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这个小字辈,在‘文革’中也是‘自己跳出来的’,也是‘现行反革命’,还是‘苏修特务’、‘三反分子’。蹲牛棚两年,在干校五年,挨批斗百余场。”“你的别的著作我不敢说能不能传世。而这本《牛棚杂忆》,我想一定会传之于后世,而且应当传世!让我们民族的子孙后代从你这本书里多少知道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对于‘文革’,当今依然有人企图让我们淡忘,叫我们忘记!这也就是你在《牛棚杂忆》里一再告诫我们的: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以上摘自广州一位读者给《牛棚杂忆》的作者季老的一封信。季羡林先生的这本新著,问世不过数月…  相似文献   

2.
爱的抉择     
正上课了,肖老师走进来,让我们在一张白纸上写下5个最爱的人。我隐约感到了气氛不太对,但还是提起了笔,认真地写下妈妈、姑妈、爷爷奶奶和外婆。这五个人,不,这五份爱都被暖洋洋的光包围着,仿佛是五个笑得幸福的娃娃。同桌奇怪地轻声问我:"你为什么写‘姑妈’而不写‘爸爸’啊?"我摇了摇头,姑妈对于我,就像一个守护生命的天使,在我两个月大的时候,曾发了高烧,是姑妈抱着我半夜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1966年8月23日编者注),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  相似文献   

4.
“我不太喜欢‘设计’这两个字,它们听起来很可怕,‘设’定一个‘计’谋让读者跳进去。我们把心定下来,好好做一件事,将自己融进去,一件一件做,真的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四载 :“曾布为三司使 ,与吕嘉问争市易事 ,介甫主嘉问 ,布坐左迁。诏命始出 ,朝士多未知之。布字子宣 ,嘉问字望之。或问刘贡父 ,曰 :‘曾子避席。’又问 :‘望之何如 ?’曰 :‘望之俨然。’介甫闻之 ,不喜 ,由是出贡父知曹州。”按刘贡父即刘 ( 1 0 2 3年~ 1 0 89年 ) ,贡父其字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此人博学多才 ,曾参预修撰《资治通鉴》 ,“专职汉史”。据本传记载 ,“为人疏俊 ,不修威仪 ,喜谐谑”。在宋朝人的笔记中 ,有关刘的滑稽故事不少。因此 ,在熙宁变法时 ,当他见闻曾布、吕嘉问为市易事发生矛…  相似文献   

6.
德龄公主(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她是清朝外交使臣裕庚之女,在日本、法国生活多年,精通多国语言。1903年德龄随父亲回国,成为慈禧第一女侍官,深得慈禧宠信。两年后,她离开皇宫,最终选择在异国用文字讲述清宫的那些人、那些事。德龄公主自述:“回视宫中两年跟太后一起的生活,仍然使我神往,这是我少年时代最快乐最有为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语文之美     
其实,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题记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是一种美;清晨出海捕鱼,傍晚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菊梅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发明了一个独门秘诀,就是所谓的"喜喜"哲学。对此他这样解释:"我的生活哲学很简单,叫作‘喜喜’,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也是我的独门秘诀。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缠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所以,我非常喜欢高兴,也就是喜欢‘喜’。"  相似文献   

9.
陈锦华 《百年潮》2008,(11):10-12
《中外书摘》2008年第9期刊登的《审判“四人帮”上海余党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一文介绍称:“据我所在的法庭所知,‘四人帮’被粉碎第二天,马天水就被中央通知去北京‘开会’,从此再未到上海。‘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在北京被捕的。这是马天水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原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王文正口述、沈国凡整理的《以共和国名义判决》一书。  相似文献   

10.
1988年6月,我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调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调离省委统战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让我这个时已年近花甲,且对修志一窍不通的人编纂地方志,当属情理之外了。一天.在街上遇见一位我昔日的同事,他奇怪地问:“怎么派了你个‘闲差’呢?”我笑着说:“这要问派我去的人。”  相似文献   

11.
我在200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下》看到如下的记载: 1975年10月1日国庆二十六周年到来时,那天上午,毛泽东没有看书,也没有睡觉,独自靠在床头上,静静地想着。突然,他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了,最后一个‘十一’了。”他随即转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平静地问:“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相似文献   

