不死之药的神话传说人类自脱离了动物界,具有智慧能够思考之后,便感到死亡的恐惧。中外神话都在极早的时候出现了死神,诸如巴比伦神话有死神恩利尔、古希腊有冥君白罗陀、古印度有死神阎罗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民族共同体时,自然会涉及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其中共同的心理素质,表现在民族的共同文化特点上,这种具体的表现,成为识别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民族心理素质决定于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这一民族以前全部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一个民族的所有代表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历史上形成的性格特征,由于这一民族的各个阶级的生活条件不同,而在各个阶级中有所变异。本文着重论述历史事业中所体现出的满族心理素质,至于民族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历史发展的纵向系列看,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和机智人物故事是这些民族在两个互相连接但又各不相同的文化阶段上产生的文学类型。对蕴含在这两种文学类型中的审美意识,作一些粗略的比较,也许能从一个侧面对民族民间文学中审美意识的发展作出一些有益的动态性描述。一在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和机智人物故事中审美意识所包含的独特内容,最为突出的是——神话反映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相似文献   

10.
彝、白、纳西、拉祜、哈尼、傈僳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几个民族,每年农历六月,都要过传统的民族节日——火把节。各民族的节日活动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要燃起火把庆祝,这是共同的。火把节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各民族有各种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与火把节习俗,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反映出该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物质文化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风貌等等。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原  相似文献   

11.
盘古神话从原始产生到形成相对丰满完善的创世神话,是南北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它主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民间流传,形式上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内容上或融合于各自的民族神话系统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核。另外,道教的神仙传说也是盘古神话流传演变的一个途径。盘古神话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姗姗 《沧桑》2009,(1):250-251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积淀着各自民族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念,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气质。文章通过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详细对比分析,阐述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话体系、人生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异及形成原因,以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吏上的这两块瑰宝。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断言,土族是个没有神话的民族。如果仔细斟酌这句话的份量,那可是不得了的:一个民族没有神话,就等于说这个民族的历史没有根,一个没有根本的民族既不可能成长,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土族果真是个没有神话的像浮萍一样随水漂流的民族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话形成的主要途径——历史神话化王青在对中国神话的研究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观点基本上成为中国神话学界的核心观点,它们是:一,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神话显得零碎而不成系统。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乃是中国的神话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由56个现代民族组成,而这56个现代民族是由160多个古代民族(或部族)长期演进融合而成的。我国的民族史表明,"从古到今各个民族的形成几乎都是多源多流的,源流之间又有着复杂的交错联系,有些是同源异流,有些是异源合流,有些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一生能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在这个世界上,我真实地生活了这些年,我感受过的,我挫败过的,我经历过的,我怎么在我的生活里体现我作为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惟一的事情。很多人就这样诚恳地生活,但他们没有我这样的幸运,因为我有机会告诉别人,其实我们有的只是我们的过去”  相似文献   

17.
这是六十多年来我所写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我别有关于历史、史学和历史教育的论述,将另行出版。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点认识,在解放后逐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这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件了不起的进步。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在多年断断续续的摸索中,对民族史有两点体会。一点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悠久过程。它经历过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以至当前社会主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又一点是,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民族斗争,甚至于出现过民族战争,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看,我国民族之间总是越来越友好。友好并不排斥斗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阻挡友好关系的前进。民族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局面,但无论是统一时期或割据时期,统一意识总是占支配的地位。具体到回  相似文献   

18.
在吉姆·罗杰斯的演讲中,有两个内容是雷打不动的:他的两次环球旅行经历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他每次用的都是同一个PPT,我几乎都会背下来了。”一位聆听了罗杰斯3次演讲的同行告诉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坚持民族原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的五十多个民族和历史上已经消亡了的那些古代民族,都生长繁衍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各自都有一定的历史过程,都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而各民族之间又不断地发生过综错复杂的关系。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就是在经历了悠久而曲折的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自然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清代统治集团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妇女有两人:一是清初的孝庄文皇后(初称庄妃,后称皇太后、太皇太后);一是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她们都历经三朝,都辅立过两个幼帝,都经历过四大臣辅政,都在清宫中生活了约六十年,都以七十以上高龄病故,同葬于河北遵化清陵。但是,她们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与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