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从1905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在其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专制统治下被殖民当局标榜为“无风地带”、“安静的关东州”。然而,历史是不以殖民者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无风地带”的大连,一些爱国进步团体...  相似文献   

2.
文继斌 《黑龙江史志》2013,(23):298-298
日本侵占东北后,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了达到永久占领东北的目的,巩固殖民地位,日伪当局实施征兵制度并大肆宣传。为此,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进行了一系列征兵宣传手段:利用各军管区和伪地方政府宣传;开展所谓"精神教育"打破"好人不当兵"的思想;,控制东北人民心里、精神达到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治台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同化”台民;九一八事变后,殖民当局提出“岛民皇民化”口号。全面抗战后日本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在文化、思想上对台民的“改造”达到顶峰。台湾爱国民众坚持“汉节”,在前仆后继的韧性反抗中,屡挫殖民当局“皇民化”新招,体现了心向祖国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政府光复台湾提供了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展开激烈竞争。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从事辗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多角贸易。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与明朝私人海商提供商品有密切关系。关于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问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与"华商主导"两派观点。本文则认为,影响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的因素很多,明朝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都无法单方面主导。从天启四年(1624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荷兰殖民当局在台湾的转口贸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逐步衰落三个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主导权则在不同阶段在明朝私人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间转换。  相似文献   

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金融市场遭到破坏和失序,上海金融业为自身基本权益及行业生存,也为市场稳定和尽可能减少同业与客户损失,围绕金融市场秩序重构各个方面,与日伪当局进行了折冲交涉,其中虽然有过妥协、退让乃至合作,但也不乏拒绝和抗争。整体而言,上海华商金融业是日伪统治下的受难方,对于他们的历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6.
台湾史的研究肇始于日本占领时期,殖民当局的旧惯调查客观上为其累积了历史资料的基础,而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的成立则标志着官修台湾史的开端。就通史类的殖民者台湾史书写来看,挖掘日本与台湾的历史联系、通过古今对比贬低清朝统治的同时彰显日本统治台湾的所谓"治绩",曲线兜售殖民统治有功论,用意在于论证日本占领台湾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从而为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术界对马华公会成立过程的不同观点和分歧,在认真研究英国殖民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在马来亚华人社会的分化问题、马华公会领袖们的组织宗旨、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华社并不总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能做到团结一致的;马华公会是英国殖民当局发起成立的组织,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殖民当局的主要动机是希望马华公会成为协助当局恢复秩序的政治力量;马华公会的华社领袖们则希望与马来族群合作,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台湾在1895—1945年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里,日本殖民政府“饴与鞭”的治台政策,在当时及战后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本拟从当时台湾社会教育入手,试剖析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及其对台湾人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伪满《历史教科书》看日本殖民当局对历史的篡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由南满洲教育会教科书编辑部编纂,并于1932年(昭和七年)4月8日印刷,同年4月10日发行的原版《历史教科书》(上、下册)为蓝本,结合具体史实,讨论其对历史的篡改。因该教科书是在日本殖民当局的授意下编写的,完完全全地代表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旨意,体现了军国主义时代日本的皇国史观,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对该历史教科书进行剖析,可以从源头上、传统上找到当代日本国内某些篡改历史教科书思潮的历史源流和思想根源,追根溯源,更有利于揭露其篡改历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事变后,滞留朝鲜的华侨无奈下必须谋求与日本当局保持和睦关系,尤其是驻京城(汉城)总领事馆面临二选一的艰难抉择。南京陷落促使驻汉城中国总领事范汉生脱离蒋政权,支持南京汪伪政权,朝鲜华侨遂宣布支持临时政府,成为日本友邦国国民。1940年代,八路军利用朝鲜华侨进行反日,仁川事件使朝鲜华侨与日本殖民当局矛盾激化,日本对朝鲜殖民地的统治开始受到来自南京汪伪政权管理下的总领事馆和普通华侨这两方面势力的动摇。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满铁经营权及关东州租借权,伴随着日本资本殖民经营东北,大批日本人流相率涌进东北,在日本当局统一组织的商业会议所及居留民会的指挥下,凭借不平等条约赋予的各种特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践行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成为构建日本人强势社会的基础因子。  相似文献   

