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新入藏的“二十三年”鼎,提供了前所未知的魏国“襄”字资料,使得三晋文字中不同写法的“襄”字的国别得以区分开来,也证明过去将“襄垣”、“壤阴”方足小布定为韩币的意见是正确的,旧被定为赵器的《襄阴鼎》也是韩器。《集成》11338号的“三年戈”应为韩器,戈铭中的地名应是“榆即”的省变之体,其制作年代为韩釐王三年,即公元前293年。  相似文献   

2.
宋娟  彭向前 《收藏家》2022,(9):79-82
侧理纸是出自晋代的一种历史名纸,制作方法久已失传。从东晋就开始认为,侧理纸得名来源于纸面上纵横斜侧的独特的纹理特征,实际上这是昧于音韵学常识,望文生义而作出的误判。“侧理”又写作“侧梨”,“侧理”“侧梨”都是“陟釐”的异写。陟釐即水苔,侧理纸即苔纸。侧理纸的制作原料,起初以陟釐为主,后来扩大到海苔。侧理纸,实应写作“陟釐纸”,其得名当来源于制作原料陟釐而非其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最近,汲县文化馆组织文物工作座谈会,讨论了汲县有关文物的研究,保护和管理问题。汲县古为商纣王都城的王畿,从东汉设县,迄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现在这里遗留有周武王灭商的“牧野古战场”、太公吕望故里、比干墓、魏安厘王冢、隋代香泉寺、河洼村仰韶文化遗址、北魏碑碣、后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当上了魏国一把手。这是一位聪明有远见的青年领袖,他的理想就是带领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5.
公孙渊向孙权称臣投降,孙权决定派大臣张弥、许晏率领一万人马以及大批珍宝物资渡海去辽东封赏公孙渊。张昭得知后上书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投降,远来求援,不是本意。即使他现在愿意投降,如果到时候改变主意,打算在魏国那里表白自己,必定会把两位使者扣下,这样不就让我们被天下人取笑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不见经传,仅靠一块墓志留得荣耀的辽代女杰,是一位鲜为人知,然而却曾出头露面,名噪一时的不栉进士。 秦晋国妃世出后族之家。其父萧曷宁曾为枢密使北宰相驸马都尉,其母长寿奴,魏国公主,即景宗皇帝的幼女,圣宗皇帝的爱妹。  相似文献   

7.
魏国徙都大梁时间及其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徙都大梁时间及其经济发展陈昌远魏惠王为发展自己的实力,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这是战国中期魏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可是汉、唐以来对魏国徙都大梁的时间,学术界一直争论很大,聚讼纷纭。本文就此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一汉唐以来,关于魏国...  相似文献   

8.
曹毅,字元仲,魏帝曹丕之子,母甄夫人,继曹丕为三国时期魏国皇帝。幼时好学多识。深为曹操喜爱。年十五岁时,封武德侯。及魏立国,进爵为平原王。其母甄夫人因失宠而怨言.被魏帝赐死。曹毅亦受牵连,遂深居宫室,杜绝一切朝臣,不问政事,潜心读书。黄初七年(226年)魏帝病重,乃立曹毅为太子。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魏国西河与上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魏国上郡与西河的范围,学术界还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在梳理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察已有的研究成果之后认为,传统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即魏国西河应包括今陕、晋黄河两岸的大片土地,上郡在西河以北。从战国史籍记载来看,魏国西河还应包括上洛一带,将西河、上郡理解为一事的意见是错误的。本文还结合战国文字资料,分别考察了魏国西河与上郡的范围、属邑,以及西河与秦汉时期的内史在行政区划上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11,(23):47-49
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家世显赫,算上她,其家族先后有六位女子身为辽王朝六任帝王的皇后。五月生女,古来所忌,魏国公萧惠的这个女儿恰好生于1040年五月。萧惠夫妇别无良方,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于是便为之取名“观音”,希望她逢凶化吉,能够一生平安。  相似文献   

11.
再论关中东部战国时期秦魏诸长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河西修筑过长城,即所谓魏国的西长城。关于魏国西长城的遗迹,拙著《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一文曾有所论及。近年来各方同好者也先后注意及此。或撰述论著,或绘制舆图,见仁见智,各具特色。自魏国始  相似文献   

12.
“孝义是魏国的国都”是研究馆员侯丕烈先生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还因此主编了《孝义是魏国的国都》一书,来印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13.
毓祖丁卣铭文中的"廙"是地名;"归福"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是指把祭祀用过的酒和肉拿回来敬献给君主;"嫠"通釐,是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曾雪梅 《丝绸之路》2011,(14):88-89
在甘肃省图书馆,珍藏着一幅王鸣盛的山水图。王呜盛为清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和考据学家,他还是一位书画家,其书画作品流传存世极少,更显其珍贵。本文介绍了王鸣盛山水图的流藏经过,并对其书画艺术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来阝)(图1) 字从来从邑,前人释之为(来阝)是正确的。《古今钱略》还引《左传》,以为此字即隐十一年“公会郑伯于(来阝)”之(来阝)。《春秋》作“时(来阝)”。据杜预注,“荥阳县东有釐城,郑地也”。杜解释(来阝)即釐是可信的,因为来古音读如离。这类例子甚多,如《诗·大雅·思文》:“贻我来牟”,而《汉书·刘向传》引  相似文献   

16.
关于项羽所立的西魏国封域存在不同看法。史籍记载和相关史实可以证明,西魏国疆域包括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共五十二个县。  相似文献   

17.
玉波池     
王羲之是东晋一位大书法家,他曾当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称王羲之为草圣,又称书圣。王羲之生性平易近人,有许多穷朋友,王皮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经常到王皮匠的鞋店来玩。有一天。王羲之和王皮匠正在喝茶闲谈,王皮匠对王羲之说:“右军,我们相处已三十多年,你已年近花甲,你不写几个字给我留个纪念吗?”王羲之莞尔一笑,频频点头说:“可以,可以,但不知写点什么给你?”“随你的便,你写什么,我就要什么。”王皮匠满不在乎地说。“好说。拿纸拿笔墨来!”  相似文献   

18.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的大时代。为了图强称霸,各国都先后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变法。战国的变法运动自魏国开始,之后相继在各国轰轰烈烈地展开。魏国何以先他国而率先进行变法,这是由富国强兵的主观目的、狭小分散的地理形势、晋国改革传统的影响、政局稳定的保障以及魏文侯的决策与支持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分析魏国率先变法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战国初期的局势,而且可以形成对历史上成功变法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太平广记》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件善事:说是魏国有一个名叫鲍子都的人,一天傍晚在野外骑马行走,碰到一位书生。书生恰好突发心脏病,鲍子都赶忙下马,为书生按摩胸口,实施急救。然而,书生还是不幸死去了。  相似文献   

20.
《明史·艺文志》“史部.正史类”著录:“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同书“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通史类”著录有:“魏国显《史书大全》五百十二卷……《三才考》四十六卷《列国史补》十八卷;“史学类”著录:“魏国显《历代史书总论》二卷”;“传记类”著录:“魏显国《历代相臣传》一百六十八卷。”该书的著录大体与《明史.艺文志》相同,只是在魏国显名下又多了《三才考》等三种书。以此推论,这些书似分别由魏国显和魏显国二人所著,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证据是现存明活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