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遗产》2007,(2):3-3,5
南越国遗迹,包括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中国历史考古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正>为配合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从2002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宫署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南越国及其他时期的大型宫殿、衙署及各种重要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重要文物,为研究南越国的社会经济历史及岭南的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2009年,在发掘二区西出土了一件南越国时期的陶鸠杖首,为遗址首次发现(见图1)。本文就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陶鸠杖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白芳 《岭南文史》2006,(2):7-10
南越国御苑遗址位于原广州儿童公园附近,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国是秦末汉初由中原人赵佗在岭南建立的一个地方政府,以番禺(今广州市)为都城。1983年在广州旧城西北象岗山发现了南越国文帝墓,为南越国的研究提供了实证。1995年及1997年,先后在广州旧城中心位置发现了秦汉南越国御苑遗址,又为南越国都城及宫署的存在、概貌及确切地点提供了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城市的精神宝藏,文化是城市的靓丽名片。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沉睡于广州地下数千年的文物古迹被相继发现,尤其是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以及南越国水闸遗址,它们共同组成"南越国遗迹",为我国保存最完善的西汉初期王宫及宫苑、王陵和水利工程。2006年,由其三者组成的"南越国遗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6.
正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西段北侧一带,1995年、1997年先后发现南越国石构水池及曲流石渠遗址,两次获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备受关注。2003年,考古人员对该遗址再次进行仔细清理,除发现西汉南越国和南汉国的宫殿遗址外,还有其他历史时期广州地方衙署的多处建筑遗迹。其中清代广东布政司署东侧的附属建筑遗迹保存最好。[1]  相似文献   

7.
古名番禺,西汉初,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在作为南越国国都的近一百年历史中,遗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先后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并揭示于世。它们主要是南越文王墓遗址、南越宫苑、宫殿遗址、南越水闸遗址。这些遗址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精华。研究南越国遗迹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不仅对南越国历史的研究,而且对目前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州称古都,是因为历史上有过南越、南汉、南明三个王朝(史称“三南”)在此建都。因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南越王墓、南越国御苑、南越国宫殿遗址,关于南越国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殊荣,使广州作为南越古都的形象更趋丰满。  相似文献   

9.
崔亚平 《南方文物》2014,(3):178-180
<正>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昩的墓葬,也是岭南地区发现的级别最高且未经盗扰的墓葬。南越王墓自1983年10月完成考古发掘,1988年2月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墓室作为博物馆的核心部分,在二十余年的开放展出过程中向中外游客展示了真实的南越国时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历史文化遗迹经典之一。2006年12月南越王墓连同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汉南越王墓不仅是南越国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对外宣传本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他参与发掘秦汉至明代墓葬700多座,主持秦代造船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御苑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指导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南汉二陵等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参与和推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提出并践行广州文物保护要"抓大放小"的原则,积极倡导对重要考古遗产实施原址保护和展示,服务于公众。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于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开拓和指导意义。他是85岁的麦英豪,他被文物考古界亲切地称为"老麦"。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7年,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市中心的中山四路发掘了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揭露出石筑蓄水池和曲渠等人工园林水景,出土了大量石、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一批能明确遗址年代和性质的遗物和陶文、石刻。简报公布了1995、1996、1997年三次发掘情况和出土资料,这些资料确立了汉初南越国都番禺城及其城内宫署遗址的坐标,为进一步探查番禺城及宫署的范围、布局及对今后的发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南越国宫署遗址为大型土遗址类型,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挖掘时间较长,遗址场地条件有限,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粉化、开裂、局部坍塌等严重病害。为此本课题组经过前期分析测试研究,采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PS材料、有机硅改性硅酸盐、硅酸酯类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等几种常用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材料,对南越国宫署土遗址样块进行了加固效果对比测试,研究了加固前后土样各种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硅酸酯类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加固土体具有很好的耐水性,耐盐破坏能力,抗压强度也有提高,并且不影响土体的外观和透气性;PS材料加固土体后透气性和渗透性虽好,但耐水性能较差,加固强度低,而且容易泛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和有机硅改性硅酸盐材料加固后土样强度适中,但透气性、耐盐性和耐水性较差。可以看出硅酸酯类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加固南越国宫署土样的效果较好,建议可进入现场试验评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程浩 《东南文化》2011,(4):96-99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一座依托于南越国宫署遗址建设而成的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分为现场遗址展示和室内文物展示两部分,其中遗址展示是主体,室内展示起到对遗址解释说明的辅助作用。陈列人员在室内陈列的过程中,从突出遗址特点、确立陈列主题和风格、将展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深化研究成果、创新陈展方式等方面,层级化、直观化、多角度、动态化地解读考古信息,为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枣子自古就是滋补良品,可直接采食且味美。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枣核,证明中国人采集野生枣食用至少已有8000多年。《诗经·豳风》将枣子与水稻并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更说明枣子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西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还原汉代食枣风尚。  相似文献   

15.
尚杰 《东南文化》2013,(1):23-30,127,129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塔岗村,2011-201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了秦汉城址以及大量与城址相关的遗迹和遗物。此次考古工作区分出了秦代晚期和南越国时期的遗迹单位和典型器物,为岭南该时期考古学断代研究增加了新内容;狮雄山秦汉城址的发现和对城址布局、结构的认识,为秦汉城址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封泥的发现为解读城址的年代与性质提供了新证据;为探索南越国建立之前赵佗经营龙川的历史提供了新线索;亦为说明秦汉帝国的疆域和政治版图形成增加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发现的位于广州儿童公园附近的南越国御苑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石等遗物以及石曲池等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的遗迹,其中有大量的万岁瓦当和卷云纹瓦当以及筒瓦、板瓦、折腰瓦等建筑用料。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考古队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两口水井内清理出东晋南朝时期的铁甲和皮甲各1件,铁甲有53片形状不同的甲片,皮甲应为马甲上的胸甲。这类铠甲的出土在岭南属首次发现,同时也填补了这一时期铠甲资料的欠缺。  相似文献   

18.
西汉王朝平南越国割据之乱后,为强化统治,设合浦等岭南九郡;为海上丝路商贸交往的需要,开合浦港;为管理出入境外国使者和客商及检查禁物、通关课税等,设合浦关。《汉书》等史籍记载和草鞋村汉城遗址、大规模汉墓群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汉合浦郡治、合浦关,都设在今合浦县城廉州镇一带。大浪村汉城遗址城西门外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汉合浦港的存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海上丝路的早期始发港。  相似文献   

19.
关于番禺     
吴凌云 《羊城今古》2000,(2):20-20,41
自东吴以前,广州称为番禺,这是公认的实事,出土文物为之证明的,有南越王墓出土的“蕃禺”铜鼎,以及有“蕃”铭文的一批铜器;广州西村西汉墓出土的“蕃禺”漆盒;以及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石刻文字:“蕃”;另外,还有广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蕃”铭青铜器等。  相似文献   

20.
秦南海郡辖南海县说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传世古官印"南海司空"之性质和新出土南越国木简所见"南海"地名之性质的重新研究,对秦南海郡辖有南海县说进行了商榷,认为所谓传世秦官印"南海司空"估计是南越国官印的误断,南越国木简所见"南海"地名指的当是南越国的南海郡,也不能排除是指南海郡治(即南越国都番禺城)的可能性,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指的是南海县,有学者推测秦代与南越国时期一样也设有南海县,显然缺乏立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