12.
奄美群岛为琉球群岛之一部分,"二战"后连同琉球其他岛屿被美国控制。战后日本利用复杂的国际局势,力促奄美群岛"回归";而美国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动及本国利益集团的博弈,一再对日让步,满足日本的利益需求。美日奄美群岛"归还",是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在琉球问题上迎来的第一个挑战,但国民党当局已经丧失了对琉球处理的话语权,在奄美问题上无奈大干抗争。同时,奄美群岛"归还"后,美国琉球民政府重新划定美军控制琉球的地域范围,以经纬度的形式把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也划进去,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钓鱼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1937-1945年台湾人民对日本“皇民化”运动的抵制茅家琦,胡华军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混灭台湾人民对祖国抗战的向心力,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掀起了“皇民化”运动的狂潮:废止报纸的汉文栏;推行国语(日语)常用运动;改易日本姓名;撤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史实 ,详细考察、分析、论述了香港华商调停省港大罢工的动因、过程及其作用。认为 ,香港华商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居间调停 ,发动和平运动 ,在客观上与广州草命阵营结成统一战线 ,对推动港英当局走向谈判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政府为开征租界内华人印花税,与西方列强进行了长时间交涉,有抗争、亦有妥协,最终于1919年年底达成了《租界内华人实行贴用印花办法》,并拟于1920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有令难行,北京政府拟于租界华商中开征印花税之举遭到了强烈抵制,租界华商在上海总商会和马路商界联合会的组织下,以负担过重、"华洋不能一律"为理据,拒贴印花税票,并借助工部局的力量,达到了抵制印花税的目的。在北京政府、西方列强与租界华商的三方博弈中,西方列强是真正的赢家,北京政府和租界华商都是弱者,租界华商只有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才得以拒绝印花税,得不到西方列强支持的北京政府没有达到开征印花税的目的,其权威再次受到挑战,工部局则成功地维护了其对租界的管治权。  相似文献   

16.
说明1940年是中国抗战最为艰苦的年头。是年7月初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当局在日本的压力下切断滇越铁路,并陆续关闭中越间的各条公路。7月16日英国也在日本的压力下宣布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中国由此失去了对其抗战至为重要的西南国际交通线。与此同时,苏联与日本行将妥协之说,甚器尘上,西北国际交通线能否维持也成为未知数。  相似文献   

17.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但日本当局并未应汪伪政府的要求,当即对其加以承认。同年11月,随着日汪基本条约的签订,双方才正式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日本当局对承认汪伪政府迁延日久,一方面是要通过日汪基本条约确定在华侵略利益,另一方面认为汪伪政府实力不足,无法借扶植汪伪政府来完成其侵略目标,要"解决事变"仍需进行诱降重庆国民政府的"重庆工作"。由此,日本当局的政策一直在扶植汪伪政府与加强"重庆工作"间摇摆不定。然而,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日本外务省与军部在对华政治、外交事务主导权上的争夺,以及重庆国民政府和汪伪政权所采取的行动,均影响了日本当局的相关决策,使这一过程更加复杂化。通过考察日本承认汪伪政府的经纬,相信对了解日本侵华期间的决策过程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为达到奴化东北民众,巩固殖民统治的目的,日伪对东北民间传统的庙会活动采取了改造与利用的策略。满铁与协和会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庙会规模,举办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吸引乡间百姓,借机开展以"王道政治,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殖民思想宣传。同时,日伪借助关帝庙、中元节等民间祭祀活动,祭奠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日本战犯,并将日本化的"国家祭祀"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相结合,企图从思想上铲断东北人民的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广大民众在日伪当局的鼓动下,纷纷参与庙会活动,东北各地的庙会活动经过民国初年的短暂沉寂后,再次兴旺并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1930年10月至次年2月,中国公学爆发风潮。此次风潮使学校管理陷入无法维持的地步。最终国民党中央饬令教育部出面,按照相关法律接管中国公学。党部势力借机控制学校,中公失去"私立学校的精神",沦为"一个党员吃饭的机关"。风潮的过程和结局说明:一、学生参与校政要有法度,否则必然给学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学校管理在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的缺陷是学校风潮发生的根源;三、学校管理者在处理与执政当局的矛盾时,应避免意气用事,要有折冲樽俎的智慧,才能为学校创造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陈长伟 《百年潮》2006,(12):47-52
1963年底1964年初,蒋介石与日本池田内阁因为中日贸易和周鸿庆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在美国斡旋之下,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向蒋介石递交"吉田书简",双方关系"恢复正常".虽然此后日本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双方仍然同床异梦,互相之间的"外交关系"还苟延残喘了几年.但是,几乎在蒋介石与池田勇人较劲的同一时期,台湾国民党当局在西欧的"外交战线"亦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