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第三期发表了一篇"把头余风",读后我也有同感。"把头余风"中所说的"垄断资料",是指某些负责人而言。这是"把头"的类型之一;因为只有"头"才"把"得住。在有些地方,这种风似乎还有另外的一种。例如在江苏考古界中,就存在些不光采的"歪风":自己根本没有参加这项考古活动,但利用工作关系,只要报告一到手,就先人一步的送去发表,不管有无错误,稿费到手,便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2.
最近合江县城郊烈士陵园对面草山坪的汉墓中出土一件“秘戏”陶俑。俑高10厘米,质为红陶。右为女,左为男,并排而坐。男俑高冠长服,头偏右微笑,右手搭女俑右肩,左手抚摸女俑右部面颊。女俑身着广袖长裙,挽发髻于脑后,右手弯曲于前胸,左手下垂于膝,头右侧,面带笑容与男俑亲吻(见图)。 反映汉代“秘戏”的画像、石刻、浮雕、陶俑我省已发现多处。据现在公布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服饰史对于唐代服饰的华丽开放、宋代服饰的淡雅严谨多有研究,但往往忽视在两朝更替夹缝中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段时期虽然短暂,服饰沿袭唐制,又有自身时代特点,且开启宋代服饰变化之端。因此对五代十国时期服饰文化特点进行论述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到陈万里先生所著"陶俑",这是解放后关于陶俑的专书的第一本。虽然该书在材料的搜集、照片的拍摄等方面尚不能说是很令人满意的,但是在目前来说,总算是一本介绍祖国陶塑艺术的值得一读的书。不过,在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了材料的真实性的问题。该书的图片部分中,图四与图五是一个汉代彩绘女俑,标题的括弧里注明为"陕西西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在叙述商代奴隶社会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选用了四幅插图。“带手梏的陶俑”和“武官村大墓”插图,说明商代的社会性质是奴隶社会;“甲骨文”和“司母戊鼎”插图,说明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商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公元前十四世纪末至十二世纪,盘庚迁殷,即今河南省安阳小屯一带的地方,在这里建都二百七十三年。武王伐纣后,繁华一时的殷都变成一片废墟,史书称“殷墟”。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左传》,有“封于殷墟”(定公四年)的记载,《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洹水南,殷虚上”的地名。史学家把盘庚迁殷后叫着商代后期,称“殷商”、“商殷”。  相似文献   

6.
马晓辉 《文博》2005,(1):73-77
陶俑是我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类别,在雕塑及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个时代的陶俑不仅真实生动地记录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一件件鲜活的人物形象,也让置身于今天的现代人可以丝毫没有距离感地与他们交流,从而汲取, 以至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打击走私文物中,宝鸡市火车站公安人员抓获一些来自甘肃的不法分子。从他们手中缴获一批唐代的陶质俑类。据他们交待,这批唐代遗物是盗掘古墓所获,盗掘地庶是甘肃省和陕西省交界处,具体墓制不清。从这批俑的数量、造型和彩绘等方面看,这不是一般的平民墓。现将俑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博》2009,(2):F0002-F0002
  相似文献   

9.
宋楠 《神州》2012,(18):120-120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使得各地区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社会的动乱,礼制的解体,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朝时期的墓葬在河北磁县一带相继发掘、清理了10余座,墓内随葬有大量陶俑,仅东魏茹茹公主墓内就随葬陶俑1064件,湾漳北朝墓出土陶俑1500余件0,北齐高润墓出土381件。从出土的大量陶俑的服饰来看,北朝时期的衣冠服制有着自己一定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就河北出土的北朝陶俑的服饰,简析北朝时期的冠服。  相似文献   

11.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日渐强盛,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为了巩固其政权,北魏孝文帝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将国都从山西平城(今大同)迁到洛阳,使洛阳地区成为北朝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北地区汉墓中出土的陶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类型学方法,对河北地区汉代陶俑进行了分期研究,将其分成前后相续发展的四期,并对陶俑出土位置及功能涵义等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初,安徽省亳州博物馆在涡北轮窑厂清理了三座隋代墓葬。均为砖室墓,保存完整,基本没有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李宏坤 《收藏家》2008,(11):59-62
公元907年,唐朝藩镇将领朱温废掉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958年)约50年时间,仍延续着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战乱不断。937年,李异灭吴,建立了南唐,把地盘扩大到江东、江西、湖北以及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地区。李异注重发展农业、蚕桑业,  相似文献   

15.
荣慧 《东方收藏》2022,(8):19-21
本文所赏北朝陶俑皆为北齐后期邺都西部、现今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一带墓葬出土。根据墓志纪年,此批墓葬时间接近,皆为武平元年(570)至武平七年(576)之间,出土陶俑数量较多,风格、形制极为接近,保存完整,对于研究以邺城为中心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生活、人文风俗、宗教文化、人种族属、服饰装饰、军事战争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俑是一种随葬品,但又是人物雕塑艺术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阶级关系、等级制度、风俗习惯、服饰装束以及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研究古代历史最直观、最形象的实物佐证。俑的制作由来已久,它是从奴隶社会人殉、人祭制度演变而来的。据考古材料得知,人俑的制作殷商就已经开始,在安阳殷墟第十五次发掘时,曾发现三个带手枷的奴  相似文献   

17.
北朝袒右肩陶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丙玲 《华夏考古》2007,(2):118-127
北朝时期,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关系复杂,不同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这种大环境下,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袒右肩陶俑是北朝墓葬中使用的一类特殊陶俑,数量不多,但非常富有特色.本文试图在详细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袒右肩陶俑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阳陵博物馆藏陶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宁 《文博》2009,(2):70-75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陶俑无论从陪葬级别、制作工艺、种类和数量都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比拟的,本文就汉阳陵馆藏陶俑种类、艺术特点、功能方面加以考证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至7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西安市绕城高速南线工程建设,对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乡马腾空村西南的汉唐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汉代墓葬14座,唐代墓葬20余座,出土金质、玉质、陶质、石质、木质文物400余件。其中,彩绘陶俑做工细致,造型生动,个性突出。服饰、发式逼真形象,时代特征明显,特别是颇具特色的发式造型尤为少见,为汉唐社会风俗、服装风格、发式艺术、陶俑制作工艺、丧葬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兹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夏,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南阳市东苑私营工业开发区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古墓百余座。其中M132是唯—一座画像石墓,从其特征看,应为东汉墓葬。该墓坐北朝南,大部分券顶尚存,方向184“,系砖石混作构筑,平面呈长方形,由前室和东西二主室组成,长4.85米,宽2.92米,6块画像石上刻画像16幅,多集中于前室,包括过梁、二立柱及主室门下槛石上。由于M132曾遭盗掘,随葬品大多不存。在清理过程中,时见残陶涌出土,当时并未重视。最近,我们在整理以往的发掘资料时,才修复起这两件出自M132的东汉陶源,以供研究者参考。(图一)2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