12.
周建人说:“这是一个谜”前几年,周建人同志生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一个问题:“鲁迅逝世前为什么要急于搬房子?”他说:“鲁迅逝世前的确是非常着急地想搬房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觉得是个谜。鲁迅临死前两天,我去看他,他说叫我给他找房予,并说我订下来就可以了,不要问他。他为什么要急于搬,我没问他。第二天刚好是星期日,鲁迅很急,拿起笔就写了‘周裕斋印’四个字,让我去刻一个图章,因为当时租房子要订合同,要一个印章,‘周裕斋’是‘周豫才’的谐音。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后来房子也没租,图章也没刻。”(《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48页)  相似文献   

13.
最近‘文物參考資料’的讀者對‘史前’這名詞提出意見,因此有人就問:‘史前’這個名詞是否還可以用?使用‘史前’兩個字是否代表反動思想?‘文參’的編者囑我就這個問題,作一點解釋。我现在就我個人的意見,簡單地寫出來,提供讀者參考指正。 (1)我們首先應當肯定的一件事是:我們看到‘史前’兩個字,立刻就使我們意味着,资產階級的‘種族主義者’的誣衊人類的反動言論。在很早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了當時的德國歷史  相似文献   

14.
"买凯旋,到底觉得值不值?我身边一些人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我对‘值不值’一类的话题比较拿手,因为我也经常面对这样的提问‘读MBA到底值不值’。"朱淼主任剖析他自己的买车心理,"大气而不俗气,性价比和品牌附加值都高的车型,就是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先生天生的好记性,小时候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好像被脑子里的照相机拍下来一样——还不止,动作、气味、情绪,都被他捕捉下来封存,一朝启封,便像窖藏数十年的女儿红,让人迷醉。接受家乡的记者采访时,汪曾祺说:“我有一个特点,喜欢东张张西望望。有人问我:‘你怎么成为作家呀?’我说就是东张张西望望成为一个作家。也的确是这样,所谓东张张西望望,说明你对生活充满了兴趣,生活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6.
“懒”爸爸     
有这样一篇赞扬父亲的文章——《懒爸爸》,文中列举了这样几件事情: “记得小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要爸爸把我扶起来。他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你自己能爬起来的!’我只好自己爬起来。“我的白胶鞋脏了,妈妈要给我洗刷,爸爸却说:‘让他自己洗!’爸爸不替我洗也不让妈妈帮助,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去洗刷。“看书的时候有的字不认识,去问爸爸。他说:‘自己去查字典!’有些数学题不会做,去问爸爸,他说:‘自己去搞清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爸爸喜欢听收音机,一天,他说:‘收音机刚换  相似文献   

17.
“时间它是个常数,一直在那里,谁也逃不过,永远都在走,可我们存世的事没一个是永远的,就是佛讲的‘无常’。《牡丹亭》表面上写一段那么美的理想爱情,其实它背面传递的,最美的东西还是无常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五十五《卫青传》;“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应为时)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此段文字似有错简和脱文。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某山寨有个外号叫“大话客”的人。他总爱胡扯乱编一些叫人不可信的大话,用打睹来骗取老实人的钱财。上过他的当,吃过他的亏的老实人可多啦。这“大话客”就凭他的一张舌,两片唇,捞得不少“油水”,得意极了。一天,他又耍弄他的拿手把戏,对一个叫若都的老实人说:“我们俩来打个睹:我讲给你一件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听后,你要是说‘不信’,就得输给我一只大公鸡和两条猪肉。”“要是‘说信’呢?”若都问。“我  相似文献   

20.
<正>史籍载西汉有龙渊宫,其位置有二说:一说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一说在河南濮阳西平界,曹魏如淳注《汉书·武帝纪》时曰:"《三辅黄图》云:‘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处’。《沟洫志》:‘救决河,亦起龙渊宫其旁’"。考诸史籍,西汉龙渊宫当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河南濮阳西平界说为后人对史料的误读。《汉书·武帝纪》载:"(元光)三年(前132年)春……。河水决濮阳(此事《沟洫志》:载:‘河决于瓠子’。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丞相田蚡又"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顺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