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捷  罗宝珍 《福建史志》2023,(4):40-45+72
明清时期,因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福建与琉球的医药交流频繁、形式多样。两地医药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中药材贸易、医药人才往来、医药书籍编刻等。通过医药交流,改变了琉球“国无医药”的境地,琉球的医药发展与福建联系愈发紧密。  相似文献   

2.
蒋仁 《福建史志》2012,(5):43-45
琉球国即今冲绳县,中国近邻,与福建、浙江省隔海峡相望。琉球国本是中国附属国,据有关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3.
张枫 《文史精华》2013,(3):52-57
琉球国被日本强行吞并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与日本九州之间,总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从14世纪后期开始,琉球群岛上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即史称“第一尚氏王朝”的琉球国。琉球国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明朝保持着藩属关系,每一任琉球国王都需得到明朝的册封,而且琉球王姓的尚氏也是由明朝所赐。琉球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中国的福建、  相似文献   

4.
日本冲绳(古琉球国)与福建仅一海之隔,正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自明朝开始,两地就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福建成为琉球向中国朝贡的唯一口岸。到了当代,1981年福建省与冲绳县成为友好姊妹省,1982年福州市又与那霸市结成友好姊妹市。时至今日,冲绳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在思想信仰、历史遗迹等方面还保留着诸多中国元素,特别是福建元素,这与两地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陈静 《福建史志》2001,(5):67-68
中国与琉球自明代建立了朝贡关系以后,双方就开始了频繁的友好往来。这种亲密关系直到1879年,琉球改设冲绳县后才中断。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福州与冲绳县那霸市也迅速恢复往来。  相似文献   

6.
古代琉球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 ,自明洪武五年 (1 3 72年 )中琉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起 ,到清光绪五年 (1 879年 )琉球为日本吞并止 ,中琉双方友好交往五百余年。此间 ,中国儒家思想和文化传入琉球 ,对琉球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华裔儒学大师程顺则一生致力于儒家思想与文化在琉球的传播。此外 ,他对促进中琉间政治、经济、文化及航海交通方面的交流 ,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国——琉球王国,明清时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与我国交往密切。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对琉球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琉球古代钱币同样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如长期流通使用中国历代铜钱,仿照中国钱币式样铸造发行圆形方孔的钱币,使用母钱翻砂铸币技术,钱币上也使用汉字等,深受中华古代货币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琉友好交往五百余年,每逢琉球“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均应其所请,派出使团远渡重洋,予以册封。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和行人司行人高澄被分别任命为册封正、副使,出使琉球。归来后,陈侃于福建长春堂写成《使琉球录》。  相似文献   

9.
赵婷 《福建史志》2023,(5):36-41+72
明清时期,闽人三十六姓不仅是中国和琉球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而这些来自中国的民俗文化,不仅对琉球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构建对祖源地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出发,对异文化语境下闽人三十六姓民俗文化记忆的构建过程及当代价值进行探讨,试图寻找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在海外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以期为今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琉球在历史上,从节日节庆、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婚丧礼俗、建筑风格等民俗文化方面,源于福建。  相似文献   

11.
谢忱 《福建史志》2014,(6):51-53
古代的琉球国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1372年与中国建立邦交关系,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此后,琉球国派遣了一批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传统文化和各种技艺。到中国学习的琉球留学生分为两类:一为“官生”,主要派往京城的国子监学习,所有费用由中国政府承担;一为“勤学”,多在福州地区学习。虽然也是官派性质,但中国政府不负责他们的费用,而由琉球王府承担。在福州学习的琉球留学生中,有不少成为琉球史上的风云人物,程顺则便是由三山沃土孕育出的一代鸿儒、琉球伟人。  相似文献   

12.
琉球群岛在我国台湾省东北,日本国南面海上。琉球的那霸港大约位于东经127&;#176;35′,北纬26&;#176;10′.而中国的福州港大约位于东经119&;#176;40′,北纬26&;#176;5′,因此。中国大陆到琉球,从福州港出航当属最近,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明清时期,中国的海船主要是帆船,由福建往琉球,开航当选在夏季西南风盛发之时,  相似文献   

13.
闽人与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其对琉球国社会发展及文化的繁荣亦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戏剧作品,正是通过闽人三十六姓传人琉球的。中国流行的传统剧目,或歌颂封建伦理道德,或歌颂反抗富贵强暴、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都给琉球社会打上深深的中国传统伦理及文化影响的烙印。不仅如此,由于闽人三十六姓的移居,将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亦带人琉球。  相似文献   

14.
明代嘉靖年间,朱纨在福建沿海地区实施的保甲不仅推行迅速,而且效果很不错;倭乱是月港"二十四将"叛乱的主要诱因,饶乱是次要的,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虽然"二十四将"曾被招抚,但他们并未作为乡兵攻打"饶贼";月港地区的4次设县之请都出现在动乱时期,与当时福建漳州沿海地区大规模修建城池有关,军事防御是设县治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琉球的华裔伟人谢必震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古名流虬,以其万涛蜿蜒,若虬浮水中,在中国东南。自福建梅花所开洋,顺飙利船七昼夜可至”。①明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朱元璋“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国,诏曰:……朕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  相似文献   

16.
番薯是为人所熟知的食物,明朝万历年间,琉球人从福建带回了番薯。于是,番薯在琉球发挥了巨大作用,拯救了该国无数生命,故被誉为“救命金丹”。  相似文献   

17.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战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蒋介石提议可由中美共管琉球。1945年,美军攻占琉球。根据《旧金山和约》,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为了扶植日本,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认为,琉球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琉球的主权属于琉球人民,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相似文献   

18.
明际中、日、琉球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廷在前期以及中后期对琉球的一系列不当政策导致了琉球与日本联系以及日本对琉球控制的加强.日本对琉球由此前的陌生、淡薄转化为对它的积极进取与控制.随着明末国家实力的衰落,以及明廷对琉球采取保守的宗藩政策,日本在琉球的优越地位日益上升.这一地位的上升是日本在东亚执行对外积极扩张政策的开始.日本正是以琉球为起点开始走上奴役东亚邻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表示愿意与美国共管琉球,此一表态成为日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日本投降后,国内舆论及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展开讨论,虽然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但托管琉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直接收回琉球无望的情形下,国民政府曾有过具体的应对措施,寄希望于琉球革命同志会,并制定5点计划,而不是简单的不作为;外宣托管,内实收复,才是蒋介石在琉球问题上的真正策略。困中求变的琉球政策,终因国民政府的自身不保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辟邪是冲绳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琉球狮子"和"石敢当"等两大门类。其中琉球狮子是冲绳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较之石敢当,它不仅具有辟邪的功能特点,而且装饰性效果也非常明显。辟邪俗信在冲绳的风行,促进了风水思想的传播,同时推动了陶瓷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以"壶屋烧"为代表的陶瓷文化,而以琉球狮子和石敢当为代表的辟邪及其民俗文化则是陶瓷文化中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主体内容之一,乃至成为陶瓷文化的核心和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