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后,逐步确立党化教育体制。本文旨在以民国中小学教科书为例,探讨在该体制运行中,三民主义课程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党化教育的起源",主要论述广东革命政府时期形成的、初步的党化教育制度。第二部分"党化教育体制的确立",主要论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利用其执政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政策,最终确立了党化教育体制。第三部分"党义课程的内容",主要以中小学教科书为例,论述三民主义课程的内容,及其在党化教育推行过程中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三民主义的通俗化与党化教育的失败,并将对本文内容加以总结,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他是晚清重臣周馥之子,年轻时科举功名教育之路上失意连连,步入中年后却"异路功名发达",成为大实业家后热衷近代教育事业。37岁时任山东大学堂总办,倡导以实用、实业为学习方向。他创办"工艺学堂",让许多人学习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知识;开设"考工厂",实为商品博物馆和"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这位以"南张北周"留名近代史的北国民族工业巨子,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被后人尊称中国职业教育之父。  相似文献   

3.
史学价值观是人们对史学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史学价值观以资治、教化、畜德、明智为主要内容,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标,并形成了以"不隐"为原则、以"书法"为追求、以史经世的史学价值实现模式。这使古代史家普遍具有历史教育的自觉意识,并成为历史教育主体。从清末开始,中国史家从内容、目标、方式等方面对古代史学价值观进行了更新与改造,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史学价值观。新历史考据学派重考据轻致用,以"求是"为目标,以学用分割为特点;马克思主义学派注重"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战国策派等重视史学的社会效用,以学用统一为特点。史学价值观的分歧反映出史家对求真与致用的不同价值取向,并决定了他们对历史教育的态度。主求真者对历史教育态度消极,坚持历史学术与历史教育的二分法,造成了史学小众化,使史家在历史教育中缺位;主致用者为各自目的积极投入历史教育,推动了史学大众化和通俗化,但也存在以用害史的弊端。为推动历史教育健康发展,史家应成为历史教育主体,坚持求真与致用的统一,并摒弃精英意识,树立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4.
元未明初文人瞿佑的《剪灯新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小说艺术性重要构成之一的人物形象方面对其进行审视:在人物角色设置上,主要角色以男性为多,男主角多为"书生"、"士人",女主角多生长于官宦商贾家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是直接塑造与间接塑造;在人物形象特点和内涵上,奇遇类和爱情类故事的人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周彰波  周旭 《黑龙江史志》2014,(14):101-102
习近平总书记畅谈中国梦时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实干兴邦"的科学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以"实干兴邦"精神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思渝 《东南文化》2022,(1):159-164
西方博物馆学研究在关注博物馆与"人"的问题时存在着一类倾向,即愈发强调人群的多元性.这种倾向以强调曾经被忽视或边缘化的人群以及人群内在的差别性为主要特点,同时,学界也惯于以"官方"与"非官方"这样的二元关系解释此类现象.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博物馆已有诸多收藏、展览、教育等实践均呈现出关照多元人群的一面,但从其关照的人群范...  相似文献   

8.
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极为普遍的宗教现象,是常规性的祭祀活动。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一般会以"尸"为"像",即以活人来扮演祖先并接受祭拜。因此,"扮演"是"尸祭"的核心特点。本文通过对《仪礼》中《少牢馈食礼》和《有司徹》中祭祖仪式的分析,揭示了"尸祭"仪式的"演出"过程,俨然就是一场"祭祀仪式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6):95-95
正《中国书法思想史》内容简介本书是《姜澄清文集》系列作品之一,主要论述了中国书法思想的发展史。姜澄清乃我国著名的书画论家,创立了书画学的体系,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作者认为书法为中华文化的根本,也为理解中华文化的起点。作者对于书法史分期的概括尤为精当,如先秦为"书法艺术的哲学思想奠基期",秦汉为"艺术载体的大备与狭义书法思想的始萌",魏晋则"步入自觉的大时代",南北朝则是"流派的分野与学派的对峙",隋唐系"崇王尚法的大时代",宋代为"玩墨的游戏时代",元明则是"向跛足巨人膜拜的时代",清则是"批判的时代"。虽然看似不够严谨,却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书法思想的演进史。作者:姜澄清出版社:贵州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张湘萍 《神州》2011,(17):27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对先秦的教育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这股"孔子热"让我们意识到: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中国必定还有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各地曾经有多条"丝绸之路",其中以"沙漠丝绸之路"最为著名。这些路线早已淹没于地下、水下,今天人们的认知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点",结合文献记载,再连接成"线"。丝绸之路主要是外传了古代中国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西域受其影响最大并被纳入中国版图。沙漠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基本上可以说是单向的,往来的商人主要是中亚的粟特人。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丝绸之路兴盛之际都正值中国进入盛世之时。  相似文献   

12.
周绍梅  王启合 《神州》2012,(12):23+25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时,要做到育人为本,应该重视三点: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要育之以"德",德育为先,发展学生社会性;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时,要育之于"内",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培养学生的途径上,要育之重"行",强调学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近千年来为后世中外学人和领袖所推崇。然而,令人惋惜不已的是,王安石变法却"饱受争议",且以失败而告终,让后世惋惜不已。那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有哪些祸端?  相似文献   

14.
曾晓阳 《安徽史学》2018,(4):112-120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收复国土,复兴民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各门课程也努力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进行拥军爱国思想教育,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5.
志书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志书存在"硬伤",严重影响着志书的质量。本文结合第二轮修志工作实际及对已出版的二轮志书进行拜读,对志书"硬伤"的特点及危害、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就如何彻底消灭"硬伤",提出了见解,以全面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时期,主日学校对工厂童工的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主日学校"因其在星期日上课,也被称作是"星期日学校",它主要是为贫困儿童提供基本的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文标  王鹂 《黑龙江史志》2013,(15):226-227
责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以"负责任"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责任教育过程的阶段性,责任教育内容的渗透性,责任教育师资的整合性。针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特征,高校应采取相对应的对策予以应对,培养具有责任感、有责任担当能力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和撰写中国古史始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重视考古材料,将实物史料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传说记载相结合,从而致力于建立科学、可信、系统的中国"古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古史"建构的主要特点。应对学术之需,关注时代主题,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古史建构的旨趣所在。在共同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人与郭沫若在古史分期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他们各自的古史撰述亦有特色,由此反映古史建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自从孔子开辟儒家教育事业,到孟子便有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自觉与基本定位.由此之后,历代儒者可以不作官、不造论,但却不能不以教育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到了王阳明,其对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是大用发皇,虽然人们往往从理论学理的角度称其为心学,但其心学理论却主要是通过教育与教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其教育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并通过"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的途径,从而生动地凸显了儒家"成己成人"的关怀.王阳明的教育与教化实践,也向当代的儒学研究提出了一个究竟应当如何认领儒学传统价值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晏阳初,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校毕业的"海归",既不愿意在官场谋职,也不愿意留在大城市求名利,而是自愿从北到南奔走,投身于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一批"海归"和国内有识之士受其影响,纷纷从东到西上山下乡,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农村。晏阳初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而且也影响到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